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正禹

作品数:49 被引量:84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小鼠
  • 11篇基因
  • 9篇血管
  • 9篇转基因小鼠
  • 9篇APP转基因
  • 9篇APP转基因...
  • 8篇脑梗
  • 8篇脑梗死
  • 8篇梗死
  • 8篇G-CSF
  • 6篇神经再生
  • 5篇蛋白
  • 5篇血管病
  • 5篇细胞
  • 5篇脑血
  • 5篇脑血管
  • 5篇脑血管病
  • 5篇急性
  • 5篇急性脑梗死
  • 4篇溶栓

机构

  • 45篇山东大学第二...
  • 7篇山东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济南市第一人...

作者

  • 49篇朱正禹
  • 41篇毕建忠
  • 24篇谢兆宏
  • 23篇来超
  • 12篇王萍
  • 10篇王晓云
  • 10篇许顺良
  • 8篇赵翠萍
  • 7篇郭雨霁
  • 5篇孙琳
  • 4篇杨红霞
  • 4篇王允
  • 4篇赵延欣
  • 3篇由玮
  • 3篇刘震
  • 2篇王存福
  • 2篇杨慧
  • 2篇王德巍
  • 2篇周晓艳
  • 2篇徐琳琳

传媒

  • 6篇山东大学学报...
  • 4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2篇第六次全国中...
  • 1篇河南实用神经...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国外医学(脑...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第五次全国中...
  • 1篇2011全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9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时代观念被引量:3
2018年
关于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研究报道很多,无论是循证指南,还是专家共识,都指向了一些公认的结论,如:年龄、超重和肥胖、高血压家族史、嗜盐、饮酒、高尿酸、高C反应蛋白等。然而,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中一些危险因素并不是能够直接干预的本质风险,它们和高血压之间也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可能仅仅是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的中间产物。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诊治体悟,结合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对高血压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和探索。
迟相林朱正禹毕建忠
关键词:高血压家族史循证指南C反应蛋白因果关系临床诊治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后脑梗死1例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是甲状旁腺组织原发病变致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过多,导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该患者为绝经后老年女性,无其他脑血管病高危因素。推测其发病一方面同术后高凝状态有关(术后D-二聚体明显身高...
朱正禹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理诊断
老年脑梗死患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65岁脑梗死患者160例,用B型超声检查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等指标,合并颈动脉硬化者96例,无颈动脉硬化者64例。结果:颈动脉硬化组高血压(P<0.01)、高血脂(P<0.05)、糖尿病(P<0.05)的发病率均显著高于非颈动脉硬化组;经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P=0.003)、高血脂(P=0.022)、糖尿病(P=0.039)与老年脑梗死患者CAS发生有明显相关性。结论: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明显。
云中芹刘淑清朱正禹
关键词:老年性脑梗死高血脂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淀粉样前体蛋白转基因小鼠神经再生及对认知功能的改善
2012年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改善及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选用36只APP转基因小鼠作为AD动物模型,随机分为G-CSF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只。治疗组皮下注射G—CSF,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皮下注射。给药后第7d、14d、28d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计算其逃避潜伏期。水迷宫测试后取外周血,利用流式细胞术观察G-CSF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诱导作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双标观察脑内神经元再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小鼠在第7d、14d、28d的逃避潜伏期分别为(27.19±4.07)S、(26.48±5.29)s、(24.97±3.61)S,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值分别为0.000、0.010、0.002);治疗组小鼠外周血CD34+/CD45+双阳性细胞百分率在第7d、14d、28d分别为0.358±0.161、0.223±0.038、0.168±0.049,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值分别为0.007、0.000、0.003),脑内检测到CD34+阳性细胞,海马齿状回、皮质均可见BrdU+阳性细胞,同时可检测到BrdU+/Nestin+和Brdu+/MAP-2+双阳性细胞。结论G-CSF皮下注射可明显改善APP转基因小鼠的认知功能,可能与动员外周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并向脑内定向迁移有关。
朱正禹王萍郭雨霁谢兆宏来超毕建忠
关键词:APP转基因小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迷宫神经元再生
突发眩晕、复视卒中2例
54岁男性患者MR显示,T2序列脑桥未见明显异常,脑桥背盖部DWI点状高信号和对应的ADC低信号。60岁女性患者MR显示,T2序列脑桥未见明显异常,脑桥背盖部DWI点状高信号和对应的ADC低信号.83岁女性患者的MR显示...
王存福朱正禹王德巍
Alzheimer病患者外周血Th1/Th2亚群5种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
2004年
目的:检测Alzheimer病(AD)患者外周血Th1/Th2亚群5种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探讨其在AD慢性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反应体系分别检测AD患者?血管性痴呆(V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IL-2?IL-4?IL-6?IL-10?IFN-γ 5种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状况?结果:IL-2?IL-6的表达在AD患者明显上调,与VD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IL-10?IFN-γ的表达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1/Th2亚群分泌的5种细胞因子可以作为检测AD的外周血免疫标记物?
毕建忠朱正禹许舜良来超孙琳
关键词:神经变性疾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
VEGF诱导血管生成改善APP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
<正>研究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最强的血管生成因子,与VEGF受体结合后可诱导内皮细胞增值、迁移和生长,并形成血管网,并具有神经营养和神...
王萍谢兆宏郭雨霁赵翠萍朱正禹来超许顺良毕建忠
文献传递
G-CSF诱导APP转基因小鼠嗅球及海马神经再生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G-CSF)对APP转基因小鼠嗅球和海马神经再生的影响及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36只APP转基因小鼠...
朱正禹王萍郭雨霁谢兆宏来超毕建忠
文献传递
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蛋白C、蛋白S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毕建忠来超王晓云朱正禹
关键词:脑血管病血清蛋白C蛋白S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BACE1-AS介导外源性Aβ1-42对细胞和动物BACE1表达和Aβ生成的促进作用
目的:BACE1反义转录物(BACE1antisense transcript,BACE1-AS)是一种保守的长非编码RNA,可能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本研究分别采用外源性Aβ干预SH-SY5Y细胞和C57/BL...
谢兆宏杨慧刘奕卿危立飞朱正禹毕建忠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