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晁贺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子宫
  • 6篇宫内
  • 5篇子宫内膜
  • 5篇内膜
  • 5篇宫内膜
  • 4篇人子宫
  • 4篇人子宫内膜
  • 4篇体外
  • 4篇细胞
  • 3篇胚胎
  • 3篇子宫内膜细胞
  • 3篇膜细胞
  • 3篇内膜细胞
  • 2篇人子宫内膜细...
  • 2篇受精
  • 2篇体外受精
  • 2篇蜕膜
  • 2篇蜕膜化
  • 2篇囊胚
  • 2篇共培养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8篇刘英
  • 8篇晁贺
  • 5篇刘明慧
  • 3篇余兰
  • 2篇王淑玲
  • 2篇李薇
  • 2篇王鹏
  • 2篇王丽
  • 2篇张亚兰
  • 2篇王树玉
  • 2篇任国庆
  • 2篇贾婵维
  • 2篇李建梅
  • 1篇高秀霞
  • 1篇王欢
  • 1篇周丽颖
  • 1篇高巍
  • 1篇赵琰誉
  • 1篇王晶
  • 1篇刘宁

传媒

  • 4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生殖与避孕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4
  • 4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人子宫内膜细胞体外诱导蜕膜化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孕激素(progestogen,P)、雌激素(estrogen,E_2)和8-溴-环磷酸腺苷(8-Br-cAMP)不同组合的3种方法对人子宫内膜细胞体外诱导蜕膜化的效果。方法:收集因子宫良性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子宫内膜,分离纯化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ndometrial stromal cell,ESC),进行细胞体外培养并传代,免疫荧光鉴定细胞类型。分别采用P+E_2(PE组)、8-Br-cAMP(PC组)、P+E_2+8-BrcAMP(PEC组)3种不同组合方法蜕膜化诱导处理第3代ESC,并以空白对照为对照组。显微镜下观察蜕膜化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变化,化学发光法检测3种不同蜕膜化诱导方法处理24h.48h及96h后细胞培养液中催乳素(PRL)水平,比较3种蜕膜化方法的效果。结果:蜕膜化过程中ESC形态从长梭形逐渐变为圆形,细胞体积变大,胞核增大,部分出现双核或多核,细胞边界变模糊。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各蜕膜化诱导组培养液中PRL呈不同水平升高。其中PC组PRL水平及蜕膜化细胞形态均较PE组和PEC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P+8-Br-cAMP法,较P+E_2、P+E_2+8-BrcAMP法能更有效地诱导子宫ESC体外发生蜕膜化,是高效可靠、更合适的蜕膜化诱导方法。
晁贺刘英张亚兰王鹏李建梅王晶王洁义
关键词:子宫内膜细胞蜕膜化
子宫内膜搔刮术对不孕女性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索子宫内膜搔刮术对首次行IVF/ICSI-ET的不孕女性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IVF/ICSI-ET的助孕患者14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70例)和对照组(72例)。干预组于胚胎移植前一周期的卵泡期或黄体期行子宫内膜搔刮,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体重指数等一般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干预组的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及活产率分别为27.2%、54.3%、41.4%、3.4%、34.5%及35.7%,对照组分别为26.7%、52.8%、41.7%、3.3%、30.0%及40.3%,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在胚胎移植前一周期的卵泡期或黄体期对首次行IVF/ICSI助孕的不孕女性行1次内膜搔刮,并不能改善不孕女性的妊娠结局。
刘宁刘文杰晁贺刘明慧刘英
关键词: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酶消化结合差时贴壁的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子宫内膜细胞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酶消化结合差时贴壁培养的方法对人子宫内膜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的培养效果,以寻找一种简单高效的人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结合差时贴壁的方法,对人正常子宫内膜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并传代、冻存及复苏。光镜下观察其培养效果,通过免疫荧光法对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纯度。结果共培养人子宫内膜38份,成功培养35份,培养成功率92%,冻存后成功复苏率达97%;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分别经角蛋白单抗和波形蛋白单抗免疫荧光显色为阳性,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原代纯度均达90%以上。结论酶消化结合差时贴壁的培养方法,操作简单、培养成功率高、污染机会少、省时、维持细胞活性好,是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简单高效方法。
刘明慧晁贺张亚兰王鹏李建梅王淑玲刘英
关键词:子宫内膜
“学生参与结合多媒体”的方法在生殖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生殖医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其教学存在一定难度。学生参与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刘英周丽颖余兰晁贺刘明慧
关键词:生殖医学研究生教学
月经周期中不同类型人子宫内膜体外培养的细胞形态学特点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培养的细胞形态学特点。方法:在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通过B超检测判断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和类型,取不同形态分型的人子宫内膜进行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子宫内膜体外培养的细胞形态学特性,并通过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采用培养板单层贴壁细胞的原位计数方法,计算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和腺上皮细胞数量及比例。结果: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经培养后,其中间质细胞形态呈扁平状,胞质透明,核圆、居中,波形蛋白表达阳性;腺上皮细胞呈多角形或蝌蚪形,旋涡状排列,核圆而大,角蛋白表达阳性。A型子宫内膜组织腺细胞贴壁率为85.8±5.7%,贴壁培养后腺上皮细胞的比例占43.3±11.7%,间质细胞比例占56.7±11.7%;B型子宫内膜组织腺细胞贴壁率为8.7±3.9%,贴壁培养后腺上皮细胞的比例占13.3±3.3%,间质细胞比例占86.7±3.3%;C型子宫内膜组织腺细胞贴壁率为6.0±1.9%,贴壁培养后腺上皮细胞的比例占12.3±3.0%,间质细胞比例占87.7±3.0%。A组与B组、C组两组腺上皮细胞贴壁率及贴壁后腺细胞比例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B、C组之间腺上皮细胞贴壁率及腺细胞比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C型子宫内膜体外培养腺上皮细胞贴壁比例低于间质细胞,体外培养后以间质细胞为主;A型子宫内膜细胞培养所得的间质细胞及腺细胞均较多,腺细胞贴壁率及腺细胞比例明显高于B、C型子宫内膜,是用于胚胎着床机制等实验研究较好的标本来源。
刘明慧晁贺赵琰誉高秀霞王欢刘英
关键词:子宫内膜细胞培养
序贯培养对比序贯联合子宫内膜细胞共培养的方法对体外胚胎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序贯培养以及序贯联合子宫内膜细胞共培养两种方法,对辅助生殖技术中废弃胚胎的体外培养效果。方法收集常规体外受精IVF周期中的废弃胚胎,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序贯培养法和联合培养法(序贯培养与子宫内膜细胞共培养)继续培养2-4天,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并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囊胚形成后培养液中的HCG水平,比较囊胚形成能力。结果共收集46个废弃胚胎,序贯培养组23个废胚,形成囊胚3个,囊胚形成率13.04%(3/23),其中2个为优质囊胚(66.67%);联合培养组23个废胚,形成囊胚9个,囊胚形成率39.13%(9/23),其中8个为优质囊胚(88.89%)。联合培养组的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序贯培养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培养组的优质囊胚形成率高于序贯培养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培养组囊胚培养液中HCG水平为103.82±51.81mIU/L,序贯培养组为10.63±3.30mIU/L,前者高于后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废弃胚胎体外培养仍能发育至囊胚阶段;序贯联合子宫内膜细胞共培养的方法,与单纯的体外序贯培养相比,其囊胚形成率更高,是进行废胚继续体外培养的更有效方法。
晁贺刘英王树玉贾婵维任国庆余兰王丽李薇
关键词:胚胎囊胚子宫内膜细胞共培养
人子宫内膜蜕膜化间质细胞与囊胚体外共培养建立人胚胎着床模型
2013年
目的建立有效的体外人胚胎着床模型,为体外研究人胚胎着床过程提供条件。方法将人子宫内膜蜕膜化的间质细胞与囊胚共同培养,光镜下观察囊胚在细胞上的定位、粘附及侵入过程;免疫荧光法测定共同培养系统中的角蛋白,以确定着床模型的建立。结果与蜕膜细胞共培养5-10h后,囊胚开始黏附在细胞层上,48h后侵入蜕膜细胞间;共培养48h后,胚胎及周围的内膜细胞表达角蛋白阳性。结论囊胚与蜕膜化细胞共同培养,可以成功建立体外胚胎着床模型,更好地模拟体内着床时状态,是较理想的体外研究模型。
晁贺刘英王树玉贾婵维余兰任国庆王丽李薇王淑玲
关键词:体外模型蜕膜化囊胚
干预治疗对子宫内膜形态不良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干预治疗对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内膜形态不良的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选择近排卵期子宫内膜超声检查形态不良者并行子宫内膜搔刮的干预性治疗后至内膜回声正常的患者30例(34周期)为干预组,子宫内膜回声不良而未行干预性治疗的患者37例(40周期)为未干预组;另选择同期子宫内膜形态正常的不孕患者51例(53周期)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内膜厚度、卵巢反应和妊娠结局。结果:干预组30例患者中,19例干预治疗1次,2例干预治疗4次,其余9例干预治疗2-3次后至内膜形态基本恢复正常。3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内膜厚度、卵巢反应、受精数以及移植胚胎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胚胎种植率、周期临床妊娠率(27.1%,50.0%)均高于未干预组(13.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19.4%,35.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干预组的胚胎种植率、周期临床妊娠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形态不良的患者行干预治疗至内膜回声正常后有利于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IVF-ET治疗结局。
刘明慧晁贺高巍刘英
关键词:阴道超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