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宁

作品数:11 被引量:74H指数:6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社会科学立项课题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棕壤
  • 5篇团聚体
  • 5篇微团聚体
  • 4篇CD
  • 3篇吸附解吸
  • 3篇吸附解吸特性
  • 3篇粒级
  • 3篇解吸
  • 2篇有机质
  • 2篇生物活性
  • 2篇土壤
  • 2篇羧酸
  • 2篇外源
  • 2篇活性
  • 2篇CU^2+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党员
  • 1篇氮素
  • 1篇氮素转化
  • 1篇党员

机构

  • 11篇沈阳农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沈阳航空工业...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1篇朱宁
  • 9篇颜丽
  • 8篇关连珠
  • 4篇可欣
  • 3篇王旭
  • 2篇李培军
  • 2篇张昀
  • 2篇娄翼来
  • 2篇刘晔
  • 2篇王圆方
  • 1篇张瑞杰
  • 1篇郭志宏
  • 1篇崔桂芳
  • 1篇李伟
  • 1篇梁晶
  • 1篇张宇
  • 1篇张晓静

传媒

  • 2篇土壤通报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辽宁行政学院...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类羧酸对棕壤中与磷素转化有关的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类羧酸是一种带有羧基的化工副产品,其主要成分是二羧酸和三羧酸,具有较强的络合能力,可以用作螯合剂。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类羧酸对棕壤中与磷素转化有关的生物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磷转化强度间存在显著直线相关关系。并且,施用类羧酸能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增强土壤中有机磷化合物的水解,增加土壤有效磷的含量,从而改善土壤的供磷能力。
可欣李培军张昀颜丽朱宁关连珠
关键词:磷素生物活性
外源Cd^(2+)在土壤各级微团聚体中的含量和形态分布被引量:8
2009年
采用室内培养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外源Cd2+进入土壤30d后,在土壤各级微团聚体中的含量富集和形态赋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水溶性镉进入土壤30d后,100%转化成了颗粒态,其中58.5%转化为了可交换态,0.98%转化成了碳酸盐结合态,1.26%转化成了铁锰氧化物结合态,7.68%转化成了有机结合态,31.5%转化成了残渣态,这基本与其中各粒级微团聚体中的赋存形态的情况一致。在土壤中赋存的镉主要分布在各级微团聚体中,在各粒级微团聚体中的含量分布顺序为<10μm微团聚体>10~50μm微团聚体>50~250μm微团聚体;外源镉向小粒级微团聚体的富集倾向明显高于向大粒级微团聚体的富集倾向,其中在<10μm微团聚体中富集系数为1.43,在50~250μm微团聚体中的富集系数只有0.60。
王圆方朱宁颜丽娄翼来关连珠
关键词:土壤微团聚体
有机质对Cu^2+在棕壤及其各粒级微团聚体中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采用平衡液吸附法和NH4AC、EDTA溶液解吸法,研究了有机质对Cu2+在棕壤及其各粒级微团聚体中(<10μm,10~50μm,50~250μm)的吸附解吸过程中的影响,为寻求有效控制土壤中Cu2+环境行为的对策措施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各粒级微团聚体中有机质对Cu2+的吸附能力随粒级的减小而增强,原土仅次于<10μm微团聚体。就吸附机制而言,去除有机质后的原土及其各粒级微团聚体在不同吸附机制控制下的吸附能力也有所变化,表现为:去除有机质后,棕壤及各粒级微团聚体对Cu2+的静电吸附能力增强,络合吸附能力和专性吸附的能力均有所降低。分析表明,原土及其不同粒级微团聚体对Cu2+的吸附能力及稳定性的差异,与其重要组成成分有机质有关。
朱宁颜丽张晓静王圆方关连珠
关键词:棕壤有机质微团聚体CU2+解吸
棕壤及其各粒级微团聚体对Cd^(2+)的吸附解吸特性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平衡液吸附法和NH4AC、EDTA溶液解吸法,研究了原土及其各粒级微团聚体组分(<10μm,10~50μm,50~250μm)对Cd2+的吸附解吸特征,为寻求有效控制土壤中Cd的环境行为的对策措施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各粒级微团聚体组分对Cd2+的吸附能力随粒级的减小而增强,且都强于原土。原土及其各粒级微团聚体吸附Cd2+的机制及稳定性显著不同:Cd2+的络合及专性吸附比例均以小粒级(<10μm)微团聚体相对较大,对Cd2+的固定能力较强;其次为10~50μm粒级微团聚体和原土;大粒级(50~250μm)微团聚体相对较差。分析表明,原土及其不同粒级微团聚体对Cd2+的吸附能力及稳定性的差异,与其不同的比表面积和主要胶体物质(粘粒、有机质,游离氧化铁)的相对含量及组成有关。
朱宁娄翼来颜丽可欣关连珠
关键词:棕壤微团聚体CD解吸粒级
双氰胺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03年
本文选用沈阳市东陵区天拄山耕作棕壤,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双氰胺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情况。双氰胺对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主要在培养的前20天,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主要在培养的第20、30天时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在培养的第30天时表现为显著的激活作用;对土壤转化酶活性影响不大。
可欣颜丽朱宁王旭李伟
关键词:双氰胺土壤酶活性影响因素
以志愿服务推进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源头工程,而志愿服务是提升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第二课堂。文章认为,志愿服务是提高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生动载体;是大学生党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新形势下,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党员乐于加入志愿服务组织但归属感不强;大学生党员对志愿服务的热情较高但难以持久;大学生党员对志愿服务的期望值较高但获得感不足。高等学校应从志愿服务的主题和内容方面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探索将志愿服务的组织队伍建设与学生党支部建设有机结合;逐步建立将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的长效机制。
郭志宏朱宁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志愿服务
不同利用方式下棕壤中氧化铁的存在形态和分异特征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下,棕壤各形态氧化铁的存在形态和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开垦使棕壤表层游离态、无定形态和结晶态氧化铁的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2)表层铁的游离度和活化度显示开垦促进表层游离铁形成并抑制其向晶质铁转化.(3)在土体剖面0~60cm范围内,各形态氧化铁均表现出向下聚集的规律,但它们在不同利用方式棕壤中的活动情况各不相同.它们的分布和转化与有机质和颗粒组成等多种因素有关,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
刘晔关连珠张瑞杰朱宁崔桂芳颜丽
关键词:棕壤开垦有机质氧化铁
类羧酸对棕壤中与氮素转化有关的生物活性的影响
2005年
类羧酸是一种带有羧基的化工副产品,其主要成分是二羧酸和三羧酸。具有较强的络合能力,可以用做螯合剂。文章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类羧酸对棕壤中与氮素转化有关的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类羧酸能显著抑制土壤脲酶活性,有效减少尿素水解产物氨的挥发损失;能促进土壤中含氮有机物的分解,并能抑制土壤中氨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另外施用类羧酸还能改善土壤中氮素的有效性,提高土壤的供氮能力。
可欣李培军张昀颜丽朱宁关连珠
关键词:氮素生物活性
棕壤及其各粒级微团聚体对Cu^(2+)吸附解吸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采用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棕壤及其各粒级微团聚体对Cu2+的吸附解吸作用。结果表明:棕壤与其各粒级微团聚体相比,对Cu2+的吸附能力较弱,而三级微团聚体对Cu2+的吸附能力的大小顺序为:<10μm粒级微团聚体>10~50μm粒级微团聚体>50~250μm粒级微团聚体。同时,通过NH4OAc,EDTA对Cu2+的解吸情况的研究得出,棕壤及其不同粒级微团聚体对Cu2+的吸附机制是不同的,在棕壤和各粒级微团聚体中,<10μm粒级的微团聚体对Cu2+的吸附机制以专性吸附为主,固定Cu2+的能力最强,从而能降低Cu2+的活性,不易为植物吸收,其次为10~50μm粒级微团聚体和棕壤,而50~250μm粒级微团聚体对Cu2+的吸附以静电吸附机制为主,其吸附的Cu2+可以被交换,因此固定Cu2+的能力较差。
朱宁颜丽梁晶刘晔王旭关连珠
关键词:微团聚体CU^2+吸附解吸棕壤
棕壤各粒级微团聚体及组成成分对Cu<'2+>、Cd<'2+>吸附特性和吸附机制影响的研究
本文通过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棕壤中各粒级微团聚体及其各组成成分,即<10μm、10~50μm、50~250μm三粒级微团聚体;有机质、游离氧化铁、无定形氧化铁、碳酸钙,对Cu2+、Cd2+的吸附特性及其吸附机制的影响。研...
朱宁
关键词:微团聚体棕壤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