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岳楚
- 作品数:27 被引量:99H指数:6
- 供职机构:台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潜在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危险因素,指导胃癌淋巴结清扫术(D1或D2)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3月—2010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33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性别(P=0.010)、年龄(P=0.013)、肿瘤部位(P=0.042)、有无合并溃疡(P=0.001)、浸润深度(P<0.0001)、有无脉管癌栓(P<0.0001)有关,合并有溃疡(P=0.012)、浸润至黏膜下层(P=0.008)及有脉管癌栓(P=0.001)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性危险因素;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P=0.007)及大小(P=0.010)有关,肿瘤直径>20mm(P=0.041)是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合并有溃疡、浸润至黏膜下层及有脉管癌栓的早期胃癌患者进行手术时,建议行淋巴结清扫(D2)术;肿瘤直径>20mm黏膜内癌也要考虑行淋巴结清扫(D2)术。
- 杨磊磊戴岳楚董米连杨秀英叶甫波廖伟梅统
- 关键词: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
- 应用5-氮杂胞苷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P14^(ARF)基因启动子区去甲基化干预的研究
- 2018年
- 目的观察5-氮杂胞苷对PTC细胞株P14ARF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梯度的5-氮杂胞苷培养PTC细胞株;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bloting检测不同浓度5-氮杂胞苷处理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后P14ARFm 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不同浓度5-氮杂胞苷处理PTC细胞株后P14ARF基因的甲基化情况;采用CCK8法检测5-氮杂胞苷处理后的PTC细胞株的增殖情况。结果实时定量PCR检测随着5-氮杂胞苷浓度增加及处理时间的延长,PTC细胞株P14ARFm RNA表达水平逐步上调(P<0.05);P14ARF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经5-氮杂胞苷处理后的PTC细胞株中P14ARF基因的甲基化情况下降,出现去甲基化(P<0.05);采用CCK8法检测经5-氮杂胞苷处理后的PTC细胞株增殖速度减慢(P<0.05)。结论 P14ARF在PTC是存在甲基化的,5-氮杂胞苷可以逆转P14ARF的甲基化状态,抑制PTC细胞株的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为临床靶向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提供分子生物学的依据。
- 权明明陈珍珍梁勇戴岳楚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去甲基化
- 隐匿性乳腺癌12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01年
- 余文杰曹飞麟戴岳楚
- 关键词:隐匿性乳腺癌
- 大肠癌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对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大肠癌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对化疗药物体外敏感性的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用MTT法检测40份大肠癌标本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对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L-OHP)、伊立替康(CPT)单药、两药及三药(全量或半量)应用的敏感性。结果:单药最有效的药物依次为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敏感率分别为35.0%、27.5%和20.0%;三药联合应用的抑制效果显著优于两药联合(P<0.05),三药全量及半量联合应用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癌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对3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很好的相关性(r=0.969)。结论:MTT可用于为大肠癌患者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由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及伊立替康的联合应用具有高效协同抑制大肠癌细胞的作用。
- 董米连杨磊磊戴岳楚杨秀英叶甫波廖伟梅统
- 关键词:大肠癌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淋巴细胞MTT法
- 大肠癌合并的大肠息肉临床病理特点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大肠癌合并的大肠息肉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55例大肠癌和2017例非大肠癌进行肠镜检查,对41例大肠癌合并的大肠息肉和269例非大肠癌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进行研究。结果:大肠癌合并的大肠息肉发病年龄较大,大肠息肉、大肠多发息肉、大肠腺瘤及大肠多发腺瘤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发息肉及多发腺瘤在大肠癌患者中的比例较高;腺瘤中广基的比例高、混合性腺瘤较管状腺瘤比例高,重度异型增生比例高。结论:大肠癌合并的大肠息肉恶性潜能较高。
- 董米连戴岳楚王先福林祖朝虞哲科朱乃标毕铁男
- 关键词:大肠癌大肠息肉大肠腺瘤病理
- HIF-1α与Caspase-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检测HIF-1α、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癌、导管内癌、导管内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与乳腺癌发生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导管内乳头状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导管内乳头状瘤中,HIF-1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41/60)、46.7%(28/60)、33.3%(20/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3%(29/60)、58.3%(35/60)、62.8%(47/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HIF-1α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Caspase-3表达与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HIF-1α、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71,P<0.05)。结论:HIF-1α、Caspase-3在乳腺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 马兆生戴岳楚谢伯剑曹飞麟
- 关键词:乳腺癌HIF-1Α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
- HIF-1α和PIASy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l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激活的STAT蛋白抑制因子y(protein inhibitor of activated STAT,PIASy)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寻找乳腺癌理想生物标志物。方法收集台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的标本分成3组:60例乳腺癌组织、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En Vision法检测HIF-1α和PIASy的表达,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乳腺癌中HIF-1α和PIASy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7%(37/60)和66.7%(40/60),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正常对照组的20%(4/20)、20%(3/15)和20%(4/20)、13.3%(2/15)(P<0.01),而其在纤维腺瘤组织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和PIASy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00,P<0.05)。两者的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分级、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PR表达、HER2表达无关(P>0.05);HIF-1α的表达与ER表达无关(P>0.05),PIASy的表达与ER表达有关(P<0.05)。结论 HIF-1α和PIASy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评估恶性程度及转移等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作为乳腺癌生物标志物。
- 朱杰曹学全王攀戴岳楚李招云付伦
- 关键词:乳腺癌HIF-1ΑPIASY
- 双吻合器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 2005年
- 目的研究分析双吻合器在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双吻合器行103例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03例使用双吻合器行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1.9%),吻合口狭窄2例(1.9%),切口感染6例(5.8%),吻合口复发1例(1.0%),与同期52例手工缝合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使用双吻合器行直肠癌前切除术省时、安全,对预后无不良影响,并可明显增加保肛机会。
- 戴岳楚潘印张立林仁志
- 关键词:直肠肿瘤吻合术外科手术后并发症
- 乳腺癌患者乳头乳晕复合体癌细胞浸的概率及其保留的可行性被引量:10
- 2008年
- 背景与目的:传统的乳腺癌外科治疗切除的范围包括乳头乳晕复合体,因为普遍认为保留它有残留癌的可能性。本研究旨在分析乳腺癌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 complex,NAC)癌细胞浸润的概率,分析保留NAC的可行性。方法:168例乳腺癌患者,保留乳头乳晕后方5㎜软组织取材行病理检查,分别了解乳头、乳晕及深部软组织受累情况。结果:168例乳腺癌中3例乳头、乳晕及深部软组织浸润,10例累及乳晕及乳晕后组织,13例仅乳晕后方软组织受累。乳头以及乳晕受累的癌肿位于中央区且位置表浅。乳头乳晕复合体受累与肿瘤位置(χ2=9.672,P=0.002)、乳头乳晕区皮肤改变及肿瘤大小(χ2=7.141,P=0.008)、淋巴结状况(χ2=6.081,P=0.014)、临床病理分期(χ2=10.142,P=0.006)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如果无乳头以及乳晕临床表现异常,肿瘤距离乳晕边缘2.5cm以上,肿瘤≤5cm,保留NAC是安全的。
- 戴岳楚潘印王四玲范广民
- 关键词:乳腺癌乳头乳晕复合体癌细胞浸润
- 多西他赛联合希罗达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对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多西他赛和希罗达药物均有确切肯定的疗效,由于多西他赛能增强肿瘤组织的胸苷磷酸化酶(TP)活性,因而与希罗达有协同作用。本研究观察及评价多西他赛联合希罗达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2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均给予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希罗达口服2次/d,餐后服用,每次1250mg/m2,连续服用14d,治疗周期为21d,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本组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5例,稳定(SD)4例,疾病进展(PD)10例,总有效率53.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10个月。不同转移部位或器官的有效率分别为:软组织62.7%(10/16);肺脏50%(9/18);骨骼54.5%(6/11);肝脏30.0%(7/13)。常见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皮肤色素沉着、恶心、呕吐、厌食、疲劳,少数患者出现口炎、头晕、腹泻和胸闷。90.6%的患者有白细胞下降,2例Ⅳ度骨髓抑制。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希罗达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肯定,患者耐受性良好。
- 郭小卫蔡先彬戴岳楚郑志保
- 关键词:乳腺肿瘤多西他赛希罗达联合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