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方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自然土壤
  • 3篇化学形态
  • 3篇化学形态分布
  • 2篇迁移
  • 2篇污染
  • 2篇红壤
  • 1篇酸雨
  • 1篇土壤污染
  • 1篇铅含量
  • 1篇迁移性
  • 1篇污染场地
  • 1篇稀有
  • 1篇稀有金属
  • 1篇模拟酸雨
  • 1篇黑土
  • 1篇
  • 1篇EDTA
  • 1篇潮土

机构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文方
  • 4篇周友亚
  • 4篇谷庆宝
  • 4篇侯红
  • 4篇李发生
  • 3篇姚娜
  • 2篇朱菲菲
  • 1篇吕亮卿
  • 1篇余勤飞

传媒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

  • 4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我国3种自然土壤中稀有金属的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以我国3种典型土壤黑土、潮土和红壤为研究对象,在相对清洁未扰动自然土壤区域采集了土壤的剖面样品,分析了土壤中的稀有金属银(Ag)、铋(Bi)、铟(In)、锡(Sn)的含量水平,利用元素富集率(ER)的垂向分布探讨了外源污染对金属含量的影响,并采用连续逐级提取法研究了土壤中稀有金属的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用金属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之和表征金属迁移性特征.Ag、Bi、In、Sn在各土壤A层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4±0.01)、(0.49±0.09)、(0.050±0.01)、(2.8±0.9)mg.kg-1;土壤各层金属ER值均接近1;金属的形态分布为,Ag:残渣态(65.8%)>H2 O2可提取有机金属结合态(25.9%)>无定形金属氧化物结合态(4.2%)>有机金属络合态≈结晶铁氧化物结合态(2.0%);Bi:残渣态(29.2%)>H2 O2可提取有机金属结合态(27.1%)>结晶铁氧化物结合态(22.7%)>无定形金属氧化物结合态(18.8%)>有机金属络合态(1.0%)>碳酸盐结合态(0.9%)>易还原金属氧化物结合态(0.3%);In:残渣态(67.8%)>结晶铁氧化物结合态(17.0%)>无定形金属氧化物结合态(6.8%)>H2O2可提取有机金属结合态(6.0%)>碳酸盐结合态(1.4%)>有机金属络合态(1.0%);Sn:残渣态(58.1%)>无定形金属氧化物结合态(23.0%)>结晶铁氧化物结合态(15.6%)>H2O2可提取有机金属结合态(1.8%)>有机金属络合态(1.1%)>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0.2%).3种土壤金属含量受人类活动扰动很小,研究结果接近采样区域的元素背景含量;各金属在土壤中较稳定;金属迁移性顺序为:In>Bi>Sn>Ag.
文方姚娜周友亚谷庆宝李发生侯红
关键词:自然土壤稀有金属化学形态迁移性
模拟酸雨和EDTA对红壤中外源金属释放、迁移及转化的影响研究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重金属铅(Pb)应用历史悠久,污染范围广,严重损害人体健康,鉴于Pb的有毒有害性,全世界开始推行无铅化制造。随着无铅化的推进,Pb替代稀有金属银...
文方
关键词:酸雨EDTA迁移
文献传递
铅在我国3种自然土壤中的含量及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研究
以我国3种土壤——潮土、黑土和红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中金属铅(Pb)含量特征,利用元素富集率研究人类活动对土壤中Pb分布的影响,采用连续逐级提取法研究了土壤中Pb的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Pb在黑土、潮土和红壤表层...
文方姚娜朱菲菲周友亚谷庆宝李发生侯红
关键词:黑土潮土红壤化学形态
文献传递
铅在我国3种自然土壤中的含量及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研究
以我国3种土壤——潮土、黑土和红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中金属铅(Pb)含量特征,利用元素富集率研究人类活动对土壤中Pb分布的影响,采用连续逐级提取法研究了土壤中Pb的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Pb在黑土、潮土和红壤表层...
文方姚娜朱菲菲周友亚谷庆宝李发生侯红
关键词:土壤污染铅含量化学形态
文献传递
发达国家污染场地分类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18
2010年
分类机制为污染场地的初步筛选提供了技术支撑,是实现国家层面污染场地管理的重要环节。国外发达国家污染场地分类机制的建立和推广已有20~30年的历史,已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评价因子框架、分类方法、程序保障机制及相应的技术手段。中国污染场地管理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分类机制有待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详细阐述美国、法国、加拿大污染场地分类机制中评价因子、分类方法、计算方式、场地分类、程序保障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其异同点进行了初步比较和总结,从而提出了构建中国污染场地分类机制的初步思路。
余勤飞文方侯红吕亮卿周友亚谷庆宝李发生
关键词:污染场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