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泉
- 作品数:72 被引量:214H指数:9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哲学宗教机械工程更多>>
- 2006-2008年如东县餐具消毒卫生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了解如东县饮食业餐具卫生状况,为餐饮卫生监督及卫生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纸片法对全县各餐饮业餐具消毒效果进行卫生监测检验,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4934—94餐具判定标准评价。结果 2006~2008年共抽检各型餐饮单位1449户次,合格967户次,合格率66.74%;共检测餐具17722件,合格14035件,合格率79.19%;冬春季餐具监测合格率72.29%,夏秋季为61.8%;不同类别餐饮单位餐具合格率及不同种类餐具样品的监测合格率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如东县餐饮单位餐具卫生状况近年来呈好转趋势,但合格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餐饮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建议进一步加大餐饮业卫生执法力度,强化卫生宣传教育,加强业主的卫生意识和自身管理,以提高饮食业餐具的卫生质量,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减少公共餐饮不安全隐患。
- 张建军朱俊扬徐春泉周培
- 关键词:餐饮业卫生餐具消毒卫生监测疾病控制
- 碳青霉烯类联合黏菌素对耐药阴沟肠杆菌复合群的体外抗菌活性评估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研究黏菌素与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分别联用时对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阴沟肠杆菌复合群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11—2018年间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复合群菌株,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共筛选出对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的阴沟肠杆菌复合群菌株19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对19株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微量棋盘稀释法评估黏菌素分别与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联用对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阴沟肠杆菌复合群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19株菌株对一、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高于90%;对厄他培南、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26.3%和31.6%;黏菌素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对阴沟肠杆菌复合群的联合用药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美罗培南/黏菌素与亚胺培南/黏菌素组合各对1株菌株表现为无关作用。结论碳青霉烯类与黏菌素的联合使用对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阴沟肠杆菌复合群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可作为此类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潜在治疗策略。
- 徐春泉方人驰曾未良刘世星林奕帅陈丽琼周铁丽
- 关键词:碳青霉烯类
- 如东县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等要求,我们于2010年对如东县所有注册的医疗机构进行了消毒质量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陈淑林张爱红周培余敏徐春泉朱俊扬
- 关键词:消毒质量监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
- 不同型别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各HPV型别分布,及各型别HPV感染与宫颈不同程度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微阵列分型检测技术,分析740例女性HPV感染者的HPV型别,同时检测宫颈病变程度。结果在740例HPV感染者中常见的21种亚型均被检出,排在前3位的亚型分别为16、58、52;高危型HPV混合低危型HPV的混合感染与单一高危型HPV感染和多种高危型HPV混合感染之间,宫颈不同程度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以上几种感染类型与低危HPV感染相比,宫颈病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16型HPV(OR=3.56,P<0.01),58型HPV(OR=1.29,P<0.05)使宫颈癌患病风险大大增加;把宫颈上皮内瘤变分为低等级(CINⅠ)和高等级(CINⅡ、CINⅢ)病变,以不同程度的宫颈上皮内瘤变作为分析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6型HPV(OR=6.99,P<0.01)、11型HPV(OR=5.92,P<0.01)感染将使感染者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的风险大大升高。结论相对于低危型HPV,感染高危型HPV是宫颈病变加重的重要因素;高危型的16、18型HPV感染引起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增加,低危型的6型、11型HPV感染则更易引低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
- 周武陈占国徐琦煜徐春泉
-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宫颈上皮内瘤变导流杂交
- 非发酵菌和环丙沙星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检测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了解3类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在浙江省温州地区分离的非发酵菌和环丙沙星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温州地区分离的非发酵菌和环丙沙星敏感肠杆菌科细菌,共600株,其中非发酵菌419株,环丙沙星敏感肠杆菌科细菌181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qnrA、qnrB、qnrS、aac(6)-Ib以及qepA基因,并通过DNA测序确定qnr基因型和aac(6')-Ib-cr基因变异体;通过接合转移实验研究细菌质粒介导的耐药性传递情况。结果 419株非发酵菌临床株中未检测到qnrA、qnrB、qnrS、aac(6')-Ib和qepA等耐药基因。181株环丙沙星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临床株中未检到qepA,检到2株qnrA1阳性株,分别为1株肺炎克雷伯菌和1株大肠埃希菌;2株qnrB4阳性株,均为阴沟肠杆菌复合菌;12株检测到aac(6')-Ib,分别为6株大肠埃希菌、3株阴沟肠杆菌复合菌和3株克雷伯菌属细菌。接合转移试验中,2株qnrA1阳性株和1株qnrB4阳性株接合转移成功,12株携带aac(6')-Ib-cr基因的阳性株中4株接合转移成功。结论温州地区,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不仅存在于环丙沙星耐药株中,而且还存在于环丙沙星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中,可能不存在于非发酵菌中。
- 张雪青楼丹萍徐春泉毛敏婕陈舒影林纯婵余方友王良兴
- 关键词:环丙沙星肠杆菌科非发酵菌QNR基因
- 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3-内酰胺酶的检测、基因分布及流行特性研究
-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情况、基因分布及流行特性.方法 PCR检测140株大肠埃希菌ESBLs基因,接合转移试验验证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的可转移性,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析产ESB...
- 陈栎江吴庆徐春泉屠鸿翔周铁丽
-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黏菌素的耐药特征及体外联合抗菌活性研究
- 2020年
- 目的研究黏菌素分别与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米诺环素及复方磺胺甲噁唑联用对多重耐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15-2018年分离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431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黏菌素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计算逐年耐药率;通过棋盘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黏菌素分别与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米诺环素与复方磺胺甲噁唑联用及各自单用时对多重耐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MIC值,并通过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评价联合抑菌效果。结果2015-2018年间,我院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黏菌素的耐药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黏菌素与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及米诺环素联用后均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与头孢他啶及复方磺胺甲噁唑联用都存在无关作用,未发现拮抗作用。结论黏菌素与氯霉素、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联合对多重耐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将对临床联合用药治疗多重耐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选择更具指导意义。
- 徐雯雅徐春泉林婕张秀彩曹建明方人驰张艺之周铁丽
- 关键词:多重耐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联合用药
-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机制研究
- 目的 探讨我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对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的机制,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院内感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到2014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60株非重复C...
- 李梅梅杜佳徐春泉陈华乐李斌侯渊博周铁丽
- 光学法与电阻抗法检测血小板参数的比较
- 血小板是一个多功能的细胞,在生理性止血及一些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血液分析仪的不断发展,血小板分析项目己趋多样化,由于血小板易黏附、聚集以致破坏和仪器设计原理上的设置,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出现偏差,我们采用 Coult...
- 徐春泉李小龙
- 文献传递
- 体外诱导多黏菌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适合度代价相关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研究体外诱导多黏菌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适合度代价,并分析耐药株的分子特性。方法采用体外诱导方法将临床分离的3株多黏菌素敏感肺炎克雷伯菌诱导成多黏菌素耐药株;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体外诱导耐药前后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itory concentration,MIC);采用PCR方法检测多黏菌素耐药相关基因pmr A、pmr B、mgr B、pho P和pho Q,并对阳性片段进行测序比对分析;对诱导耐药菌株及其对应敏感菌株进行生长曲线分析、生物膜形成能力检测及体外竞争和抗血清试验,分析研究多黏菌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适合度代价。结果 3株诱导耐药株中均检出pmr B(T157P)突变,在诱导株FK713R和FK729R携带的mgr B基因中分别检出ISkpn14和IS5like插入序列。诱导耐药株与敏感株相比,24h生长曲线未发现明显差异;生物膜形成能力检测结果发现诱导耐药株与敏感株生物膜形成能力无明显差异;3株菌获得多黏菌素耐药后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体外竞争缺陷,竞争指数(CI值)分别为0.01、0.54和5×10-4;3株诱导耐药菌中有2株(FK713R和FK729R)与其敏感菌相比出现抗血清作用增强现象。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获得多黏菌素耐药后会出现一定的适合度改变,不同的耐药机制可能会引起不同的适合度表现。
- 王冲侯渊博徐春泉董郭枫李佳慧张艺之周铁丽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体外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