朱海峰
- 作品数:11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荧光定量PCR检测脑胶质瘤中miR-125b被引量:2
- 2011年
- 背景与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胶质瘤,为临床提供可能的诊断和治疗靶基因已十分必要。本实验拟建立检测荧光定量PCR的方法,了解脑胶质瘤中miR-125b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从18例不同恶性程度胶质瘤组织和6例正常脑组织标本提取总的microRNA,然后通过反转录的方法得到c-DNA,再用带荧光探针的miR-125b引物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测出其CT值,通过2-△△CT的相对定量的方法对荧光定量PCR检测的CT值进行标准化,从而比较miR-125b在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脑组织相对表达量为1.0732±0.1225,胶质瘤II、III、IV分别为0.7914±0.06 752、0.53 92±0.08180、0.2497±0.05065,并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miR-125b在脑胶质瘤中表达下调,且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成负相关,为研究miR-125b表达水平下调的机制、表达水平和肿瘤预后的关系,为利用miR-125b对胶质瘤的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打下基础。
- 朱海峰耿晓增沈洲明伏承平尤永平程刚傅震
- 关键词:胶质瘤荧光定量PCR
- CAR-T-EGFRvⅢ联合PD-1阻断双靶向抗胶质瘤作用
- 第一部分EGFR、PD-1、PD-L1在胶质瘤中的临床意义【目的】EGFR、PD-1、PD-L1是肿瘤研究的热点分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抵抗等关系密切。本研究主要通过胶质瘤组学数据库来探讨EGFR、PD-1、PD-L...
- 朱海峰
- 关键词:胶质瘤RNA组学PD-1PD-L1EGFRVIII
- 脑胶质瘤术后个体化放化疗方法的探讨
-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替莫唑胺联合外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以达到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
方法:选择2004年7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55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脑恶性胶质瘤的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分组的原则分...
- 朱海峰
- 关键词:脑胶质瘤
- 文献传递
- 脑恶性胶质瘤术后联合放化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替莫唑胺胶囊联合外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4年7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55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脑恶性胶质瘤的病人,按照完全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3组:替莫唑胺胶囊联合外放射治疗组21例、125I或131I内放疗组15例和单纯替莫唑胺胶囊化疗组19例。观察病人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以及药物的安全性。结果实验组的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为(56.33±3.36)周,对照组分别为(44.83±4.55)周和(41.5±3.95)周(P<0.05)。实验组的平均总生存时间为(59.27±3.19)周,对照组分别为(50.19±4.80)周和(47.65±3.97)周(P<0.05)。实验组仅有1个病人表现为白细胞减少,经减量处理后好转。结论术后替莫唑胺胶囊联合外放射治疗胶质瘤的效果要好于单纯内放疗或化疗,病人对联合治疗有较好的耐受性。
- 朱海峰耿晓增尤永平程刚陈海峰傅震
- 关键词:脑恶性胶质瘤安全性
- 分次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功能区大型脑动静脉畸形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分次血管内介入栓塞技术治疗功能区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疗效和策略。方法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对34例功能区大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行分次血管内栓塞治疗。动静脉畸形位于额顶叶16例,额颞顶9例,颞顶叶9例。动静脉畸形患者首次栓塞60%后,平均间隔2~3个月再次行栓塞,残留<20%的患者予以伽玛刀放射治疗,<10%者予以随访观察。结果经过2~3次的栓塞治疗,34例患者中完全栓塞者16例,残余10%以下者6例,残余10%~20%者12例。随访半年,本组患者均无严重功能障碍,无死亡病例。结论分次血管内栓塞技术治疗功能区脑动静脉畸形的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马骏路华刘宁耿晓增李征朱海峰
- 关键词:动静脉畸形功能区
- 联合应用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和替吉奥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和替吉奥(DOS)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上部癌和胃下部癌的疗效。方法进展期胃癌患者72例分为胃上部癌(UGC组,29例)和胃下部癌(LGC组,43例)两组,均采用DOS方案新辅助化疗3个周期,4周后行标准D2手术,术后常规化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P>0.05),且多为Ⅰ、Ⅱ级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有所缓解;其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食欲下降和恶心呕吐等。UGC组的临床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LGC组(82.8%vs.60.5%和100%vs.86.0%)(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82.6%vs.83.5%)(P>0.05)。结论DOS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上部癌的疗效较进展期胃下部癌更好。
- 高莉莉朱海峰周九三朱国虎唐青
-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进展期胃癌多西他赛奥沙利铂
- 脑胶质瘤的分子生物学分型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9年
-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易复发,难根治,发病率为6~12/10万。近30年来,随着CT、MRI等技术的应用,在其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其预后没有明显的改善。目前,胶质瘤的分级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WHO2000年颁布的分类法,其诊断的主要依据仍然是组织学的检测结果。这种分类法有一定主观性,未能准确地反应各种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进程。近年来胶质瘤的分子生物学分型越来越得到专家们的重视。
- 朱海峰耿晓增尤永平
-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分型脑胶质瘤原发性肿瘤生物学特性发病率MRI
- 反复腰椎穿刺配合药物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观察反复腰椎穿刺配合药物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包括止血、营养神经及对症处理,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反复腰椎穿刺释放血性脑脊液,比较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迟发性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头痛缓解时间为5.0±2.0 d,平均住院时间为11.5±3.5 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7.5±2.0 d和15.0±3.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性硬膜下积液观察组发生2例(11.1%),对照组发生7例(38.9%),观察组迟发性硬膜下积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腰椎穿刺相关性局部和颅内感染。结论: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反复腰椎穿刺配合药物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可降低迟发性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 朱海峰沈洲明程华毛洋明俞正勇陈祥陆泓宇
- 关键词: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椎穿刺迟发性硬膜下积液
-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铁蛋白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A组,40例)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与健康体检者(B组,40例)比较,分析铁蛋白水平与脑出血周围水肿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GO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组发病后20d内血清铁蛋白水平高于B组(P<0.05),第7天达到最高水平[(301.71±186.19)ng/ml vs.(188.46±104.52)ng/ml](P<0.05)。脑出血第3天,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出血病灶周围水肿程度呈正相关(r_s=0.683,P<0.01)。脑出血第3~7天,血清铁蛋白水平与NIHSS和GOS评分呈负相关(r_s=-0.668和r_s=-0.746,P<0.01),预后良好组(11例)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浓度低于预后不良组(29例)[(264.11±143.67)ng/ml vs.(323.70±171.84)ng/ml](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且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 朱海峰高莉莉沈洲明崔立跃程华毛洋明俞正勇陈祥
-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铁蛋白
- 咬骨钳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咬骨钳。;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医生在正常的手术姿态下对组织的各个方向进行咬除操作。;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5.后视图与主...
- 李伟伟陈雷朱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