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膀胱和胃联合路径猪肾部分切除及V-loc线的应用
- 2013年
- 目的在猪模型实行经膀胱和胃联合路径下的肾部分切除术,并应用V-loc线缝合肾脏缺损,以进一步评估联合经膀胱和胃路径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利用雌香猪3只,在输尿管硬镜下剪开膀胱前壁,置入自制经膀胱Tro-car,建立经膀胱路径。在输尿管镜引导下,利用高频针状电刀穿刺胃壁,用球囊扩张后导入胃镜。在胃镜的引导下,经膀胱Trocar放入腹腔镜超声刀,游离肾脏动静脉,置入血管阻断夹阻断肾动脉血供后,利用末端可弯剪刀切除部分肾下极实质。经皮置入2-0V-loc线,连续缝合关闭肾脏缺损,恢复肾脏血供。置入拇指手套,装入标本并从膀胱取出。结果完成6例肾脏手术,其中第1例因血管阻断不全,术中严重出血失去视野而改传统腹腔镜术。余5例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74(140~220)min,温缺血时间21(17~28)min,未见明显出血。切除肾实质大小平均1.5cm×1.5cm。结论经膀胱和胃联合路径肾部分切除术难度极大,但在应用V-loc线和辅助针状腹腔镜器械后可以较方便地完成。其临床应用前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 王辉清曹滨杨波过菲肖亮徐斌王林辉孙颖浩
- 关键词: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肾部分切除术
- 两种微创碎石手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15年
- 临床常用的微创手术有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及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等[1]。2011年11月—2014年11月作者分别采用MPCNL和URL手术方式对76例复杂性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治疗,报告如下。
- 刘欣姚宝庚朱欧奇曹滨陆志平居小兵
- 关键词: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
- 尿道会师牵引术治疗后尿道断裂26例临床观察
- 2005年
- 目的:探讨早期后尿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早期采用尿道会师牵引术治疗后尿道损伤26例。结果:经尿道会师牵引术治疗,治愈率为76.9%。结论:尿道会师牵引术操作简单又安全可靠。能Ⅰ期恢复尿道连续性,治愈率高,是一种较好的术式。
- 曹滨姚宝庚
- 关键词:尿道损伤尿道会师牵引术尿道扩张
- 后腹腔镜下程序化肾癌根治术的围术期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程序化肾癌根治术与传统后腹腔镜手术的围术期效果。方法分析68例局限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行后腹腔镜下程序化肾癌根治术者为A组,37例行后腹腔镜下传统肾癌根治术者为B组。比较2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参数,包括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总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腔镜微创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者及发生严重并发症者。A组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总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依次为(59. 2±8. 5) min、(109. 3±39. 9) m L、(2. 2±1. 2) d、(134. 0±40. 2) m L及(4. 1±1. 1) d,显著优于B组的(79. 1±13. 8) min、(231. 4±88. 7) m L、(3. 4±1. 3) d、(256. 1±80. 5) m L及(5. 9±1. 6) d (P <0. 05)。随访2~24个月,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等情况发生。结论后腹腔镜下程序化肾癌根治术具有手术步骤优化、后腹膜解剖层次清晰、手术时间短、操作难度低、出血少、术后快速康复等特点,早期效果满意。
- 刘欣朱欧奇曹滨陆志平
- 关键词:腹腔镜局限性肾癌围术期微创手术
-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采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URL)治疗肾结石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42例)和观察组(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41例)。分析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炎症因子及应激指标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d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URL治疗肾结石的效果更佳,结石清除率更高,且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及应激反应,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
- 曹滨何永欢丁勇
- 关键词: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肾结石
- 晚期膀胱癌18例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晚期膀胱癌的治疗与预后关系.方法:对18例晚期膀胱癌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和随访.结果:生存1~3个月2例,~12个月7例,~3年7例,~5年1例,>5年1例.结论:晚期膀胱癌的治疗应'个体化',对不宜作膀胱全切的老年患者,介入治疗应作为首选.
- 朱剑南刘金华姚宝庚刘欣茅宝善孙俊朱欧奇曹滨
- 关键词:晚期膀胱癌个体化介入治疗
- 经腹与经腹膜外入路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分析
- 2023年
- 目的:对比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时采取经腹入路与经腹膜外入路对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9年11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单双号抽签结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对照组采取经腹入路,观察组实施经腹膜外入路。对比两组手术临床指标,检测对比两组手术前后前列腺功能改善情况,观察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1年、2年疾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术后1年、2年疾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时可首选经腹膜外入路形式,能够有效缩短手术用时及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出血量,改善其前列腺功能,同时降低并发症及复发的概率。
- 曹滨
- 关键词:经腹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联合综合护理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联合综合护理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尿流动力学、前列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于靖江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研究组(30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两组患者围术期均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并于术后定期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3个月尿流动力学指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及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最大储尿量(VMCC)及GCQ评分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升高幅度更大;膀胱残余尿量(RUV)、IPSS评分显著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20.00%vs 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其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前列腺功能、尿道功能及膀胱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同时还可提高患者舒适度,术后安全性良好。
- 曹伟娟曹滨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尿流动力学膀胱功能
- 以骨痛为初次主诉的前列腺癌危险因素分析
- 2015年
-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66例以骨痛为初次主诉的前列腺癌患者均经前列腺穿刺或骨转移肿瘤病理证实。骨转移通过同位素骨扫描或者通过SPECT/CT明确诊断,统计骨转移的部位分布,分析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DRE检查、盆腔有无淋巴结增生和Gleason评分对骨转移的预测,总结治疗情况和随访结果。结果:初诊时骨转移62例,发生率为93.9%,骨盆、腰椎转移率较高,分别为23.4%、29.1%,其中PSA>20ng/m L者59例(89.4%),其骨转移者58例(98.3%);DRE检查阳性者52例(78.8%);Gleason≥8分者36例(54.5%);盆腔淋巴结增生者54例(81.8%)。结论:中老年男性以骨痛为初次主诉就诊的要考虑发生前列腺癌的可能,若患者PSA>20ng/m L,DRE触及结节,Gleason≥8分,盆腔淋巴结增生,发生骨转移的机会大。
- 刘欣姚宝庚朱欧奇曹滨陆志平
- 关键词:前列腺癌骨转移
- 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rs1617640多态性与国人肾上腺肿瘤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 2021年
-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rs1617640多态性是否与国人肾上腺肿瘤发病风险相关。方法:采用Taqman MGB探针对144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观察组)及228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EPO rs1617640基因多态性分型,分析EPO rs1617640多态性与肾上腺肿瘤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EPO rs1617640位点等位基因GG、GT、TT频率分别为65.97%、29.86%、4.17%,对照组中GG、GT、TT频率分别为77.63%、20.17%、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GG基因型为对照,显示GT基因型肾上腺肿瘤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加(OR=1.25,95%CI=1.13~2.24),而TT基因型发病风险降低(OR=0.72,95%CI=0.68~4.02)。与GG基因型比较,GT+TT基因型肾上腺肿瘤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加(OR=1.19, 95%CI=1.13~2.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8岁、女性、无吸烟史、无饮酒史者EPO rs1617640多态性与肾上腺肿瘤发病风险具有明显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O基因rs1617640多态性与国人肾上腺肿瘤遗传易感性相关,相对于野生等位基因(GG),纯合突变基因型及携带者(TT/GT)肾上腺肿瘤发病风险明显增高,肾上腺肿瘤发病风险可能与年龄、性别、烟酒史有关。
- 何永欢朱欧奇曹滨陶湘炜张雨生丁勇居小兵刘欣
-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多态性肾上腺肿瘤遗传易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