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刚

作品数:250 被引量:1,017H指数:18
供职机构:甘肃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6篇期刊文章
  • 89篇会议论文
  • 25篇专利

领域

  • 195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45篇关节
  • 73篇关节镜
  • 50篇软骨
  • 47篇膝关节
  • 40篇手术
  • 35篇疗效
  • 31篇韧带
  • 23篇交叉韧带
  • 22篇细胞
  • 21篇骨折
  • 21篇关节炎
  • 18篇关节软骨
  • 17篇置换术
  • 17篇骨细胞
  • 16篇软骨细胞
  • 16篇髋关节
  • 15篇手术治疗
  • 15篇胫骨
  • 15篇微创
  • 14篇体外

机构

  • 197篇第三军医大学...
  • 40篇甘肃省中医院
  • 15篇甘肃中医药大...
  • 12篇兰州大学
  • 9篇北京军区总医...
  • 7篇兰州交通大学
  • 4篇兰州铁道学院
  • 4篇泸州医学院附...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兰州医学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成都军区
  • 1篇安县人民医院

作者

  • 250篇戴刚
  • 182篇杨柳
  • 129篇段小军
  • 114篇陈光兴
  • 109篇郭林
  • 33篇唐康来
  • 29篇李起鸿
  • 25篇彭旭
  • 23篇王晓宇
  • 22篇古凌川
  • 19篇王凤玲
  • 19篇何锐
  • 18篇周强
  • 18篇吴锦秋
  • 16篇王富友
  • 15篇余欢
  • 12篇李玉吉
  • 12篇唐兆鹏
  • 12篇李忠
  • 11篇代灿

传媒

  • 24篇第三军医大学...
  • 23篇重庆医学
  • 9篇中华关节外科...
  • 8篇第七届西部骨...
  • 8篇第十八届全国...
  • 6篇中华外科杂志
  • 6篇中华骨科杂志
  • 5篇中国修复重建...
  • 5篇中华创伤杂志
  • 5篇中国脊柱脊髓...
  • 5篇第二十届全国...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全军第四届关...
  • 3篇四川医学
  • 3篇西部中医药
  • 3篇2006年骨...
  • 3篇第2届中国重...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19
  • 2篇2018
  • 9篇2017
  • 14篇2016
  • 10篇2015
  • 11篇2013
  • 11篇2012
  • 31篇2011
  • 18篇2010
  • 21篇2009
  • 18篇2008
  • 18篇2007
  • 42篇2006
  • 11篇2005
  • 5篇2004
  • 6篇2003
  • 13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2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对金解剖直径头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金对金解剖直径头和常规小直径头(28mm)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微创技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因股骨颈骨折在我中心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并获得完整资料的高龄(>70岁)患者61例61髋,其中采用常规直径头股骨头全髋关节假体(对照组)30例30髋,采用金对金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假体(观察组)31例31髋。分析两组术后2周、6周髋关节活动范围,术后2年假体脱位率以及Harris评分结果的差异。结果术后对照组脱位2例6次,观察组0例。观察组的Harris评分优秀率高于对照组;术后2周(除后伸动作外)和6周的髋关节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金对金解剖直径头THA微创技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术后早期髋关节稳定性提高、主动活动范围增加、术后脱位率降低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何锐杨柳陈光兴戴刚郭林段小军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髋假体
合并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致膝关节感染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条件致病菌引起的膝关节感染方法及疗效。方法:作者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关节镜下清理及术后抗感染治疗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膝关节感染3例。结果:随访6-24个月,3例膝关节感染全部治...
段小军杨柳戴刚陈光兴郭林王岭
关键词:膝关节鲍曼不动杆菌关节镜术
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重建手术的近期疗效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8月,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联合第2~5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女性患者。年龄56~71岁,平均62岁。病程5~30年,平均16年。患者均表现为双足外翻,第2~5趾合并锤状趾或槌状趾畸形,其中5足合并第2跖趾关节半脱位。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改良标准评分为(36.9±6.4)分。术前负重位X线片测量,第1跖趾关节外翻角度(46±5)°,第1、2跖骨间夹角(12±2)°。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4个月X线片复查示第1跖趾关节达骨性融合。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年,平均2.9年。患者跛行步态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行走时足部疼痛明显缓解。术后3个月X线片测量第1跖趾关节外翻角度为(17±4)°,第1、2跖骨间夹角为(11±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根据AOFAS改良标准评分为(85.3±5.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01,P=0.001)。1例于术后4年前足转移性跖骨痛复发,继续随访中未作特殊处理。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联合第2~5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可获得较好外翻矫形,重塑前足负重面,有效缓解行走时疼痛。
段小军杨柳戴刚彭旭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关节融合截骨手术重建手术
CPP/PLLA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初步研究被引量:35
2002年
 采用溶媒投放、颗粒滤取技术制备出CPP/PLLA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测试了该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PP/PLLA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具有高的孔隙率(90%)、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以及三维连通、微孔、网状微观结构,故该复合材料有希望成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之一。
石宗利王彦平戴刚李重庵
关键词:软骨复合材料聚磷酸钙力学性能生物材料降解性能
膝关节镜动态监视下分级手术治疗髌股关节紊乱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在髌股关节紊乱诊断与动态监测下实施三级髌股序列重排术式的早中期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收治了87例(99膝)年龄在12~33岁(平均17.2岁)之间的膝关节髌股关节紊乱的患者,均...
陈昊郭林杨柳戴刚陈光兴段小军代伟古凌川王凤铃
关键词:关节镜髌股关节紊乱外侧支持带截骨
文献传递
生物玻璃含量对β-TCP生物陶瓷结构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模压成型和高温烧结法制备了添加生物玻璃的β-磷酸三钙(β-TCP)多孔生物陶瓷.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所制备粉末的物相,研究了生物玻璃粉末加入量对β-TCP多孔生物陶瓷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固相烧结法可制得纯度较高的β-TCP和呈非晶态的生物玻璃粉末;生物玻璃的加入可明显提高β-TCP多孔生物陶瓷的抗压强度,当其含量为20%时,抗压强度可达29.2 MPa;β-TCP生物多孔陶瓷的抗压强度随致孔剂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生物玻璃含量为15%,致孔剂含量为33%时β-TCP生物多孔陶瓷具有适宜的强度和微观孔结构,适合用作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
郑云佩王彦平强小虎戴刚
关键词:生物玻璃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
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附162例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手术应用于踝关节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价值,及其患者的近期和中期疗效.方法:在应用解剖研究基础上,设计专利的踝关节手术装置,改良传统的踝关节体位;自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实施162例踝关节镜手术...
段小军杨柳戴刚彭旭
关节镜下单枚空心拉力螺钉治疗成人胫骨髁间隆突骨折被引量:26
2006年
刘云鹏杨柳唐康来戴刚陈光兴郭林
关键词: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空心拉力螺钉股四头肌萎缩拉力螺钉固定骨折发生率
人关节软骨来源CD105^+/CD166^+间充质干细胞的分选及其多向分化特性的鉴定
2009年
目的建立免疫磁珠技术高效分选人关节软骨CD166+/CD105+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并鉴定其多向分化特性。方法酶消化法获取5例手术切除的膝关节软骨组织细胞,并行原代(P0代)和传代(P2、P4、P6代)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其中CD166+/CD105+细胞百分比。比较免疫磁珠连续法与间断法分选P4代培养细胞中CD166+/CD105+细胞的所需时间、分选细胞活度及其百分比和收获率。对连续法分选CD166+/CD105+细胞进行成骨、成软骨、成脂肪诱导,Gomori钙钴法碱性磷酸酶(ALP)、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油红O染色检测其分化特性。结果人关节软骨组织分离细胞和原代培养细胞中的CD105+/CD166+细胞百分比较低[(1.13±0.68)%、(5.16±3.59)%],传代培养细胞中的CD105+/CD166+细胞百分比随传代次数增加而明显增高[P2、P4、P6代培养细胞中CD166+/CD105+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2.68±2.59)%、(17.81±3.80)%、(19.36±3.93)%](P<0.05),传代培养至P4代,其CD105+/CD166+细胞百分比与P6代[(19.36±3.937)%]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磁珠连续法分选P4代培养细胞中CD105+/CD166+细胞的百分比高于间断分选法[(93.8±3.95)%vs(90.1±2.43)%,P<0.05],且分选时间显著缩短[(6.8±0.40)hvs(120.0±10.21)h,P<0.01),而细胞收获率[(62.0±7.5)%vs(68.5±7.0)%]和细胞活度[(93.8±1.48)%vs(94.6±1.14)%]差异不显著(P>0.05)。连续法分选CD166+/CD105+细胞成骨诱导后ALP染色阳性;成软骨诱导前Ⅱ型胶原弱阳性,诱导后Ⅱ型胶原阳性;成脂肪诱导后,细胞内可见脂肪滴,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人关节软骨P4、P6代培养细胞中的MSCs比例较高。免疫磁珠连续法能够高效分选人关节软骨MSCs,所分选的MSCs具有成骨、成软骨及成脂肪分化功能。
常红星杨柳李忠陈光兴刘军文亚名戴刚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磁珠细胞分选
聚乳酸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5
2000年
目的探讨聚乳酸( polylactic acid, PLA)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载体的可行性及观察其诱导成骨能力。方法手术造成日本大耳白兔左尺骨中上段 12 mm骨缺损实验模型,随机分为实验、对照及空白组,实验组植入以 PLA为载体的 BMP 10 mg、对照组植入以牛松质骨基质为载体的 BMP 10 mg、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摄 X线片观察各组不同时相骨缺损修复情况,并于术后第 4、 8、 12周观察各组缺损内组织学变化,图像分析骨小梁的生成量。结果实验组骨生成情况优于对照组,无论是骨连接发生时间还是骨成熟时间,实验组均较对照组提前 2周左右,同期骨生成量也明显多于对照组,而空白组缺损内主要形成纤维组织。结论 PLA可以作为 BMP的载体修复骨缺损,它比异种松质骨基质载体的成骨效果更理想。此外, PLA和其它载体相比还具有以下优点: (1)可在修复骨缺损的过程中逐渐释放 BMP,使缺损部位 BMP维持在有效的浓度; (2)具有一定刚度,并随 PLA的降解逐渐减弱,对骨折具有弹性固定的作用; (3)可根据骨折固定要求将 PLA制成不同的形状; (4)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可调性。但是,对 PLA相对分子质量及孔径与最佳成骨效果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谭祖键李起鸿许建中杨柳戴刚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骨缺损聚乳酸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