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月佳

作品数:13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降水
  • 3篇瞬变
  • 3篇瞬变波
  • 3篇气候
  • 3篇气温
  • 3篇观测数据
  • 3篇城市
  • 3篇城市化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温度
  • 2篇极端降水
  • 2篇极端降水事件
  • 2篇降水事件
  • 2篇值模拟
  • 1篇东亚气候
  • 1篇冬季大气环流
  • 1篇严重污染
  • 1篇数据质量
  • 1篇双偏振
  • 1篇双偏振雷达

机构

  • 9篇安徽省气象局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天津市滨海新...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安徽省人工影...
  • 1篇安徽省气候中...
  • 1篇安徽省气象科...
  • 1篇安徽建筑大学
  • 1篇安徽省宣城市...
  • 1篇天津市气象台

作者

  • 13篇朱月佳
  • 3篇陈海山
  • 3篇高辉
  • 2篇刘蕾
  • 1篇王东勇
  • 1篇石春娥
  • 1篇叶金印
  • 1篇郭岩
  • 1篇易笑园
  • 1篇王庆元
  • 1篇程智
  • 1篇姚晨
  • 1篇刘蕾
  • 1篇刘俊杰
  • 1篇张宏芳
  • 1篇朱明佳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气象
  • 1篇大气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气象科技合作...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 1篇暴雨灾害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30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3
  • 3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化对芜湖市气温观测数据的影响分析
本文利用1971-2012年芜湖市台站观测资料,从城市化发展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城市化对芜湖市气温资料的重要影响,并对迁站前后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城市化发展对芜湖气温资料的影响十分显著,对年平均气温的增加有20%...
刘蕾高辉朱月佳刘怀明
关键词:城市化
文献传递
城市化对芜湖市气温观测数据的影响分析
本文利用1971-2012年芜湖市台站观测资料,从城市化发展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城市化对芜湖市气温资料的重要影响,并对迁站前后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城市化发展对芜湖气温资料的影响十分显著,对年平均气温的增加有20%...
刘蕾高辉朱月佳刘怀明
关键词:城市化
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交流合作总结
2016年
2015年7月13日至2016年6月30日,安徽省气象台朱月佳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环境模式中心(EMC)进行了一年的交流学习,开展多模式集合预报应用项目研究。
朱月佳
关键词:环境预报环境模式气象台
中国冬季极端降水事件与天气尺度瞬变波活动的可能联系
本文利用中国756站逐日降水资料和ERA40、 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从大气内部天气尺度瞬变波的角度对我国冬季极端降水事件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首先,重点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降水事件与天气尺度瞬变波活动的...
朱月佳
关键词:极端降水
文献传递
基于综合观测的中国中东部地区一次严重污染过程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利用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GRIMM80颗粒物监测仪、Aurora3000浊度计等探测的气溶胶浓度、大气散射系数分析了2018年1月中国中东部地区发生的一次严重污染过程.利用Airda微波辐射计探测的近地层温湿廓线数据,结合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EC再分析资料,探讨了此次污染过程形成、短时消散及清除的气象原因.结果表明:与历史同期相比,500 hPa极涡较浅、经向环流减弱;850 hPa西南气流强盛,中低层水汽充足加剧污染.污染发生于冷空气间歇期.在此污染过程中,地面平均风速为1.5 m·s^-1,日均日照时数为0.1 h,相对湿度为91.2%,高湿、小风、多云寡照不利于污染水平扩散.1月18-22日边界层持续存在多层逆温,第一逆温层基本多为贴地逆温,逆温高度低于200 m,近地层大气比湿超过5 g·kg^-1,最大值高于7 g·kg^-1.在此期间出现两次空气质量短时段好转,这主要源于对流层中低层转为西北风,900 hPa以下聚集相当位温(Qe)低于288 K的浅薄冷空气堆,导致贴地逆温层消失地面污染被稀释.但两次弱冷空气没有打破边界层内有利于污染聚集的逆温、高湿结构,地面气团温度露点差无明显变化.23日较强冷空气使高空干洁大气入侵近地层,850 hPa以下Qe<284 K,表明地面污染气团被置换,污染过程结束.
于彩霞石春娥凌新锋朱月佳朱月佳
关键词:气候异常露点温度冷空气
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极端降水事件与天气尺度瞬变波活动的可能联系被引量:17
2013年
利用ERA40、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长江中下游地区85站逐日降水资料,从大气内部天气尺度瞬变波的角度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降水事件进行了成因分析。研究发现瞬变波活动与极端降水的发生关系密切;冬季在两支急流并存的欧亚大陆上空存在南北两支瞬变波活跃带。南支瞬变波在冬季极端降水频发、少发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总体而言,极端降水频发年,瞬变波活动活跃,欧亚大陆上空的瞬变波持续时间长、传播连续、强度偏强;极端降水少发年,则反之。从逐日变化来看,南支瞬变波的强度和能量传播过程与极端降水的发生频次均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北支瞬变波的传播及瞬变波对水汽的输送和极端降水的发生也有一定促进作用。这些结果均表明,冬季极端降水的发生与天气尺度瞬变波的活动联系紧密,天气尺度瞬变波的异常活动及传播可能是极端降水发生的重要条件,研究可为极端降水的成因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陈海山朱月佳刘蕾
关键词:极端降水瞬变波长江中下游
城市化对芜湖市气温观测数据的影响分析
本文利用1971-2012年芜湖市台站观测资料,从城市化发展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城市化对芜湖市气温资料的重要影响,并对迁站前后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城市化发展对芜湖气温资料的影响十分显著,对年平均气温的增加有20%...
刘蕾高辉朱月佳刘怀明
关键词:气温观测数据质量城市化进程
文献传递
联合概率方法在安徽强对流潜势预报中的应用和检验被引量:7
2019年
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不确定性很大,集合预报是定量估计预报不确定性的动力学方法。联合概率方法是基于集合预报模式输出,综合考虑多个重要物理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而预报天气事件可能发生的关键区。通过时空匹配2009—2015年4~9月(暖季)安徽省80个国家站逐日灾害性天气观测资料、降水观测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FNL资料,借鉴"配料法"思路统计分析得到弱降水对流、强降水对流天气各4个具有较好表征意义的对流参数及各对流参数在暖季逐月的阈值,据此建立弱降水对流、强降水对流联合概率预报方程。利用2016—2017年4~9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集合预报产品和同期观测资料开展联合概率预报的系统性ROC检验和不同天气过程检验。结果表明,联合概率方法对于是否发生弱降水对流或强降水对流具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对判别强降水对流发生与否更优,不同时效的预报表现相当。弱降水对流联合概率对于区域性或范围较小的对流天气均具有较好的指示性,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空报。强降水对流联合概率对于区域性集中短时强降水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对较小范围的强降水也具有一定指示意义。此方法也存在个别漏报,可以大致将10%作为联合概率预报阈值以获得较高的TS评分。基于集合预报的联合概率方法可以为强对流天气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短期概率预报指导。
朱月佳邢蕊朱明佳王东勇邱学兴
CMIP3气候模式对东亚冬季大气环流模拟能力的评估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1960—1999年ECMWF月平均再分析资料(ERA40)和耦合模式比较计划(Phase 3 of the Coupled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简称CMIP3)21个气候耦合模式对20世纪气候模拟试验的模式结果,从气候态和年际变化两个方面,评估了CMIP3气候模式对东亚冬季大气环流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1)模式对东亚地区冬季海平面气压、850 hPa纬向风、经向风和500 hPa高度场气候态的模拟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但均能较好模拟出上述要素气候态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而言,模式对500 hPa高度场气候态的模拟效果最好,而对850 hPa经向风的模拟效果较差。(2)模式基本上能抓住近40年来东亚地区冬季500 hPa高度场的主要变化特征,但基本上不能模拟出冬季海平面气压、850 hPa纬向风和经向风的变化特征。此外,模式对阿留申低压、蒙古高压和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变化特征几乎没有模拟能力。
郭岩陈海山张宏芳朱月佳
关键词:冬季大气环流数值模拟
中国冬季极端低温事件与天气尺度瞬变波的可能联系被引量:27
2012年
利用NEC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743站逐日气温资料,从大气内部天气尺度瞬变波的角度对中国冬季极端低温进行了成因分析,发现瞬变波活动与极端低温的发生密切相关.首先,典型年的研究表明,1967年冬季较强的西风急流为瞬变波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通道,欧亚大陆上空有两列强而稳定的天气尺度瞬变波,我国地处这两列波的下游,受其影响较为明显,极端低温发生频繁,且上游瞬变波的整体强度及波列到达位置与极端低温的强度、发生区域一致;2006年西风急流较弱,相应的瞬变波路径短,强度较小,地处下游的我国极端低温发生较少.其次,就长期变化而言,西风急流与极端低温发生频次的年代际变化较为吻合,而瞬变波传播路径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有年代际的改变,进一步研究发现1959~1979年和1986~2006年关键区瞬变波强度与极端低温频次的年际变化基本一致;且较频发、较少发的年份瞬变波各要素的合成场分别与1967和2006年相一致.这些结果均表明,极端低温的发生与天气尺度瞬变波活动关系密切,天气尺度瞬变波传播、发展可能是极端低温发生的重要条件,该研究为极端低温事件成因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陈海山刘蕾朱月佳
关键词:西风急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