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木合塔拜尔

作品数:12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6篇淋巴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3篇髓系
  • 3篇髓系白血病
  • 3篇淋巴瘤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慢性
  • 3篇慢性淋巴细胞
  • 3篇急性
  • 3篇急性髓系
  • 3篇急性髓系白血...
  • 2篇医院下呼吸道...
  • 2篇下呼吸道
  • 2篇下呼吸道感染
  • 2篇疗效
  • 2篇淋巴细胞白血...
  • 2篇慢性淋巴细胞...
  • 2篇免疫

机构

  • 12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12篇木合塔拜尔
  • 11篇王晓敏
  • 8篇张晓燕
  • 7篇安利
  • 5篇富玲
  • 5篇王一淳
  • 5篇黄琴
  • 5篇李燕
  • 4篇王增胜
  • 4篇毛敏
  • 3篇张文皓
  • 3篇刘虹
  • 3篇李燕
  • 3篇聂玉玲
  • 3篇阿孜古丽
  • 2篇郎涛
  • 1篇艾合买江
  • 1篇杨晓丰
  • 1篇王超

传媒

  • 3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2篇2020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0
  • 3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地区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缓解期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白血病(AML)患者诱导缓解期间医院下呼吸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调查研究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科新人并住院治疗的12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对发生...
张晓燕王增胜王一淳木合塔拜尔王晓敏
CpG-寡核苷酸免疫刺激法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索CpG-寡核苷酸(CpG-oligodeoxynucleotide,CpG-ODN)免疫刺激法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细胞染色体培养中的价值,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差异,进一步提高CLL核型培养成功率及异常核型检出率。方法:收集82例CLL患者的骨髓标本,分别应用植物血凝素(PHA)、CpG-寡核苷酸联合白介素-2(CpG-ODN DSP30+IL-2)刺激培养72 h后收获细胞,制备染色体,进行常规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 cytogenetics,CC)分析。同时应用D13S25、Rb1、ATM、p53和CSP12探针进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iFISH)检测。比较2种细胞刺激剂进行染色体培养及iFISH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PHA与CpG-ODN DSP30+IL-22种免疫刺激法核型培养成功率(可分析分裂相t≥20个)分别为90.2%(74例)和68.3%(56例),异常核型检出率分别为13.5%(10例)和46.4%(26例)。PHA组核型培养成功率显著高于CpG-ODN DSP30+IL-2组(P=0.01),而CpG-ODN DSP30+IL-2组异常核型检出率显著高于PHA组(P=0.003)。iFISH异常核型检出率(74.4%,61例)显著高于CpG-ODN DSP30+IL-2组(P=0.000)。iFISH检测能验证CC分析检出的异常。结论:应用CpG-ODN DSP30+IL-2免疫刺激法培养CLL细胞,可提高异常核型检出率,特别是能检出提示预后差的各种易位。
买地娜·艾尔肯刘虹王一林王一淳黄琴王增胜古再丽努尔郎涛聂玉玲安利阿孜古丽木合塔拜尔张晓燕富玲艾何买江毛敏王晓敏李燕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遗传学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恶性淋巴瘤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恶性淋巴瘤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对经PET—CT检测的73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PET—CT检测对初诊的淋巴瘤患者诊断敏感性高,有助于临床准确分期,对残留复发病灶监测的敏感性高达100%。结论PET—CT弥补了传统检测的不足,对淋巴瘤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估有重要作用。
张晓燕安利黄琴杨晓丰李燕富玲毛敏张文皓木合塔拜尔王晓敏
关键词:淋巴瘤
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48例成人初治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被引量:28
2016年
目的 评价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成人初治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48例初治重症ITP患者,男26例,女22例,中位年龄45(20~69)岁,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40 mg/d×4 d)联合rhTPO(15 000 U/d×14 d)方案及大剂量地塞米松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增幅以及总有效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3、7、14、30天,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及增幅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7天,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8%对36.0%,x2=0.008,P=0.930;56.5%对48.0%,x2=0.349,P=0.555);治疗第14、30天,观察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91.3%对68.0%,x2=3.945,P=0.047;82.6%对52.0%,x2=5.050,P=0.025).观察组出现肌肉酸痛不适1例,停药后白行好转.结论 与大剂量地塞米松单药比较,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rhTPO治疗成人初治重症ITP起效快速、血小板计数增幅较大、疗效持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李燕黄琴王超木合塔拜尔安利王晓敏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生成素药物毒性
免疫化疗时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学亚型的预后意义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免疫学亚型在预后评价中的意义,以及利妥昔单抗对免疫组织化学标志预后意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初治DLBCL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国际预后指数分为相对高危组及相对低危组,两组分别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化疗组(CHOP)及免疫化疗组(R—CHOP),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Hans分型对各组患者进行免疫分型,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免疫学亚型在不同预后分组及不同治疗方案DLBCL患者中的预后意义。结果186例DLBCL患者中,化疗组中生发中心型(GCB型)5年总生存(OS)率明显高于非生发中心型(non—GCB型)(58.82%比32.00%,X2=8.482,P=0.004),而免疫化疗组中GCB型与non-GCB型5年0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97%比61.54%,X2=2.694,P=0.101)。免疫化疗组中non—GCB型的5年OS率较化疗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54%比32.00%,x2=7.385,P=0.007)。低危组107例中,化疗组及免疫化疗组中GCB型和nod—GCB型5年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CB型及non—GCB型中化疗组与免疫化疗组5年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危组79例中,化疗组中GCB型和non-GCB型的5年0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0%比22.72%,X2=3.978,P=O.045);免疫化疗组中GCB型和non—GCB型的5年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0%比42.31%.X2=2.072.P=0.150)。结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将初治DLBCL分为两种免疫学亚型,对于早期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利妥昔单抗时代,免疫组织化学分型的预后预测价值可能较以往有所降低。利妥昔单抗可显著提高non-GCB型DLBCL患者的疗效,但是对GCB型患者生存期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讨。
李燕刘虹木合塔拜尔安利王晓敏
关键词:预后利妥昔单抗
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rhTPO治疗成人初治重症ITP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
李燕黄琴木合塔拜尔安利王晓敏
miR-181b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靶基因的预测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miR-181b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CD19+B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CLL预后关系,并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miR-181b在CLL中的潜在靶基因。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治的CLL患者84例、并选取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应用磁珠分选CLL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后进行RNA提取,检测miR-181b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不同IPI分组中表达差异,探讨miR-181b表达水平与CLL患者PFS相关性。使用网上数据库及文献预测miR-181b靶基因,对候选靶基因进行基因注释分析及相关信号通路分析。结果:miR-181b在CLL患者中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iR-181b在低危组的表达水平高于高危组和极高危组(P<0.05),但在低危组与中危组间表达无差异(P=1.00),中危组中miR-181b的表达水平高于高危组和极高危组(P<0.05),但在高危组与极高危组间表达无差异。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792(P<0.01),由此显示,miR-181b表达水平处于分界值0.279时,具有较好的敏感性(62.9%)和特异性(91.8%)。生存分析结果提示,与高表达组相比,miR-181b低表达CLL患者具有较差的PFS(log-rank:P=0.047)。使用starBase、Targetscan和PicTar数据库进行靶基因预测,结合文献报道,与血液疾病相关的靶基因有CARD11、ZFP36L1、RUNX1、NR4A3、ATP1B1、PUM1和PLAG1,其中上调的CARD11、ZFP36L1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衰老参与淋巴系统肿瘤形成。结论:miR-181b在CL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miR-181b低表达与CLL不良预后有关。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并结合文献报道,推测CARD11及ZFP36L1可能作为miR-181b的靶基因参与CLL疾病发生发展,该结果还需要进一步实验进行验证。
寇珍刘虹王一淳黄琴王增胜古再丽努尔郎涛聂玉玲安利阿孜古丽木合塔拜尔张晓燕富玲艾何买江毛敏王晓敏李燕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靶基因生物信息学
同胞全相合异基因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CR1期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比较
张晓燕木合塔拜尔安利王一淳
不同分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特点及氟达拉滨对其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特点以及应用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LL患者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前后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亚群并以健康人作对照。结果CLL患者总T细胞、T辅助细胞(CD4),CD4/CD4比值均低于健康人,Ⅲ~Ⅳ期患者尤为突出(P〈0.01),0~Ⅱ期患者NK细胞略高于健康人(P〉0.05),Ⅲ~Ⅳ期患者明显低于健康人(P〈0.05)。予以氟达拉滨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4个周期后,CLL患者总T细胞、T辅助细胞,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NK细胞亦明显升高(P〈0.05)。结论CLL患者存在细胞免疫调节异常,且机体免疫功能与疾病状态密切相关。观察CL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比例有助于医生对病情的判断,还可作为CLL患者疗效判断的一项指标。氟达拉滨治疗有效的CLL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改善,其在化疗后短时间内是否存在显著的免疫抑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李燕王晓敏张晓燕张文皓毛敏富玲艾合买江木合塔拜尔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慢性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氟达拉滨
原发胃肠道淋巴瘤24例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分析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治的24例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4例中胃淋巴瘤16例(66%),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9例,黏膜相关样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7例;肠道淋巴瘤8例(33%),其中DLBCL6例,MALT淋巴瘤2例。经胃镜确诊17例,手术确诊7例。DLBCL患者接受CHOP、ECHOP及CHOP样化疗方案,7例经手术确诊的患者有6例术后接受了联合化疗,1例患者自动出院。7例MALT淋巴瘤患者予以CHOP联合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2例予以FMD方案化疗。5例肠道淋巴瘤患者化疗结束后接受累及野放疗。24例患者中3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失访。目前20例患者生存,其中12例患者完全缓解(CR),7例患者部分缓解(PR),1例患者稳定(SD),化疗有效率79%,生存率83%。结论内窥镜活检目前是胃肠道淋巴瘤诊断最可靠的方法,也是漏诊率、误诊率最低的方法,化疗对胃肠道淋巴瘤的作用已取得共识,具有广泛的适应证,对于已有播散的晚期NHL以及生长迅速的高度侵袭性淋巴瘤患者应首选化疗,胃淋巴瘤手术联合化疗效果并不优于化疗联合放疗。
张晓燕王晓敏木合塔拜尔阿孜古丽张文皓
关键词:淋巴瘤胃肠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