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庆宏

作品数:40 被引量:153H指数:8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连云港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3篇卒中
  • 11篇动脉
  • 11篇脑梗
  • 11篇脑梗死
  • 11篇梗死
  • 10篇急性
  • 7篇动脉狭窄
  • 7篇血性
  • 7篇缺血
  • 7篇氨酸
  • 6篇血管
  • 6篇同型半胱氨酸
  • 5篇动脉粥样硬化
  • 5篇血浆
  • 5篇血浆同型
  • 5篇血清
  • 5篇栓子
  • 5篇卒中患者
  • 5篇微栓
  • 5篇微栓子

机构

  • 40篇连云港市第二...
  • 2篇深圳市第三人...
  • 1篇蚌埠医学院附...

作者

  • 40篇曾庆宏
  • 33篇姜建东
  • 32篇庄爱霞
  • 16篇聂红霞
  • 15篇周芳
  • 10篇冯寿琴
  • 8篇金刚
  • 8篇于善花
  • 8篇张浩江
  • 6篇王阳
  • 6篇孙德锦
  • 6篇张毅
  • 6篇刘华
  • 6篇彭艳艳
  • 5篇殷乐
  • 5篇戚玉娟
  • 5篇姜玉龙
  • 4篇黄红梅
  • 4篇曹金霞
  • 4篇胡中文

传媒

  • 4篇国际脑血管病...
  • 3篇脑与神经疾病...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3篇重庆医学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2010中国...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江苏省第十七...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根据头颅MRA检查结果分为动脉狭窄组和非狭窄组.
姜建东胡中文李敏曾庆宏庄爱霞
脑脊液细胞学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的检查,对神经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细胞玻片离心仪自动涂片,迈格吉染色,光学显微镜分类计数.结果:10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急性期均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31例结核性脑膜炎...
姜建东庄爱霞聂红霞曾庆宏孙咏梅汪亚勤刘华姜玉龙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狭窄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曹金霞姜建东庄爱霞姜玉龙曾庆宏
MicroRNA-107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中表达的研究
曾庆宏刘霞庄爱霞周芳姜建东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辅助性T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IFN-γ、IL-4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及其主要细胞因子IFN-γ、IL-4的表达情况。方法对伴有(SIRS组)或不伴有(N-SIRS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静脉血行Th1、Th2细胞计数和细胞因子IFN-γ、IL-4测定;在发病后的第7天采血复查。选择同期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MC组)。结果连续收集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3例,SIRS组56例,N-SIRS组87例。脑梗死24 h内SIRS组、N-SIRS组与MC组比较,Th1百分比上升、IFN-γ浓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P=0.039,0.000),但SIRS组、N-SIR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7 d后,SIRS组(n=39)与N-SIRS组(n=64)比较,Th1细胞百分比、IFN-γ浓度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0.017);Th2细胞和IL-4浓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7 d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组(MODS组,n=20)与N-MODS组(n=83)Th1百分比和IFN-γ浓度、Th2细胞和IL-4浓度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1,0.025,0.009)。结论 Th1细胞分化下降及IFN-γ表达减少是急性脑梗死伴发SIRS患者进展成为MODS的一项预测指标。
孙德锦曾庆宏姜建东周彦王阳金刚庄爱霞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辅助性T淋巴细胞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早期神经恶化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早期神经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168例,根据诊断分为END组88例,非END组8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ND的危险因素。通过PCR荧光定量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基因型的分布情况。结果END组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入院时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END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OR=1.531,95%CI:1.143~1.982,P=0.024)、同型半胱氨酸(OR=2.786,95%CI:1.193~6.943,P=0.036)和入院时NIHSS评分(OR=1.668,95%CI:1.175~2.342,P=0.004)为END的危险因素。MTHFR C677T基因T/T型同型半胱氨酸(18.33±0.74)μmol/L最高,其次C/T型同型半胱氨酸(16.11±0.79)μmol/L,C/C型同型半胱氨酸(13.29±0.53)μmol/L最低(P=0.024)。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MTHFR C677T基因T/T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高。
于善花陈皆春庄爱霞葛中林张浩江曾庆宏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高半胱氨酸聚合酶链反应
伴右向左分流的脑梗死与房颤所致脑梗死患者临床及影像特点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伴有右向左分流的隐源性脑梗死与房颤所致脑栓塞患者临床特点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入住我科急性脑梗死患者,完善全面检查,按TOAST分型,比较伴有右向左分流的脑梗死与房颤所致脑栓塞患者,两组人群在人口学资料、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梗死灶影像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收集与右向左分流相关的脑梗死53例及房颤所致脑栓塞53例,两组在常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方面比较无差异,均以前循环病灶多见,右向左分流相关的脑梗死以皮质/皮质下区域多见,表现为单个≥15 mm的病灶;房颤所致脑栓塞为大面积脑梗死。结论右向左分流相关的脑梗死通常显示前循环、单个、皮质/皮质下、≥15 mm的病灶;房颤所致脑栓塞多为单发大病灶或融合及多个病灶。
周芳庄爱霞冯寿琴曾庆宏殷乐聂红霞姜建东
关键词:右向左分流房颤
豆纹动脉区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和腔隙性脑梗死早期神经恶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豆纹动脉区(LSA)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BAD)和腔隙性脑梗死(LI)早期神经恶化(END)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03月至2016年10月期间住院,经头颅MRI检查证实存在LSA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按头颅MRI结果分为BAD组(40例),LI组(36例)。入院72 h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划分为END组(28例),非END组(48例)。收集基线资料、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BAD组糖尿病史、HbA1C、Hcy、入院时NIHSS、偏瘫发生率、发病1个月mRS评分均显著高于LI组;(2)发病3个月mRS评分BAD组与LI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BAD组与LI组比较更易发生END;(4)BAD组中END患者糖尿病史、HbA1C、Hcy、入院时NIHSS、发病1个月mRS评分均高于非END患者;(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HbA1C、Hcy是BAD组END的危险因素。结论:LSA供血区BAD患者病情重,易进展,HbA1C、Hcy是END的危险因素;BAD组及LI组患者3个月预后均较好。
于善花庄爱霞王阳聂红霞周芳王传淇张浩江彭艳艳曾庆宏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循环酶法检测40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cy水平,同时检测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所有患者的颅内血管,应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检测颅外血管。根据检测结果将颈内动脉(ICA)分为:正常、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0%~69%)、重度狭窄(70%~99%)、闭塞;大脑中动脉(MCA)分为:正常、中度狭窄(50%~69%)、重度狭窄(70%~95%)、极度狭窄(>95%)。结果有颅内外血管狭窄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无颅内外血管狭窄组(P<0.01),血清叶酸水平显著低于无颅内外血管狭窄组(P<0.05),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A、MCA不同程度狭窄患者间血清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叶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维生素B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cy水平与ICA、MCA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356,P<0.01;r=0.345,P<0.01);血清叶酸水平与ICA、M...
庄爱霞刘华姜玉龙葛中林曾庆宏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
microRNA-107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中microRNA-107表达及意义。方法首次诊断AD的患者60例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另体检健康者30例为正常组,分别取其血清并提取microRNAs,利用microRNA基因芯片检测出表达差异的microRNAs。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表达差异microRNA-107进行验证。结果轻度组检测出信号表达>500的差异microRNAs 35条,上调27条,下调8条;中度组检测出信号表达>500的差异microRNAs 34条,上调23条,下调11条;轻度组与中度组共同表达>500的差异microRNAs 26条。microRNA-107在轻度组、中度组均显著下调microRNA(P<0.01),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验证一致。中度组血清中microRNA-107表达量较轻度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microRNA-107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AD发生发展,有望成为一种辅助诊断AD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曾庆宏刘霞庄爱霞周芳于善花姜建东王传淇彭艳艳张浩江聂红霞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MICRORNAS血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