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宁

作品数:112 被引量:1,194H指数:25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篇生物学
  • 3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2篇赤潮
  • 16篇环境因子
  • 15篇甲藻
  • 10篇原甲藻
  • 9篇东海原甲藻
  • 9篇养殖
  • 9篇植物
  • 9篇球形棕囊藻
  • 9篇球藻
  • 9篇棕囊藻
  • 9篇池塘
  • 8篇种群
  • 8篇浮游植物
  • 7篇水华
  • 6篇尿素
  • 6篇种群动态
  • 5篇营养
  • 5篇营养化
  • 5篇污染
  • 5篇菱形藻

机构

  • 89篇暨南大学
  • 7篇青岛海洋大学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环境保护部华...
  • 2篇广东职业技术...
  • 2篇烟台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仲恺农业技术...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广东省教育厅
  • 1篇广东民族学院

作者

  • 97篇徐宁
  • 45篇段舜山
  • 32篇李爱芬
  • 25篇陈菊芳
  • 24篇齐雨藻
  • 14篇王朝晖
  • 13篇吕颂辉
  • 12篇张成武
  • 10篇刘振乾
  • 9篇王艳
  • 9篇胡章喜
  • 8篇李德尚
  • 7篇黄伟建
  • 6篇骆育敏
  • 6篇江天久
  • 6篇谢隆初
  • 5篇杨红生
  • 4篇张鸿雁
  • 4篇李涛
  • 4篇卢敬让

传媒

  • 17篇生态科学
  • 7篇生态学报
  • 5篇海洋环境科学
  • 5篇暨南大学学报...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4篇水生生物学报
  • 4篇中国藻类学会...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中国海洋学会...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武汉植物学研...
  • 2篇水产学报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第一届中国赤...
  • 2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Curren...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11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11篇2004
  • 5篇2003
  • 5篇2002
  • 14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3种微藻的脂肪酸组成分析被引量:27
2006年
分析了13种微藻(包括7种绿藻,5种杂色藻和1种红藻)的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门类微藻的脂肪酸组成差异较大:绿藻的脂肪酸组成以C16和C18为主;杂色藻类的脂肪酸组成相近,金藻门含有14:0、16:0、18:1、18:4等特征脂肪酸,三角褐指藻主要的脂肪酸为14:0、16:0、16:1、16:3和20:5,而粉核油球藻的脂肪酸以14:0、16:0、20:5为主;紫球藻的脂肪酸组成以16:0、20:4和20:5为主。在测试的13种微藻中,杜氏盐藻的亚麻酸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的60.9%;等鞭金藻的十八碳四烯酸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的19.6%;紫球藻和粉核油球藻中花生四烯酸与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分别占总脂肪酸的17.1%和20.9%。
王铭刘然徐宁李爱芬段舜山
关键词:微藻脂肪酸EPA
不同氮源对球形棕囊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实验室培养的方法比较了6种不同氮源—硝态氮、尿素、甘氨酸、精氨酸、谷氨酸、腺嘌呤对典型赤潮藻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氮源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球形棕囊藻的生长,但比生长速率和光合作用效率具有显著差异性。将球形棕囊藻在不同浓度氮源下的最大比生长速率分别拟合Monod方程,得出球形棕囊藻在硝态氮、尿素、甘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和腺嘌呤等6种氮源下的最大比生长率分别为1.05,1.17,0.82,0.87,1.09,0.90 d-1,相应的半饱和常数分别为9.132,23.758,85.519,7.104,23.94,10.959μmol/L。其中,高氮浓度(8 820μmol/L)下腺嘌呤对球型棕囊藻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相比较而言,球形棕囊藻对甘氨酸的亲和力最高。当硝态氮、尿素、甘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和腺嘌呤的浓度分别为8 820,882,882,8 820,882,0.441μmol/L时,球形棕囊藻的最大光合效率(Fv/Fm)分别为0.619,0.620,0.579,0.595,0.648,0.667。由此可见,氮源对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具有显著影响;球形棕囊藻能够利用多种无机和有机氮源,与其它仅能利用无机氮源的浮游植物相比,更具有竞争优势。
秦俊莲俞梦洁李璇徐宁段舜山
关键词:球形棕囊藻氮源生长动力学赤潮
两种电泳系统分离裙带菜色素-蛋白复合物的比较
2004年
裙带菜的类囊体膜经过去污剂癸基-N-甲基匍萄糖胺增溶,采用SDS-PAGE分离技术,在Tris-Gly和Tris-硼酸两种电泳系统中分离其色素-蛋白质复合物,并比较其复合物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采用Tris-Gly电泳分离系统从裙带菜中分离到8种色食-蛋白质复合物,分别是CP Ia、CPI、LHC_1、CPa、LHC_2、LHC_3、LHC_4和LHC_5。在Tris-硼酸电泳分离系统中共分离到5种色素-蛋白质复合物,分别是CPI、CPa、LHC_1、LHC_2、LHC_3。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测定结果表明,两种电泳系统中分离的相对应条带的光谱特性基本相近。
李爱芬段舜山刘振乾徐宁宫宝安
关键词:裙带菜电泳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
海洋微藻对游离氨基酸的利用特性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分别以4种游离氨基酸——丙氨酸、甘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为唯一氮源,采用实验室一次性培养的方法,研究典型赤潮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球形棕囊藻(Phaeoecystis globosa)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及常见种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的生长特性、光合特征及对氨基酸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以无机氮源硝氮、氨氮作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在无菌条件下,东海原甲藻和球形棕囊藻可以利用多种游离氨基酸快速生长,而米氏凯伦藻和中肋骨条藻在以游离氨基酸为唯一氮源条件下不能维持生长.东海原甲藻和球形棕囊藻在丙氨酸中的生长速率最高,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次之,甘氨酸最低.氨基酸处理组的Fv/Fm值在培养后期降幅小、降速慢,且高于无机氮处理组.东海原甲藻和球形棕囊藻对丙氨酸的最大吸收速率和半饱和常数分别为3.32、0.41pmol·cell-1·h-1和6.99和20.54pmol·L-1.因此,海洋微藻对游离氨基酸的吸收利用具有显著的种间差异,东海原甲藻和球形棕囊藻具有更广的氮营养生态位,在近海有机污染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更容易形成优势甚至暴发赤潮.
徐宁刘静雅赖海燕胡章喜段舜山
关键词:海洋微藻赤潮溶解游离氨基酸生长速率FV吸收动力学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酸性硫酸盐土硫形态转化特征被引量:9
2004年
以 4种土壤湿度、3种干湿交替周期和原状土自然风干 8个处理进行酸性硫酸盐土室内模拟实验 ,对模拟过程内土壤 6种硫形态和pH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的跟踪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水分条件对酸性硫酸盐土中水溶性硫、交换性硫和黄铁矿硫的形态转化制约作用显著 .淹水环境和过分干燥环境都不利于黄铁矿的氧化及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的形成 .潮湿但含水量不饱和环境有利于黄铁矿硫向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的转换 .在 3种周期的干湿交替处理中 ,单一排干期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土壤含量平均上升幅度分别为 0 90~ 1 6 3g·kg-1和 0 5 8~ 1 4 7g·kg-1,而黄铁矿硫含量下降幅度为 1 2 9~ 3 2 0 g·kg-1.淹水期黄铁矿硫含量相对稳定而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含量明显下降 ,并在排水过程中造成总硫的部分流失 .硫形态转化量和硫的淋失量受到干湿交替周期的显著影响 .同时分析了黄钾铁钒硫、有机硫和元素硫的动态 .
刘振乾段舜山李爱芬徐宁王建武李明辉
关键词:酸性硫酸盐土
环境因子对东海原甲藻生长及脲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以我国东南沿海大规模赤潮原因种东海原甲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环境因子对其生长及脲酶活性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而25℃下脲酶活性最高。在光强2μmol m-2s-1条件下细胞密度显著下降(P<0.05),但仍能维持较高的脲酶活性(9.405 fmol h-1个-1)。在盐度20—40范围内,东海原甲藻能够维持快速生长和较高的脲酶活性。氮源组成对东海原甲藻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对脲酶活性影响较大。具体而言,东海原甲藻脲酶活性与尿素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无机氮源NH+4和NO-3对其脲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氮缺乏条件下脲酶活性明显增强。东海原甲藻脲酶活性对环境温度、光照、盐度和营养的响应特征可能是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生态适应策略,使其在无机氮源不足时得以转而利用有机氮源,从而在资源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蔡雨刘静雅秦俊莲孙树刚段舜山徐宁
关键词:东海原甲藻脲酶活性尿素环境因子
Fe^(3+)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生长及荧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为探求适宜雨生红球藻CG-06株生长的Fe3+浓度和Fe3+对藻细胞荧光特性的影响,以BBM为基础培养基,选用EDTA-FeNa(Ⅲ)为Fe3+源,设置0、1.79、8.95、17.9、35.8、71.6μmol.L-16种Fe3+浓度梯度,实验测定藻的生长并分析不同Fe3+对藻细胞叶绿素荧光和77 K低温荧光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雨生红球藻CG-06株生长的Fe3+浓度为8.95μmol.L-1,Fe3+浓度较高时,雨生红球藻的生长受到抑制,Fe3+浓度低于1.79μmol.L-1将产生低铁限制。W alz-PAM测定数据显示,在铁不足或高铁抑制条件下,雨生红球藻光系统Ⅱ活性明显下降,开放态的反应中心数目减少,光合作用受到抑制。77 K低温荧光光谱显示,在铁不足或高铁抑制条件下,710 nm荧光峰降低,684 nm和694 nm荧光峰相对增强,说明能量在两个光系统分配上发生变化,能量更多的分配给光系统Ⅱ,限制了光系统Ⅰ的活性。在高铁抑制条件下,CP47蛋白荧光峰降低,CP43蛋白荧光峰增强,推测存在D1蛋白降解。
李涛李爱芬张成武徐宁段舜山
关键词:雨生红球藻FE3+叶绿素荧光
尿素对中国近海3种典型赤潮藻生长的影响
<正>采用实验室一次性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尿素对3种典型赤潮藻——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globosa)、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
胡章喜徐宁段舜山
文献传递
养殖池塘溶氧平衡与日最低值预报的研究概况被引量:22
1998年
养殖池塘溶氧平衡与日最低值预报的研究概况STUDYOUTLINGEONTHEDIELBALANCEOFDOANDTHEPREDICTIONOFTHELOWESTDIURNALDOINMARICULTUREPONDS徐宁李德尚(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2...
徐宁李德尚
关键词:养殖池塘溶氧
广州地区淡水水体尿素的分布特征
近年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化学肥料尿素的使用量逐年攀升,由于土壤中氮肥的流失,导致水体中尿素含量偏高,对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于2007年8月~2008年7月对广州市区、从化市、花都区和增城区四个地区的具有代...
胡章喜徐宁李爱芬张成武段舜山
关键词:淡水水体
文献传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