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萍

作品数:19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骨髓
  • 8篇细胞
  • 7篇异常综合征
  • 7篇增生
  • 7篇增生异常综合...
  • 7篇综合征
  • 7篇骨髓增生
  • 7篇骨髓增生异常
  • 7篇骨髓增生异常...
  • 6篇生血
  • 6篇慢性
  • 5篇生血颗粒
  • 5篇贫血
  • 5篇染色
  • 5篇补髓生血颗粒
  • 4篇染色体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再生障碍性贫...
  • 3篇造血

机构

  • 13篇哈尔滨医科大...
  • 6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徐萍
  • 8篇张延清
  • 8篇王京华
  • 5篇李晓云
  • 4篇陈曦
  • 4篇高海燕
  • 3篇戴海滨
  • 3篇董家蔷
  • 3篇姜永芳
  • 3篇孙伟正
  • 3篇潘佳琪
  • 3篇关悦
  • 2篇王宏梅
  • 2篇辛延
  • 2篇刘娟
  • 2篇王春颖
  • 2篇高杰
  • 2篇李福德
  • 2篇郭敏
  • 1篇王龙艳

传媒

  • 7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毕业后医...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核型分析在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在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骨髓直接法和24 h培养法,并用R显带技术,对229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 229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中,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染色体无异常,77例染色体异常的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均为恶性疾病。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助于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的诊断,尤其在骨髓形态学原始细胞不高和病态造血不明显的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诊断中提供重要的依据。
徐萍王京华董家蔷高杰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分析全血细胞减少症
伴单克隆浆细胞的EB病毒相关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早期死亡4例并文献复习
2023年
目的探讨伴单克隆浆细胞的EB病毒(EBV)相关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TLD)的临床特点、诊治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移植并伴单克隆浆细胞的EBV-PTLD共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31岁;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第2次完全缓解,2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均接受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均采用清髓加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10 mg/kg),供者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并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3例,治疗以甲泼尼龙为主,2例应用巴利昔单抗。从移植至诊断EBV-PTLD的时间为移植后49~70 d。4例患者均为播散性,伴有全身表现,多处淋巴结受累,高热;3例伴有结外表现(1例扁桃体、肝、脾受累,2例肝、脾受累),无溶骨病变。4例患者白细胞计数(5.97~121.55)×10^(9)/L,2例异常增高,分别为66.92×10^(9)/L和121.55×10^(9)/L。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示:CD20、PAX5、CD138阳性,Ki-67阳性指数约50%。所有患者骨髓均受累,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2群单克隆细胞,为B细胞和浆细胞;3例λ轻链、1例κ轻链限制性表达。4例均采用利妥昔单抗、减停免疫抑制剂联合化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及地塞米松)治疗,其中3例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1例输注EBV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4例患者均治疗无效,疾病迅速进展,从诊断EBV-PTLD到临床死亡时间为5~35 d;死亡原因:2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例为PTLD进展。结论伴单克隆浆细胞的EBV-PTLD较为罕见,病情凶险,进展快,易发生早期死亡;利妥昔单抗早期抢先治疗及诊断后多药联合治疗可能降低早期病死率。
张延清王卉闫金松王巍张丽娜谢佳君徐萍毕海量潘佳琪刘洪辰周栋张成涛杨岩
关键词: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PSTEIN-BARR病毒造血干细胞移植浆细胞
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相关粘附分子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障(CAA)的临床疗效及对粘附分子LFA-1/CD11a、Fn和细胞因子IL-10、IL-3R/CD123的影响。 方法:将60例CAA患者分为两组,用补髓生血颗粒(实验组)治疗3...
徐萍
关键词:补髓生血颗粒粘附分子细胞因子造血功能
骨髓染色体R显带标本制备技术改良
2011年
目的探讨如何制作出更多、更好的染色体中期分裂相,增加异常染色体的检出,提高疾病诊断效率。方法在常规技术的基础上对秋水仙素作用的时间、离心的转速和时间及固定液成份的配比等具体方法进行技术改良。结果通过改良技术获得的染色体中期分裂相数量更多而且染色体分散好,颜色亮丽,带纹清晰。结论通过技术改良可以制作出数量多、易分析的染色体中期分裂相。
徐萍郭敏孙婉彤
关键词:染色体
补髓生血冲剂抑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探讨补髓生血冲剂抑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造血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应用电镜观察 CAA患者骨髓组织造血细胞的凋亡情况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补髓生血冲剂治疗前后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凋亡阳性指数。结果 :电镜下易见 CAA患者骨髓造血细胞的凋亡现象 ;治疗前 CAA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凋亡阳性指数显著高于治疗后 (P<0 .0 5 )。结论 :补髓生血冲剂有一定的抑制 CAA骨髓造血细胞凋亡作用 ,这可能是补髓生血冲剂的疗效机制之一。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可作为监测 CAA疗效和预后的一个方法。
孙伟正于壮田静徐萍孙劲晖
关键词:补髓生血冲剂再生障碍性贫血细胞凋亡
补髓生血颗粒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该项研究旨在观察补髓生血颗粒剂治疗MDS的临床疗效.将50例MDS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补髓生血颗粒剂加西药治疗.对照组20例仅采用西药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和外周血象的变化及临...
徐萍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补髓生血颗粒剂
文献传递
情景模拟结合混合式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髓穿刺术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 探讨情景模拟结合混合式教学法在住院医师骨髓穿刺术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9级至2021级血液科轮转的住院医师共120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情景模拟结合混合式教学法,比较两组住院医师骨髓穿刺术技能培训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技能考核成绩[(67.11±4.46)分]与对照组技能考核成绩[(66.02±4.34)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8),观察组骨髓穿刺术过程、操作时间、医患沟通能力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情景模拟结合混合式教学法可显著提高住院医师骨髓穿刺术操作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使用。
潘佳琪王鹏鹏张延清徐萍高海燕陈曦
关键词:情景模拟骨髓穿刺术教学住院医师
PI-PLCβ1的表达水平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2021年
目的探讨PI-PLCβ1的表达水平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骨髓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分析,选取初诊确诊的典型MDS 30例,复诊确诊的不典型MDS 10例;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40例MDS和10例正常骨髓中PI-PLCβ1的表达水平。结果初诊确诊MDS和复诊确诊MDS的PI-PLCβ1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同分型的MDS中,高危组PI-PLCβ1表达水平低于低危组(P<0.05)。结论在早期MDS的诊断及MDS的临床预后中,检测PI-PLCβ1的表达水平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徐萍王东江王京华董家蔷王春颖姜永芳何昕贺飞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遗传学预后
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障患者粘附分子VLA-4MRNA表达的影响
造血干/祖细胞及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再障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病理过程。研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慢性再障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VLA-4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慢性...
孙伟正徐萍尹艳
关键词:VLA-4
文献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83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骨髓直接法和24 h培养法,并用R显带技术,对83例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 83例MDS患者中有46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异常检出率为55.4%,主要累及+8、5q-、-7、7q-、20q-及其它涉及数量或结构异常的各种核型改变;核型异常复杂的MDS患者易进展为急性白血病;6例MDS患者初诊时骨髓形态未见明显病态造血,而染色体有异常克隆。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在MDS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徐萍王京华董家蔷郭敏张延清高海燕高杰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