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明
- 作品数:70 被引量:823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多维框架下老年人口贫困与不平等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 2021年
- 利用2002—2014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选取健康、医疗服务、生活条件、收入和主观福利5个维度的8个指标建立多维测量框架,基于比较静态和动态视角对老年人口多维贫困及不平等进行测度与分解,并进行城乡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21世纪以来,城乡老年人口的多维贫困与多维不平等程度均呈下降趋势,并在长期趋于收敛。在维度贡献分布上,健康和主观福利对多维贫困的贡献率逐渐取代收入维度的主要地位;引入贫困持续期后发现,随着贫困持续期临界值的提高,城市老年人的长期贫困强度逐渐超过农村。维度分解下,收入和生活条件仍是对长期多维贫困贡献率相对较高的维度。后脱贫时代的反贫困政策需要关注老年人口贫困的多维性、相对性和长期性,同时需要形成城乡统筹的贫困治理体系,帮助实现长期可持续减贫。
- 郑晓冬陈典上官霜月方向明
- 关键词:老年人多维贫困
- 影响评估方法在农业卫生领域的应用探索
- 2014年
- 影响评估是旨在回答因果问题的一种评估方法,可以判断出政策或项目与成效之间的直接的因果关系,能为政策制定提供坚实可靠的判断依据。该方法在国际上得到较多应用,在中国的具体应用还较少。世界银行赠款禽/人流感基金项目从世界银行系统引入了该方法,并在项目区开展了培训。
- 储雪玲孙良斌谢冬生方向明
- 关键词:项目管理
- 农村低保对贫困家庭消费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后脱贫时代,防止返贫、减少结构性贫困是长期减贫政策的重点。农村低保作为兜底保障措施,能否有效改善贫困家庭经济福利至关重要。文章构建了一个多维贫困分析框架识别农村贫困人口,基于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了农村低保对贫困家庭不同类型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低保显著提升了贫困家庭的家庭设备服务、教育文娱和医疗保健支出,且对多维贫困家庭的正向影响更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低保对老年家庭和疾病家庭医疗保健支出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对未成年子女家庭和低受教育水平家庭的教育文娱支出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未来政策优化中,需要强化农村低保和医保的有效衔接,并考虑探索农村低保与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的结合。
- 陈典郑晓冬方向明
- 关键词:农村低保
- 子女外出务工与农村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被引量:1
- 2019年
- 社会活动参与是个人积极闲暇时间与社会资本的主要体现,对居民福利水平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构建了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的影响的理论框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种类与参与频率均有显著的负面作用。在具体考察的各项社会活动中,农村老年人的朋友交往、休闲娱乐和为他人提供帮助等活动受子女外出务工的影响最为明显。进一步探究影响的内在机制发现,子女外出务工同时存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总体收入效应难以弥补替代效应是其对农村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发挥负面作用的主要原因。因此,继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本地经济,拓展当地就业市场,营造良好的社区社会文化活动外部环境对促进农村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以及提高其福利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郑晓冬杨园争方向明
- 关键词:外出务工农村福利
- 社会养老保险、老年人健康及其不平等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基于2008~2014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本文主要运用倾向得分匹配一双重差分法(PSMDID)探讨了社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健康及其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养老保险能够提高城乡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但主要体现在精神健康维度和短期效应;养老金能够改善农村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消费和自评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城市老年人的健康促进则主要源于精神层面的信心与保障;在健康不平等方面,虽然养老金能在短期缩小参保老人的健康差距,但处于健康与经济弱势的老年人参保率反而更低。文章认为,现阶段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进不仅需要完善养老金待遇调整和激励机制,更需增加制度对弱势群体的覆盖与支持。
- 郑晓冬杨园争冯子蔚方向明
- 关键词:社会养老保险老年人健康健康不平等
- “源头分类”视角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有效路径--基于全国五省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6
- 2021年
- 生活垃圾分类是改善农村地区人居环境的重要方面。本文基于全国五省实地调研,以针对生活垃圾管理行为研究的A-B-C理论为基础,构建多元有序logit模型,探究中国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农村垃圾治理成效提供政策支持。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垃圾分类态度、认知水平、垃圾处理状况满意度等主观因素,以及距离垃圾收集点的远近、是否及时清运收集点垃圾等外部条件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且主观因素相对于外部条件具有更强的行为解释力。基于此,改善农村地区垃圾治理状况,关键在于增强农村居民对于垃圾分类必要性和严峻性的认识,积极转变垃圾分类态度,与此同时,应加快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居民对垃圾处理状况的满意度,促使内在垃圾分类意识有效转化为外在垃圾分类行为。
- 问锦尚张越方向明
- 关键词:农村居民
- 营养导向型的中国食物安全新愿景及政策建议被引量:44
- 2019年
- 经过40年显著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国当前的目标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可持续性和公平的基础上,更好地连接经济与市场,让市场决定最优的生产水平,农业在这一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健康中国2030、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等中长期战略推动下,政府及学术界对营养问题的关注持续提升,农业与营养的联系逐步增强,但“农业-食物安全-营养”的有机融合与衔接还尚未形成。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农业和食品行业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中国食物安全战略决定的国民食物营养与健康状况不仅影响中国的国民身体素质,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能否顺利转变发展方式、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因此,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需要新的食物安全战略提升国民营养水平,并采取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农业与食物安全和营养的联系。论文基于国际经验的食物安全战略发展思路,梳理中国食物安全面临的新旧挑战,提出食物安全新愿景以及相应政策建议,为营养导向型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提供决策支持。中国食物安全面临的挑战诸多,与食物安全与营养高度相关的挑战主要表现为:耕地资源不足与退化、水资源紧缺与污染、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影响等自然资源和环境压力,农业生产补贴提高带来的财政支出压力,膳食能量摄入不足、微量元素缺乏以及膳食能量和营养摄入过剩的营养不良“三重负担”,食品安全问题以及食物损失与浪费问题。因此中国在经济从注重数量增长转向侧重质量增长的深化过程中,将更加重视结构调整和制度及技术创新,这意味着农业需要生产高价值、营养和安全的食物,更高效地使用水、土地和能源,保护环境和促进平等,因而需要中国食物安全战略顶层设计上的系列转变。据此,本文提出了营养导向型的中�
- 陈志钢毕洁颖毕洁颖聂凤英方向明
- 关键词:食物安全营养教育
- 公共服务对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被引量:13
- 2020年
- 利用2005年和2015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数据,分析了公共服务对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共服务对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其影响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强。其中,社会保障类公共服务的正面作用相对更加明显。公共服务产生幸福增进效应的可能渠道包括机会均等性的提高、居民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善,以及居民生活环境的优化。
- 董源郑晓冬方向明
- 关键词:公共服务幸福感社会保障
- 社区支持农业的消费者参与意愿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被引量:13
- 2017年
- 社区支持农业(CSA)是提升食品安全,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运用五省1 141个城市消费者的调查数据,建立二元选择Probit模型对消费者的社区支持农业参与意愿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76.25%的消费者愿意参与社区支持农业,主要参与原因是享受安全健康农产品和参观体验农场生产生活;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CSA认知程度、农产品种类、消费者家庭人口规模显著正向影响其CSA参与意愿;消费者年龄、是否失业、CSA支付费用以及生活环境满意度则有显著负向影响。深化消费者对CSA的认识,对CSA农场土地租金予以优惠或补贴,优化CSA农场运营管理和生产计划,注重农场间合作及CSA模式扩展是提高消费者的社区支持农业参与意愿的主要途径。
- 郑晓冬董欢方向明
- 关键词:社区支持农业参与意愿
- 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与农村长期减贫: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被引量:24
- 2020年
- 中国在2020年基本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的阶段性目标后,反贫困战略将主要围绕减少长期贫困和缓解相对贫困展开,建立和实施激励相容的公共转移支付制度是实现可持续减贫远期目标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作为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长期多维减贫方法,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通过提供贫困家庭现金补贴和促进儿童人力资本积累来减少当期贫困、预防未来贫困与改善收入分配,是可资中国借鉴的一项反贫困政策工具。本文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历程,短期和长期实施效果以及项目执行的判断依据、方案设计和潜在局限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现阶段中国农村公共转移支付政策的减贫成效与存在问题,并对目前正在中国进行的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试点项目的实践成果和不足进行讨论和展望。结果表明,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能否在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于项目方案的设计和执行能否融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政策制定思路,以及能否与其他相关政策形成统筹互补和与时俱进的贫困治理体系,进而达成后2020时代的可持续减贫愿景。在中国贫困治理转型的背景下,本研究将有助于为优化新时期反贫困政策提供借鉴。
- 郑晓冬上官霜月陈典方向明
- 关键词:长期贫困多维贫困相对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