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薇

作品数:60 被引量:244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8篇皮肤
  • 9篇疗效
  • 7篇软膏
  • 6篇湿疹
  • 6篇疗法
  • 5篇湿包
  • 5篇外用
  • 5篇疗效观察
  • 4篇特应性
  • 4篇皮肤屏障
  • 4篇皮炎
  • 4篇皮疹
  • 4篇青鹏软膏
  • 4篇细胞
  • 3篇大疱
  • 3篇大疱性
  • 3篇透明质酸
  • 3篇自身对照研究
  • 3篇淋巴
  • 3篇慢性

机构

  • 59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武汉市第一医...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省皮肤病...
  • 1篇重庆市第一人...
  • 1篇天津市海河医...

作者

  • 60篇徐薇
  • 30篇赵俊英
  • 21篇李邻峰
  • 19篇李妍
  • 11篇王莉
  • 7篇钟珊
  • 6篇张蕊娜
  • 4篇赵绘
  • 3篇刘娟
  • 3篇曹仁烈
  • 3篇杨高云
  • 3篇岂红娇
  • 3篇程海艳
  • 2篇段逸群
  • 2篇高广程
  • 2篇禚风麟
  • 2篇孙淑华
  • 2篇刘玲玲
  • 2篇孟悦
  • 2篇蒋大林

传媒

  • 12篇中华皮肤科杂...
  • 5篇中国医刊
  • 5篇临床和实验医...
  • 4篇2016全国...
  • 3篇临床皮肤科杂...
  • 3篇实用皮肤病学...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日用化学工业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0篇2010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5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檗碱抗皮肤癣菌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0
2000年
徐薇赵俊英曹仁烈
关键词:皮肤癣菌药物治疗小檗碱
甲泼尼龙治疗三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被引量:3
2012年
例1女,67岁。主因发热9d,全身红斑水疱伴糜烂4d,于2009年12月14日就诊。患者9d前发热,体温最高39.5℃,口服阿莫西林、复方麻黄碱、骨痛康等治疗后好转;6d前再次发热,并呕吐暗红色胃内容物,口服奥美拉唑,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等,肌内注射柴胡注射液及安痛定;4d前全身出现红斑、水疱,并迅速增多,形成大疱,表皮大面积剥脱、糜烂以及眼睛、口腔、外生殖器出现糜烂。否认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
王莉钟珊禚风麟徐薇高广程赵俊英
关键词:药疹大疱性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单独或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轻中度斑块状银屑病的随机自身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评价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单独或与0.005%卡泊三醇软膏联合治疗轻中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 于北京友谊医院对30例轻中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采用随机、开放、自身对照临床研究, 一侧肢体皮损处早上外用0.005%卡泊三醇软膏、晚上外用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联合用药组), 对侧肢体皮损处每日外用2次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组), 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4周随访, 采集静态临床医生整体评估(sPGA)、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等临床指标, 并记录不良事件。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多变量方差分析、Mann-WhitneyU秩和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前, 两组sPGA评分、PAS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1周, 丙酸氟替卡松组sPGA(1.10 ± 0.31)分、PASI评分(1.05 ± 0.51)分显著低于联合用药组[sPGA(1.73 ± 0.45)分, PASI评分(1.38 ± 0.69)分, F= 40.74、4.38, 均P < 0.05];治疗2、4周, 联合用药组sPGA为(0.83 ± 0.46)、(0.23 ± 0.43)分, PASI评分为(0.53 ± 0.47)、(0.23 ± 0.50)分, 均显著低于丙酸氟替卡松组(F= 4.88、56.14、15.21、26.36, 均P < 0.05)。治疗1周, 丙酸氟替卡松组浸润/肥厚严重程度评分显著低于联合用药组(U= 165.00, P < 0.05);治疗2、4周, 联合用药组红斑、鳞屑严重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丙酸氟替卡松组(U= 540.00、765.00、825.00、795.00, 均P < 0.05)。结论单用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银屑病起效快, 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与0.005%卡泊三醇软膏联合用药治疗2、4周效果更好, 两种方法安全性均可。
李妍李明徐薇李邻峰
关键词:银屑病胆骨化醇丙酸氟替卡松卡泊三醇
肢端黑素瘤一例
2010年
患者男,82岁,主因左足底黑色皮疹十余年,偶伴破溃、渗液及行走疼痛6个月于北京友谊医院门诊就诊。十余年前,患者发现左足底鸡蛋大小浅黑褐色皮疹,未诊治。半年前皮疹逐渐增大至5cm×7cm,颜色不均匀,部分有隆起,无明显症状,
钟珊李妍徐薇赵俊英
关键词:门诊就诊皮疹足底
白介素4、10、12、13、IFN-γ、TGF-β在不同时期特应性皮炎病人血清中的变化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研究疾病发作期和缓解期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病人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IL-10、IL-12、IL-13、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等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其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疾病发作期AD病人79例,其中经治疗皮损缓解的AD病人(缓解组)40例,未缓解的AD病人(未缓解组)3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病人治疗前后血清中IL-4、IL-10、IL-12、IL-13、IFN-γ、TGF-β的浓度。结果缓解组AD病人治疗后血清中IL-4、IL-12、IL-13、IFN-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缓解组AD病人治疗后血清中IL-10、TGF-β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组AD病人治疗后血清中IL-4、IL-10、IL-12、IL-13、IFN-γ、TGF-β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病人病情缓解时血清中IL-4、IL-13表达显著下调,IFN-γ和IL-12表达显著升高。
李妍徐薇程海艳孙晓丽李邻峰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辅助性T淋巴细胞干扰素-Γ转化生长因子-Β
特比萘芬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80例
2000年
目的 :观察特比萘芬软膏对皮肤浅部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皮肤浅部真菌病的病人 80例 (男性 51例 ,女性 2 9例 ,年龄 4 1a±s17a) ,全部病人真菌镜检阳性 ,并对其中 30例做真菌培养 ,给予国产特比萘芬软膏外用 ,每日 2次 ,体、股癣及花斑癣治疗 1wk ,手、足癣治疗 2wk。结果 :停药后 2wk临床有效率 :体癣 10 0 % ,股癣 10 0 % ,手癣 10 0 % ,足癣 86 % ,花斑癣 10 0 % ,临床总有效率为 99%。真菌清除率 :体癣 94 % ,股癣 95% ,手癣 10 0 % ,足癣 86 % ,花斑癣 90 % ,总清除率为 94%。全部病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特比萘芬软膏治疗皮肤部真菌病疗效佳 ,不良反应少。
徐薇赵俊英冯素华
关键词:特比萘芬皮肤真菌病局部投药
可调脉宽倍频ND∶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可调脉宽倍频ND :YAG激光治疗血管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与治愈次数和不良反应。方法 用可调脉宽倍频ND :YAG 5 3 2nm激光治疗 115 9例皮肤血管性疾病 ,包括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静脉 (动脉性 )血管瘤、血管角化瘤、毛细血管扩张和蜘蛛痣。结果 治疗静脉 (动脉性 )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血管角化瘤有效率均达到 85 %以上 ,蜘蛛痣为 81 2 %,毛细血管扩张为 70 9%,鲜红斑痣为 48 0 %。结论 可调脉宽倍频ND :YAG 5 3 2nm激光治疗静脉 (动脉性 )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血管角化瘤及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等血管性疾病效果较好 ,治疗鲜红斑痣效果略差。
王莉赵俊英徐薇孙淑华刘娟
关键词:532NM激光血管性疾病
抗菌肽联合透明质酸敷料治疗中度寻常痤疮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抗菌肽联合透明质酸敷料治疗中度寻常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抗菌肽联合透明质酸敷料与外用过氧化苯甲酰治疗中度寻常痤疮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80例面部中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给予抗菌肽联合透明质酸敷料,对照组给予过氧化苯甲酰,均连续治疗28 d,在0、7、14、28 d进行随访,比较各组治疗后炎性及非炎性皮损改善情况、有效率及研究者总体评估(IGA)评分。结果对炎性皮损的改善第14天、28天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非炎性皮损的改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有效率分别为55.0%、32.5%,P <0.05;两组研究者总体评估在14 d、28 d均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抗菌肽联合透明质酸敷料治疗中度寻常痤疮安全有效,对炎性皮损优于非炎性皮损,短期疗效优于过氧化苯甲酰。
张蕊娜徐薇李妍赵会李邻峰赵俊英
关键词:抗菌肽透明质酸过氧化苯甲酰
深部穿通样痣一例
2017年
患者女,45岁,因左耳后结节30余年就诊。患者30余年前左耳后发现与肤色一致的网形丘疹,之后缓慢增大,无明显自觉症状,无破溃出血史。否认局部外伤史,既往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岂红娇徐薇
关键词:穿通深部家族遗传病史破溃出血左耳后外伤史
超声检查在常见皮肤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评估不同皮肤疾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检查对皮肤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确诊的51例常见皮肤疾病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包括脂溢性角化病9例,银屑病12例,血管瘤4例,鳞状细胞癌2例,脂肪瘤24例。评估不同皮肤疾病的超声表现并总结其超声图像特点。结果9例(17.6%)脂溢性角化病局限于表皮层及真皮层,多表现为表皮层增厚、回声增强,后方伴回声衰减,真皮层增厚、回声减低,内无血流或少许血流信号。12例(23.5%)银屑病局限于表皮层及真皮层,多表现为表皮层增厚、回声增强,真皮层增厚、回声不均匀减低,真皮层内血流信号较正常稍增多。4例(7.8%)血管瘤多局限于表皮层及真皮层,少数可累及皮下组织,边界尚清晰、形态规则,内部血流较丰富。2例(3.9%)鳞状细胞癌可累及表皮层、真皮层及皮下组织,部分表皮层破溃连续性中断,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内血流信号较丰富。24例(47.1%)脂肪瘤局限于皮下脂肪层,其中17例(70.8%)高回声且瘤体较小,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无明显血流信号;7例(29.2%)低回声且瘤体较大,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无血流或少许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皮肤组织结构,对于病变皮肤组织可通过超声声像图直观反映出来,不同的皮肤疾病具有不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超声检查通过对不同皮肤疾病进行评估,为临床诊断皮肤疾病提供一定的诊断价值。
耿慧英徐薇钱林学
关键词:皮肤疾病脂溢性角化病血管瘤鳞状细胞癌脂肪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