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沙俊
- 作品数:49 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背景下肝胆外科教学改革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肝胆外科作为从普外科发展出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临床课程之一。本文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背景下,从肝胆外科临床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模式结合、腹腔镜微创技术辅助教学、加强学生人文教育以及培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探索如何立足学科特点,切实提高医学生培养质量。
- 朱沙俊黄龑陈婷婷
- 关键词:肝胆外科教学改革
- 大鼠肝细胞在肝脏脱细胞支架内的体外三维循环灌注培养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制备大鼠肝脏脱细胞支架,将肝细胞再植于脱细胞支架并进行体外循环灌注培养,为肝脏脱细胞支架应用于肝脏组织工程学提供实验基础依据。方法采用灌注法制备大鼠肝脏脱细胞支架,HE、苦味酸一天狼星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脱细胞支架结构及成分,扫描电镜显示脱细胞支架超微结构,DNA含量检测脱细胞效果;构建循环灌注培养体系;采用经门静脉途径和包膜直接注射这两种方法将肝细胞种植于脱细胞支架内,行体外循环灌注培养,检测支架内肝细胞的代谢功能,培养完成后行HE、ALB免疫荧光、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内生长情况。结果采用灌注法获得大鼠肝脏脱细胞支架,组织学染色未见细胞核成分,同时可见细胞外基质成分保留;免疫荧光显示Ⅰ型胶原蛋白保留;扫描电镜显示细胞外基质呈网状超微结构;DNA含量为(47.5±18.1)ng/mg;构建出由蠕动泵、氧合器、培养瓶、输送管道组成的循环灌注培养体系,包膜直接注射法种植成功率优于经门静脉途径,大鼠肝细胞在支架内合成、代谢功能良好,HE、免疫荧光、扫描电镜显示肝细胞在脱细胞支架的细胞外基质三维环境中定植,生长状态良好。结论采用循环灌注法获得的大鼠肝脏脱细胞支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循环灌注培养体系结合肝脏脱细胞支架可以为肝细胞提供良好的三维生长环境。
- 王雷周鹏成朱沙俊王尧范向军朱铭岩王志伟钱海鑫
- 关键词:肝脏灌注
- 胰体尾癌86例诊治与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分析胰体尾癌的临床特点,经影像学资料评估肿瘤根治的可能,总结治疗体会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患者探查情况选择扩大根治术、根治性切除术、姑息性切除术或剖腹探查术等不同术式。经手术标本、组织活检和穿刺细胞学检查获得病理证实。结果:(1)胰体尾癌86例中手术74例,手术切除58例(78.4%),其中扩大根治14例,根治性切除28例,姑息性切除16例,剖腹探查16例。血管侵犯:脾动静脉28例(37.8%),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8例(10.8%),门静脉4例(5.4%)。肿瘤大小:直径1.3~15 cm,平均8.3 cm;其中手术切除组肿瘤直径1.3~10.1 cm,平均5.2 cm。术后并发腹腔出血3例,胰瘘2例,腹腔感染4例,肠瘘1例。(2)病理证实81例中,高分化腺癌13例,中分化腺癌36例,低分化腺癌19例,粘液癌6例,囊腺癌、腺鳞癌各3例,肉瘤样癌变1例。(3)获随访72例(83.7%),平均1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扩大根治术25个月,根治性切除术20个月,姑息切除组10个月,未切除肿瘤组3.8个月。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延长胰体尾癌患者生存期的最佳选择,根治术和扩大根治术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方法。
- 陆玉华王志伟朱铭岩王尧范向军朱沙俊郭青松陈玉泉
- 关键词:胰体尾癌B超检查磁共振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胰腺癌根治术
- 胰腺脱细胞支架MIN6细胞的三维培养
- 2015年
- 目的研究胰腺脱细胞支架三维(3D)培养对小鼠β细胞系MIN6细胞生长及功能的影响。方法灌注法制备胰腺脱细胞支架,循环灌注培养法在胰腺脱细胞支架中3D培养小鼠MIN6细胞,检测其功能;其结果与2D平面培养比较。将含细胞的胰腺支架移植入糖尿病小鼠背部皮下并检测其功能。结果胰腺脱细胞支架检测未见细胞结构,细胞外基质成分保存完好,血管结构保存完整。支架内剩余DNA定量检测结果为(40.7±2.1)ng/mg,体内种植显示其生物相容性良好。胰岛素基因表达的检测显示,MIN6细胞在胰腺脱细胞支架3D培养后的功能发挥优于2D平面培养(P<0.05),移植后能够较好的控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结论 MIN6细胞在胰腺脱细胞支架3D培养体系中定植及功能发挥优于传统2D平面培养。
- 朱沙俊邬迪王志伟王雷钱海鑫
- 关键词:糖尿病
- 胚胎干性相关基因在胰腺癌干细胞中的表达变化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胚胎干性相关基因Oct4和Nanog在胰腺癌干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将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制备成单细胞悬液,予以CD24、CIM4抗体孵育,经流式细胞分选仪分选出CD24+CD44+的胰腺癌干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干细胞球形成率;以含10%胎牛血清(FBS)培养液诱导干细胞球细胞分化,流式检测CD24和CIM4的表达;将细胞分成双阳性干细胞组和未分选组,反转录-PCR和定量PCR检测胚胎干性相关基因Oct4和NanogmRNA在胰腺癌干细胞中的转录差异;免疫荧光法检测Oct4和Nanog的表达情况;用CCK8法检测上述两组细胞在体外对化疗药物耐受的差异。结果在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成功分离出1%-3%CD24+CD44+的胰腺癌干细胞,在干细胞培养基中呈悬浮球状生长,且与未分选组(93±5)%。相比具有较高的干细胞球形成率[(122±6)‰,P〈0.05],经过血清诱导分化,细胞逐渐恢复原代细胞形态,且CD24、CD44表达下降;胚胎干性相关基因Oct4和Nanog在双阳性干细胞组中高表达;CD24+CD44+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化疗耐受能力(P〈0.05)。结论CD24+CD44+细胞具有胰腺癌干细胞特性及高耐药性,胚胎干性相关基因Oct4和Nanog在胰腺癌干细胞中高表达且与胰腺癌干细胞干性的维持及高耐药性可能存在高度相关性。
- 陆玉华朱慧王志伟范向军朱沙俊李晓红王尧陆俊杰朱铭岩
- 关键词:胰腺肿瘤干细胞
- 胰腺干细胞研究进展
- 2007年
- 干细胞具有无限自我复制更新和分化为各种子代细胞类型的特性,胰腺干细胞在治疗糖尿病、胰腺肿瘤及胰岛移植等领域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本文就胰腺干细胞的存在部位、具体研究方法、特异性标志物以及促进其有效分化的途径等作一综述,并对其研究方向作一展望。
- 朱沙俊王志伟陈玉泉
- 关键词:胰腺干细胞糖尿病细胞分化
-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单核细胞和胚胎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效率比较
- 2013年
- 目的比较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小鼠骨髓单核细胞(BM-MNCs)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重编程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效率。方法用慢病毒LV-ef1a-mOct4-IRES-EGFP、LV-ef1amSox2-IRES-EGFP、LV-ef1a-mKlf4-IRES-EGFP和LV-ef1a-mc-Myc-IRES-EGFP感染BMSCs、BMMNCs和MEFs,通过计算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克隆数比较这3种细胞重编程为iPS细胞的效率。用胚胎干细胞表面标记检测、胚胎干细胞内源基因检测、拟胚体形成实验和畸胎瘤形成实验验证重编程获得的iPS细胞的多能性。结果起源于小鼠BMSCs、BM-MNCs及MEFs的3种iPS细胞均能形成边缘光整的致密克隆,可表达干性基因Nanog、Rex-1、SSEA-1,并能在体内外分化为三胚层组织。但是BMSCs来源的碱性磷酸酶阳性克隆数低于BM-MNCs和MEFs来源的克隆数。结论小鼠BMSCs、BM-MNCs及MEFs均可重编程为iPS细胞,但BMSCs重编程为iPS细胞的效率低于BM-MNCs和MEFs。
- 王尧王雷陆玉华范向军朱铭岩朱沙俊王志伟
- 关键词: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单核细胞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 iPS细胞转基因诱导为类β细胞的实验研究
- 目的 运用小鼠成纤维细胞来源的iPS细胞,通过不同组合的基因修饰,研究iPS细胞分化为类β细胞的过程、功能状态,及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改善能力.方法 1、构建表达调控基因PDX-1、MafA和NeuroD的腺病毒载体Ad-...
- 王志伟黄(龚)朱铭岩陆玉华范向军朱沙俊王尧王雷
- 壶腹部周围癌176例诊治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壶腹周围癌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1995 ̄2005年我院176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胰头癌129例,壶腹部癌47例。结果术前B超检查98例,阳性71例;CT检查138例,阳性113例;MRI检查75例,阳性62例;ERCP检查24例,阳性21例。行经典胰十二脂肠切除术(pancreatioduodenectomy,PD)37例,无手术死亡,并发症发生率26.7%;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脂肠切除术(pylorus preserving pancreatioduodenectomy,PPPD)33例,手术死亡1例,并发症发生率23.4%;姑息性手术85例;单纯剖腹探查21例。结论早期诊断壶腹部周围癌至关重要,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是壶腹周围癌的外科治疗关键,联合运用术前辅助检查手段可提高壶腹部周围癌的诊断准确率,手术技术的提高、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术后死亡率。
- 朱沙俊陆玉华朱铭岩王志伟陈玉泉
- 关键词:壶腹周围肿瘤
- 紧贴式胰空肠吻合在10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通过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改良胰管空肠吻合方式,探讨紧贴式胰空肠吻合方法在降低术后胰瘘并发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6月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108例,术中行紧贴式胰空肠吻合,胰管内放置支撑管,胰管与空肠全层吻合,胰腺实质与空肠浆肌层连续缝合。术后不同时间段观测患者腹腔引流液量及淀粉酶指标。结果:所有手术患者术后第1、3、6天引流液分别为(125±31)、(107±18)、(52±11)m L,引流液中淀粉酶含量分别为(1 368±179)、(573±36)、(185±27)U/L。结论:紧贴式胰空肠吻合法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能有效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
- 朱沙俊朱铭岩王志伟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