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戈佳云

作品数:58 被引量:216H指数:9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胆囊
  • 13篇结石
  • 13篇腹腔
  • 12篇手术
  • 12篇切除
  • 11篇腹腔镜
  • 10篇胆管
  • 10篇切除术
  • 10篇细胞
  • 8篇术后
  • 8篇肝癌
  • 7篇十二指肠
  • 6篇基因
  • 5篇胆管结石
  • 5篇胰腺
  • 5篇胰腺炎
  • 5篇诊治
  • 5篇微创
  • 5篇腺炎
  • 5篇内镜

机构

  • 29篇昆明医科大学
  • 26篇昆明医学院第...
  • 4篇保山市人民医...
  • 3篇东莞市人民医...
  • 2篇昆明医学院
  • 2篇河北大学
  • 2篇施甸县人民医...
  • 2篇保山市第二人...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会泽县人民医...
  • 1篇腾冲县人民医...

作者

  • 58篇戈佳云
  • 28篇王琳
  • 19篇魏东
  • 11篇李晓
  • 10篇邹浩
  • 8篇李越华
  • 8篇张小文
  • 7篇李珂佳
  • 5篇朱红
  • 5篇吴雪松
  • 4篇黄松泉
  • 4篇李晓
  • 3篇罗萍
  • 3篇王炳煌
  • 3篇王家平
  • 3篇唐波
  • 3篇李都
  • 2篇徐绍俊
  • 2篇杨登文
  • 2篇赵宁辉

传媒

  • 13篇昆明医科大学...
  • 5篇腹部外科
  • 5篇中华普通外科...
  • 5篇中国医药指南
  • 4篇中国普外基础...
  • 4篇临床医学工程
  • 3篇云南医药
  • 3篇昆明医学院学...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2010’第...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9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常规器械下经脐三通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8例诊治体会
目的:研究常规器械下经脐三通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48例单纯性胆囊结石及10例胆囊息肉的患者为实验组,经脐孔建立三通道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完成胆囊切除术。...
戈佳云李晓张小文王琳黄松泉朱红李越华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规器械
文献传递
FHIT基因及其启动子甲基化调控人肝癌细胞生长机制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研究目的]1.探讨FHIT基因在人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FHIT基因的表达差异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及术后生存期的关系,有望揭示FHIT基因表达差异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手术预后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为后续进...
戈佳云
关键词:FHIT细胞侵袭性
文献传递
同步三镜联合胆管一期缝合技术在胆囊结石合并扩张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技术在胆囊结石合并扩张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19年12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扩张性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直径≥0.8cm)患者81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三镜组A组(n=40),序贯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探查取石术(LCBDE)+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胆总管一期缝合术(PS);双镜组B组(n=41),序贯行LC+LCBDE+PS。观察指标包括术前指标(结石大小,胆总管直径),术中指标(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指标(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残石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B组胆管直径大于A组(P<0.05),手术时间短于A组(P<0.05);术后残石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并发症方面,A组胆漏发生率较B组低(P<0.05),远期并发症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镜联合一期缝合技术在胆管扩张胆石症患者中的应用,能减轻胆管一期缝合技术中胆漏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同时并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及带管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李珂佳刘昂李炎阳张志鸿邵国辉戈佳云
关键词:十二指肠镜一期缝合
胆管不均匀扩张与ERCP术后胰腺炎的关系
2023年
目的 探讨胆管不均匀扩张与ERCP术后胰腺炎的关系。方法 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月到2021年12月共247例因胆总管结石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的患者,分扩张组(胆管直径≥10 mm)(A组=84)与无扩张组(胆管直径<10 mm)(B组=163,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处理并比较。结果 A组84例,其中女性45例;可疑的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患者9例;困难插管者30例,其中插到胰管者22例,胰管显影者8例;胆胰管汇合异常(anomalous pancreaticobiliary ductal junction,APBDJ)者9例。A组患者中ERCP术后发生轻度胰腺炎10例,中度胰腺炎8例,重度胰腺炎3例。B组163例,其中女性72例;可疑的SOD患者11例;困难插管者63例,其中插到胰管者61例,胰管显影者2例;APBDJ患者1例。B组患者中ERCP术后发生轻度胰腺炎10例,中度胰腺炎1例,重度胰腺炎者4例。A组行吲哚美辛肛栓患者数为30例,B组为57例。A组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发生率为25%,B组PEP发生率为9.2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将247例患者整体进行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胆管扩张(OR=3.289,95%CI=1.593~6.792,P=0.001)是PE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患者且伴有胆管不均匀扩张患者(胆管直径≥10 mm)比无扩张患者(胆管直径<10 mm)在ERCP术后更容易患PEP。因此,在对这部分患者行ERCP+EST+ENBD手术时需谨慎处理,尽量避免行内镜下复杂的手术操作。
李炎阳李珂佳刘昂张志鸿党学渊邵国辉施智甜王琳魏东戈佳云
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管扩张ERCP术后胰腺炎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解剖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容易造成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解剖因素,以期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8月期间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4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患者中术中记录有解剖变异因素导致胆管损伤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9例胆管损伤按Bismuth分型分为Ⅰ型6例,Ⅱ型19例,Ⅲ型8例,Ⅳ型5例,Ⅴ型1例。解剖变异因素包括胆管变异15例,胆囊管异常10例,血管变异13例,肝门旋转1例。术中发现胆管损伤6例,术后24~72h内发现16例,术后3个月~2年出现胆管狭窄17例。39例患者中2例因肝功能衰竭或心肌梗塞死亡,4例患者失访,其余患者均经对症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解剖因素是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重要客观因素,重视异常的解剖可有效防止医源性胆管损伤。
戈佳云邹浩李天柱王琳罗萍
关键词:医源性胆管损伤胆管狭窄
慢病毒介导的FHIT基因过表达调控人肝癌细胞株生长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过表达FHIT基因对FHIT基因含量不一致的人肝癌细胞株Hep G2、Hep3B和Huh7的增殖、凋亡和细胞侵袭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以期证实FHIT基因在肝癌细胞株的表达差异与肝癌细胞的分化有密切相关性.方法体外成功构建p LVX-IRES-FHIT慢病毒重组载体转染FHIT基因含量不一致的肝癌细胞株Hep G2、Hep3B和Huh7,以MTT法、FCM法、Annexin V/PI双染色法、细胞周期检测技术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析过表达的FHIT基因对三系肝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凋亡、细胞侵袭性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机制及其生物学效应与时间梯度的关系.结果体外成功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p LVX-IRES-FHIT转染FHIT含量不一致的肝癌细胞株Hep G2、Hep3B和Huh7.(1)MTT法检测显示三系肝癌细胞株的p LVX-IRES-FHIT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且随时间推移细胞增殖抑制效果更为显著,在48 h达到高峰,此后到72 h进入平台期,对照组细胞增殖抑制不明显(P<0.05).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发现p LVX-IRES-FHIT组三系肝癌细胞48 h凋亡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系肝癌细胞中对p LVX-IRES-FHIT组转染致FHIT基因过表达抑制增殖活性大小的顺序依次是Hep G2>Hep3B>Huh7;(2)经过Transwell侵袭实验表明对FHIT基因过表达对三系肝癌细胞的p LVX-IRES-FHIT组侵袭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而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三系肝癌细胞的侵袭性顺序依次为Hep G2>Hep3B>Huh7;(3)细胞周期检测发现p LVX-IRES-FHIT组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增殖指数减低,在Hep G2细胞中与对照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ep B和Huh7细胞中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FHIT基因的过表达对三系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影响为细胞周期停滞于S期,且G0/G1期细胞增多的顺序依次是Hep G2
戈佳云杨筱燕李晓吴雪松施智甜赵松凌张文瀚王琳魏东
关键词:FHIT细胞侵袭性
DACH1在肝癌中的生物学作用及机制
2020年
目的探讨DACH1在肝癌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肝癌组织和配对的正常组织样本中DACH1的表达水平。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ACH1,筛选出低表达DACH1的肝癌细胞株。构建过表达DACH1的慢病毒转染HepG2细胞株,并通过Western Blot方法验证DACH1表达改变的情况。采用CCK8检测高表达DACH1的HepG2细胞株在24、48、72、96 h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高表达DACH1的HepG2细胞株周期变化情况,并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CDK4、Cyclin E1、CDK2表达变化情况。高表达DACH1的HepG2细胞株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体内增殖情况并用采用免疫组化验证肿瘤中DACH1的表达。结果DACH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组织(P <0.001);DACH1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肝细胞株,HepG2、Hep3B、Huh7细胞系中HepG2的DACH1表达最低(P <0.05)。高表达DACH1的HepG2细胞株增殖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表明DACH1具有抑制细胞生长的功能。高表达DACH1的细胞较对照组G0/G1期细胞增多,而S期细胞减少(P <0.01), G2/M期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区别,并且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CDK4、Cyclin E1、CDK2表达均降低(P <0.05),表明DACH1能通过影响周期相关蛋白阻滞细胞周期进展。高表达DACH1的HepG2细胞株较对照组而言皮下肿瘤重量大约减轻了3倍,肿瘤形成后0、3、6、9天测量肿瘤体积可见高表达DACH1的HepG2细胞株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P <0.05)。结论 DACH1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系HepG2的增殖和裸鼠皮下成瘤;DACH1抑制肝癌细胞主要通过抑制周期相关蛋白从而阻滞细胞G1/S进展。
陈晓星翟广戈佳云魏东施智甜郭志唐王滔赵松凌王连敏王琳
关键词:肝癌细胞周期
保胆取石在基层医院应用的报告(附32例报告)
2012年
目的探讨保胆取石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采用保胆取石方法治疗的32例胆囊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与同期因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78例的患者进行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并发症、手术费用及住院时间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手术费用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保胆取石组随访无复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出现继发性胆管结石2例,EST处理后取尽结石。结论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患者在选取合适的适应症下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在基层医院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李应林徐绍俊蒋彪李丽戈佳云
关键词:保胆取石微创治疗疗效
肠内营养联合胆汁回输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6
2002年
目的 观察体外胆汁回输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氮平衡和部分营养指标的改变 ,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 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 12例及对照组 12例 ,其中观察组均在术后第 3天经空肠造瘘口饲养加体外胆汁回输 ,对照组给予持续性TPN。观察氮平衡、血淀粉酶、血常规及细胞分类、血肌酐及尿素氮、体重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计算住院日、病死率 ,了解其效果。结果 体外胆汁回输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氮平衡恢复、改善营养状况、防治肠道细菌易位加重感染、减少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方面较对照组好。
冉江华戈佳云李立韦祥军李明晶
关键词:肠内营养胆汁回输重症急性胰腺炎
管形吻合器在乙状结肠单腔造瘘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管形吻合器在乙状结肠单腔造瘘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Miles手术42例,按手术组不同和患者要求采用管形吻合器行乙状结肠单腔造瘘20例(吻合器组),采用传统的手工缝合造瘘22例(手工缝合组),对2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总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手术均成功。2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造瘘口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工缝合组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分别为造瘘口坏死2例、造瘘口旁疝2例,均再次手术治愈,吻合器组未出现并发症。吻合器组手术时间短[(165.0±16.3)min vs.(221.0±20.2)min,t=-9.734,P=0.000],肠功能恢复快[(43.8±3.5)h vs.(52.5±2.6)h,t=-9.081,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12.7±2.9)d vs.(15.7±2.1)d,t=-4.009,P=0.000],需要镇痛者少(8例vs.21例,χ2=15.074,P=0.000),但住院总费用高[(2.30±0.11)万元vs.(2.16±0.24)万元,t=4.009,P=0.000]。结论吻合器在乙状结肠单腔造瘘术中的运用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减少,在技术上是安全、可靠的,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易护理的特点,值得推广。
戈佳云李怀玉邹浩黄松泉李晓王琳李越华
关键词:乙状结肠肿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