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鑫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细胞
  • 2篇蛋白转导
  • 2篇信号
  • 2篇强力霉素
  • 2篇转导
  • 2篇免疫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芯片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转导结构...
  • 1篇蛋白转导域
  • 1篇凋亡
  • 1篇新型免疫抑制...
  • 1篇信号通路
  • 1篇信号途径
  • 1篇融合蛋白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功能
  • 1篇丝裂霉

机构

  • 7篇江苏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无锡市第三人...

作者

  • 7篇申卫红
  • 7篇彭鑫
  • 7篇邵启祥
  • 3篇宗扬勇
  • 2篇黄莉莉
  • 2篇王胜军
  • 2篇张慧
  • 2篇许化溪
  • 2篇茹松伟
  • 2篇许逊
  • 2篇宗杨勇
  • 1篇夏圣
  • 1篇陈慰峰
  • 1篇陈述
  • 1篇肖雪媛
  • 1篇何大澄
  • 1篇刘慧
  • 1篇刘静
  • 1篇史蓓蕾
  • 1篇俞黎娅

传媒

  • 4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PTD-Foxp3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生物学功能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构建带HIV-1 TAT转录因子的穿膜序列(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PTD)的pET28a-PTD-Foxp3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PTD-Foxp3融合蛋白,并研究其生物学作用。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ET28a-PTD-Foxp3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Rosetta(DE3)中表达融合蛋白,经Ni2+分离柱纯化pET28a-PTD-Foxp3融合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融合蛋白穿越细胞膜进入小鼠T淋巴细胞瘤株EL-4细胞中的能力,并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初步分析融合蛋白抑制T细胞活化增殖的生物学作用。结果:成功地构建了pET28a-PTD-Foxp3融合蛋白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了pET28a-PTD-Foxp3融合蛋白。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证实pET28a-PTD-Foxp3融合蛋白能有效地进入细胞内;同时经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证明该融合蛋白能明显抑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能力。结论:成功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PTD-Foxp3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PTD-Foxp3融合蛋白免疫抑制功能和构建表达人PTD-Foxp3融合蛋白,最终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黄莉莉邵启祥张慧许逊宗杨勇陈述申卫红田小雷彭鑫王胜军许化溪
关键词:免疫抑制
大肠埃希菌表达的含PTD穿膜序列的融合蛋白3种复性方法比较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索融合蛋白PTD-NFATminiDBD-eGFP纯化以及复性的条件,以提高其复性效率,为后续融合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做准备。方法:表达、提取并纯化包涵体形式的融合蛋白PTD-NFATminiDBD-eGFP,分别用稀释复性、透析复性、柱上复性的方法,对融合蛋白进行复性,分析不同方法的特点及包涵体复性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融合蛋白的穿膜活性。结果:3种复性方法得到的融合蛋白复性率依次为:柱上复性得率最高,其次是透析复性,稀释复性得率最低。柱上复性后蛋白的穿膜效率最高,相对较低的是稀释复性,而未复性的融合蛋白穿膜效率极低。结论:3种复性方法均能对PTD穿膜蛋白复性,但以柱上复性最佳。
彭鑫申卫红茹松伟宗扬勇夏圣王胜军许化溪邵启祥
关键词:蛋白转导域复性包涵体
带PTD的小鼠Foxp3 PRD缺失突变体对小鼠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构建和表达带蛋白转导结构域(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PTD)的Foxp3(forkhead boxP3)PRD缺失突变体(PTD-ΔPRD)融合蛋白,并探讨其对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影响。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获得小鼠ΔPRD片段核酸序列,将其分列插入到带PTD的pET28a-PTD和pET28a-PTD-eGFP原核表达载体中,并在大肠埃希菌Rosetta(DE3)中表达融合蛋白,利用镍柱获得并复性融合蛋白;Western印迹鉴定目的蛋白表达的正确性、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印迹检测融合蛋白穿膜进入小鼠T淋巴细胞瘤株EL-4细胞中的能力、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分析融合蛋白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融合蛋白可在大肠埃希菌Rosetta(DE3)中表达,并获得了大量纯化的融合蛋白。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印迹显示融合蛋白穿越细胞膜进入EL-4细胞核中,混合淋巴反应初步证明融合蛋白具有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的功能。结论:成功表达小鼠PTD-ΔPRD Foxp3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能有效进入细胞核内,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
申卫红刘静彭鑫宗杨勇许逊邵启祥
关键词:蛋白转导结构域FOXP3
强力霉素调节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强力霉素(Doxycycline,Dox)对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rat 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cells,RBM-DCs)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分离SD大鼠骨髓细胞,经重组大鼠GM-CSF(recombinated rat GM-CSF,rrGM-CSF)4 ng/ml+重组大鼠IL-4(recombinated rat IL-4,rrIL-4)4 ng/ml+Dox 100 ng/ml,500 ng/ml和1 000ng/ml诱导8天,同时设立rrGM-CSF 4 ng/ml+rrIL-4 4 ng/ml为对照组。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Dox对RBM-DCs形态学变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RBM-DCs表面标志的变化;最后用同种异体混合淋巴反应检测RBM-DCs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结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未发现各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别;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不同剂量的Dox均可下调未成熟RBM-DCs表面CD11c,OX62,MHC-Ⅱ,CD86和CD80分子的表达;经Dox处理的RBM-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下降。结论::Dox可能通过调节RBM-DCs表面分子的表达,来调节RBM-DCs的免疫功能。
张慧史蓓蕾俞黎娅黄莉莉宗扬勇彭鑫申卫红邵启祥
关键词:强力霉素免疫调节
针对NFAT信号途径的新型免疫抑制剂被引量:4
2008年
免疫抑制剂cyclosporin A和FK-506通过抑制依赖钙调蛋白的磷酸酶calcineurin(CaN)的活性,阻断了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的活化,最终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应答.然而,这种直接对CaN酶活性的破坏,使得这类药物具有严重的临床毒副作用.随着对NFAT调节机制的研究深入,近年来,人们运用各种试验方法、手段筛选了一些天然的以及合成的抑制剂,它们针对NFAT信号通路的下游靶点发挥作用,从而选择性更强,毒性更小,为临床抗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进展,并就这些抑制剂的特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另提出了一些新的有治疗潜力的靶点.
彭鑫申卫红邵启祥
关键词:活化T细胞核因子免疫抑制剂钙调磷酸酶
强力霉素抑制丝裂霉素诱导的MTEC1细胞凋亡及其蛋白质组初步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强力霉素(doxycycline,Dox)保护胸腺上皮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为进一步研究Dox的免疫调节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Dox对丝裂霉素(mitomycin,MMC)诱导MTEC1凋亡的影响,同时采用Hochest33342、PI单染、Annexin V和PI双染确认其作用,最后利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了SAX2芯片捕获的Dox作用前后的差异蛋白质。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Hochest33342、PI单染及Annexin V和PI双染发现Dox确实能保护MTEC1抵抗丝裂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随后采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SAX2芯片捕获蛋白,发现Dox能调控15种蛋白,其中上调8种,下调7种。结论:Dox具有保护MTEC1,抑制MMC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并对MTEC1的蛋白表达有调控作用。
申卫红刘慧彭鑫肖雪媛何大澄陈慰峰邵启祥
关键词:强力霉素细胞凋亡蛋白质芯片
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与阻断被引量:11
2007年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广泛存在于二细胞内的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它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细胞凋亡及其他应激反应。NF-κB过度激活与人类许多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和移植排斥反应等直接相关,因此通过药物或者分子生物学方法来抑制或者阻断NF-κB信号转导途径可能会成为治疗某些疾病的重要手段。该文介绍NF-κB的生物学特性及各种阻断NF-κB活化的策略。
申卫红彭鑫茹松伟宗扬勇邵启祥
关键词:NF-ΚB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