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念乔

作品数:141 被引量:1,007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0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5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9篇同位素
  • 15篇结壳
  • 14篇钴结壳
  • 14篇富钴结壳
  • 13篇古气候
  • 11篇古海洋
  • 10篇地球化
  • 10篇地球化学
  • 10篇盆地
  • 10篇季风
  • 10篇北印度洋
  • 9篇地层
  • 9篇氧同位素
  • 9篇孟加拉湾
  • 8篇地球化学特征
  • 7篇东北印度洋
  • 7篇新生代
  • 7篇碳酸
  • 7篇碳酸盐
  • 6篇地质

机构

  • 127篇中国地质大学...
  • 26篇中国地质大学
  • 11篇广州海洋地质...
  • 9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国家海洋局第...
  • 7篇南京大学
  • 6篇河北理工大学
  • 5篇安徽理工大学
  • 5篇洛阳理工学院
  • 5篇清华大学
  • 5篇太原理工大学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青岛海洋地质...
  • 3篇石家庄经济学...
  • 3篇中海油田服务...
  • 3篇河北省矿业开...
  • 2篇国家地质实验...
  • 2篇国土资源部

作者

  • 141篇方念乔
  • 25篇丁旋
  • 21篇张振国
  • 21篇胡超涌
  • 10篇李江山
  • 8篇陈萍
  • 8篇聂浩刚
  • 7篇高莲凤
  • 7篇吴长航
  • 7篇殷勇
  • 6篇冯庆来
  • 6篇杨胜雄
  • 6篇陈学方
  • 5篇张世红
  • 5篇宋成兵
  • 5篇李琦
  • 5篇刘豪
  • 5篇刘坚
  • 5篇黄俊华
  • 5篇张振芳

传媒

  • 21篇地球科学(中...
  • 13篇海洋地质与第...
  • 10篇地学前缘
  • 8篇第四纪研究
  • 7篇现代地质
  • 3篇沉积学报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地质通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质科学
  • 2篇矿物岩石
  • 2篇海洋学报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安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质教育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海洋地质前沿
  • 2篇2006年全...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11篇2008
  • 13篇2007
  • 13篇2006
  • 4篇2005
  • 8篇2004
1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孟加拉湾晚第四纪的季风气候及其古海洋学记录被引量:6
2000年
分析了研究区季风的形成、演变及其控制因素 ,指出强烈的盐度对比是在北印度洋占主导地位的季风气候系统的直接反映。通过位于孟加拉湾地区的 3支岩心 MD771 81、MD771 83和MD771 69的 δ1 8O值所反映的表层海水盐度变化的分析 ,认为研究区全新世及末次冰期—间冰期氧同位素第 3期西南季风强烈 ,末次冰期最盛期氧同位素第 2期西南季风微弱。通过与阿拉伯海等地区进行对比 ,进一步证明南亚季风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周期为 2 3 ka的低纬度太阳辐射。
丁旋方念乔万晓樵
关键词:孟加拉湾晚第四纪季风古海洋学记录古气候
南海西北陆缘大型多金属结核的生长过程及其对晚新生代古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被引量:7
2013年
由于新生代巨量陆源物质的堆积,发育完好的多金属结核在南海北部罕见.对南海西北陆缘大型多金属结核进行了矿相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XRD)、等离子质谱(ICP-MS)等方面的分析和铍同位素测年.结核壳层显微结构类型丰富,呈现柱状、纹层状、叠层状、花瓣状、斑杂状等类型;主要矿物为δMnO2.与东太平洋海盆结核相比,南海样品Fe,Si,Al和REE(稀土元素)含量高,Mn,Cu,Co和Ni含量低,Mn/Fe低;REE平均含量达1370.4ppm,存在较强的Ce正异常;铍同位素测年显示结核的初始生长时间约为3.29~1.83Ma,形成结核的内致密层,纹层状和叠层状构造发育,陆源属性的Fe,Si,REE和Al等含量较低,反映底流活动和氧化条件较弱的古海洋环境.1.83~0.73Ma,结核生长速率提高了约3%,显微结构为叠层状和柱状构造,Si和Al等组分含量升高近10%,指示南海北部陆源物质向海输入的增加;但Ce含量下降约16%,代表海底氧化程度明显降低.0.73~0.69Ma,结核生长速率急剧升高,达平均生长速率的8.27倍,壳层中Fe,Al和REE等含量也迅速上升,形成以鲕状、颗粒状、斑杂状、花瓣状为特征的疏松层,指示南海北部出现沉积速率升高、陆源物质供应充分的古海洋环境;0.69~0.22Ma,结核生长速率骤然减慢,形成外致密层,壳层中Fe,Si,REE,Al及Mn,Cu,Co和Ni等元素含量均明显降低,壳层以纹层状和裂隙充填构造为特征,反映底流活动平稳、环境氧化强度减弱等不利于结核生长的古海洋环境.结核S04-1DG-1的生长历史,对新生代末期南海北部古海洋环境的变化产生了灵敏的响应.
张振国杜远生吴长航方念乔杨胜雄刘坚宋成兵
关键词:多金属结核晚新生代古海洋
南海西南海盆南部边界的界定:来自中生代花岗闪长岩的证据
西南海盆是研究南海形成、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但由于该区域构造背景复杂,沉积作用活跃,基岩样品缺乏,而对其演化历史、基底构成、海盆边界等特征还知之甚少。本研究以首次发现于西南海盆南缘的花岗闪长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
张振国吴长航方念乔张盈王瑜
关键词:花岗闪长岩
文献传递
孟加拉湾深海记录中的等深流活动特征及其环境意义初探被引量:13
2002年
实地观测和对沉积记录的研究表明 ,孟加拉湾存在强大的等深流活动 .通过采自孟加拉深海扇东部和中部的 3支活塞岩心的沉积学研究表明 ,那些氧化色彩强烈、钙质生物壳体溶蚀严重、不存在粒序层理的粉砂质薄层实际上是等深积作用的产物 .源自两极的等深流是全球温盐循环系统的关键组分 ,它们在过去 15 0ka的历史中曾经多次得到强化 ,不仅对研究区的环境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而且可能作为纽带 ,加强了低纬地区与极区在气候意义上的遥相关 .等深流的强化与冰川旋回之间似乎不存在密切关联 ,氧同位素第 3 ,4,5期内均可发现明显的强化记录 .关于强化的控制机制有待深入探讨 .
方念乔陈萍吴琳石峰
关键词:等深流孟加拉湾古环境
南海北部构造转换在华南地区沉积响应与时限约束
李琦方念乔夏青青胡俊杰
山东半岛滨海砂矿资源特征及产业化开发构思被引量:5
2007年
山东半岛滨海区域蕴藏着丰富的砂矿资源,种类和储量在我国沿海省份中名列前茅。本文通过对山东半岛滨海区域砂矿资源的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砂矿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利用的建议和主张。
张振国方念乔李文平
关键词:砂矿资源
孟加拉深水扇沟道间相细粒沉积物的粒度分析--兼评价Riviere粒度统计法
方念乔
关键词:沉积环境统计分析(数学)粒度分析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韩江组-万山组旋回地层学被引量:18
2012年
对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惠州凹陷北部HZ0811井和惠陆低凸起HZ1811井中中新世-上新世的韩江组、粤海组和万山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频谱分析和小波分析,识别出显著的米兰柯维奇沉积旋回.通过对短偏心率旋回进行高斯带通滤波,建立了HZ0811井和HZ1811井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两口井的万山组、粤海组和韩江组分别记录了35个、56个和64个短偏心率旋回,据此估计出万山组沉积时限约为3.5Ma,粤海组沉积时限约为5.6Ma,韩江组沉积时限约为6.4Ma.根据天文年代标尺计算出HZ0811井和HZ1811井韩江组-万山组的沉积速率,结果表明沉积速率变化显示出明显的1.0Ma和0.4Ma的旋回性,可能与长偏心率周期(1.0Ma和0.4Ma)控制的海平面变化有关.
刘洋吴怀春张世红方念乔姜正龙杨天水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旋回地层学沉积速率
古海洋事件对富钴结壳生长的影响
2007年
  为审视海洋环境对富钴结壳不同生长阶段物质来源及富集的影响,选取具有多层构造的富钴结壳MHD79进行Os同位素及多种化学元素分析.样品由DY105-15航次取自中太平洋MH海山.结壳厚9.7cm,板状,从内到外分为6层,由下到上取样20个(图1).……
李江山方念乔丁旋吴长航
滇西南古特提斯石炭纪海山碳酸盐台地的层序地层学研究被引量:12
1997年
应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首次对滇西古特提斯(昌宁-孟连带)中海山碳酸盐台地的石炭系进行了研究。识别出6个三级层序,其中早石炭世晚期1个、威宁期3个、鱼塘寨组3个,顶部一个归属二叠纪。三级层序和相应的海平面变化旋回可以和黔南对比,但副层序厚度较大(黔南副层序小于10m,鱼塘寨10~50m),碳、氧同位素普遍偏轻以及存在麦粒蜓带厚度变薄事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两者之间经历了同样的冰川型全球海平面变化。
张海清刘本培方念乔
关键词:古特提斯碳酸盐台地石炭系层序地层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