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慧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黄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疗效
  • 1篇带状疱疹
  • 1篇带状疱疹后
  • 1篇带状疱疹后遗
  • 1篇带状疱疹后遗...
  • 1篇蛋白
  • 1篇地氯雷他定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呼吸
  • 1篇新生儿呼吸窘...
  • 1篇新生儿呼吸窘...
  • 1篇血清
  • 1篇血清IGE
  • 1篇血清免疫
  • 1篇血清免疫球蛋...
  • 1篇血清免疫球蛋...
  • 1篇寻常痤疮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浓度
  • 1篇药物配伍

机构

  • 4篇黄山市人民医...
  • 1篇安徽省庐江县...
  • 1篇安徽省黄山市...

作者

  • 5篇方慧
  • 1篇方栋恩
  • 1篇黄文新
  • 1篇黄国平

传媒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实用疼痛学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09
  • 1篇199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神经阻滞与芬太尼透皮贴剂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附28例报告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与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本组28例采用神经阻滞及局部注射局麻药和糖皮质激素,9次6周为1个疗程。对VAS 7以上的患者加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进行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疼痛的显效率达57.1%(16/28例),总有效率达到100%,特别是12例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的患者显效率达83.3%(10/12例)。结论采用神经阻滞加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综合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较好,效果确切。
方栋恩黄文新方慧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芬太尼透皮贴剂神经痛
药物的配伍变化观察应密切联系临床实际被引量:5
1996年
药物的配伍变化观察应密切联系临床实际黄国平,程新娟,方慧(黄山市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组黄山市245000)日常医疗工作中,为了减少病人多次注射给药的痛苦,常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伍后再注射给药。而药物能否配伍则是其前提。其中,药物配伍是否出现理化禁忌则是主要...
黄国平程新娟方慧
关键词:药物配伍药物浓度
枸地氯雷他定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E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使用枸地氯雷他定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8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144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西替利嗪口服用药的方式,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口服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枸地氯雷他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91.67%的总有效率(P<0.05);同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与治疗4周在血清IgE指标水平上两组均降低,而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指标降低幅度要明显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及症状稳定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荨麻疹,临床治疗中采取枸地氯雷他定联合西替利嗪的治疗方法可取得显著的疗效,并可降低血清IgE水平,值得推广。
方慧高云
关键词:西替利嗪疗效血清IGE
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气管滴入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对照探讨气管滴入不同初始量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8-34周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70mg/Kg起始量、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经气管滴入治疗,观察组起始量为100mg/Kg,每组各48例。对患儿动脉血气、治疗费用、用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两组疗效差异。结果使用PS后同一时间段观察组FiO2显著更低,P<0.05。使用PS后1、12、24h测定PaO2值,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使用PS后一小时内,两组患儿PaCO2无明显差别,P>0.05,12h与24h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使用PS前后NRDS0、4级分期数据两组不见显著差异,P>0.05。使用PS治疗后,NRDS1、2、3期对照组患儿比例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用氧时间显著较低,P<0.05。结论100mg/kg起始量PS疗效更佳,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先选择。
庄加原潘浩方慧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
调Q脉冲激光和两种波段强脉冲光治疗面部痤疮后红斑及色素沉着疗效比较被引量:16
2021年
目的:探究调Q脉冲激光和两种波段强脉冲光治疗面部痤疮后红斑及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笔者医院门诊收治的面部痤疮后红斑及色素沉着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调Q脉冲激光组(接受调Q脉冲激光治疗,n=33)和强脉冲光组(接受两种波段的强脉冲光治疗,n=47)。对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红斑及色素沉着情况及皮肤生理指标变化水平。结果:调Q脉冲激光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强脉冲光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98%,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红斑及色素沉着程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调Q脉冲激光组的色素沉着程度低于强脉冲光组(P<0.05);两组患者的红斑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皮肤p H值、TEWL均明显下降,角质层含水量明显上升(P<0.05),且调Q脉冲激光组的皮肤pH值低于强脉冲光组,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强脉冲光组(P<0.05),两组患者的经皮水分丢失(TEWL)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出现紧绷感、轻度毛细血管扩张、紫癜等不良反应,未使用任何药物,症状均于术后1~7d内消失。治疗第2、3次,调Q脉冲激光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强脉冲光组(P<0.05),治疗第1、4次,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调Q脉冲激光与多波段联合强脉冲光在治疗面部痤疮后红斑及色素沉着方面疗效相当,安全性较高,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红斑及色素沉着情况,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调Q脉冲激光在改善患者红斑程度和皮肤屏障功能方面优于多波段联合强脉冲光。
方慧陈滨
关键词:寻常痤疮红斑色素沉着强脉冲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