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国栋

作品数:19 被引量:114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骨折
  • 5篇腰椎
  • 5篇手术
  • 4篇胸腰椎
  • 4篇胸腰椎骨折
  • 4篇腰椎骨折
  • 4篇椎弓
  • 4篇椎弓根
  • 4篇椎弓根螺钉
  • 4篇椎骨
  • 4篇螺钉
  • 4篇内固定
  • 3篇治疗胸腰椎骨...
  • 3篇疗效
  • 3篇脊柱
  • 3篇脊柱骨
  • 3篇脊柱骨折
  • 2篇胸腔
  • 2篇胸腔镜
  • 2篇胸腔镜辅助

机构

  • 19篇青岛市市立医...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菏泽市立医院

作者

  • 19篇彭国栋
  • 10篇历强
  • 8篇林勇
  • 5篇赵永生
  • 4篇曹新峰
  • 4篇彭明
  • 4篇马晓程
  • 3篇张云飞
  • 2篇于珂
  • 2篇张承韶
  • 2篇李强
  • 2篇陈修福
  • 1篇樊沛
  • 1篇段以祥
  • 1篇胡光亮
  • 1篇刘中浩
  • 1篇宋修军
  • 1篇宫明智
  • 1篇臧全金
  • 1篇贺西京

传媒

  • 6篇中国骨伤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与传统脊柱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病例回顾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2000年10月至2009年12月应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和传统脊柱前路手术治疗的4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胸腔镜辅助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19~76岁,平均41.4岁。传统手术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20~74岁,平均39.3岁。两组患者均行伤椎椎管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前路内固定术。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6~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伤椎椎管侵占率的下降值、Cobb角矫正度、Cobb角丢失度、ASIA评分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椎管侵占率的下降值、Cobb角的矫正度、Cobb角的丢失度、ASIA评分改善级数传统手术组分别为:(150.0±19.4)min、(970.0±72.0)ml、(35.5±6.4)%、(25.1±4.8)°、(1.0±0.7)°、(1.8±0.9)级;胸腔镜辅助组分别为(170.0±20.8)min、(650.0±65.4)ml、(33.2±8.0)%、(23.6±5.4)°、(1.1±0.8)°、(2.0±1.1)级。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术后伤椎椎管侵占率的下降值、Cobb角的矫正度、Cobb角的丢失度、ASIA评分改善级数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融合率均为100%。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与传统脊柱前路手术相比,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手术创伤小,疗效相似,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彭明曹新峰彭国栋马晓程
关键词:胸腔镜脊柱骨折
全椎板切除后椎板重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观察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后采用硬膜外植骨重建椎板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术后3个月)及中期(术后>1年)疗效。方法:选择22例中重度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行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男12例,女10例;年龄55~76岁,平均65.8岁;病变节段为L3-S1,包括单节段(6例)、双节段(13例)、三节段(3例)。全椎板切除后在切除椎板间硬膜外植骨重建椎板。随访时间1~3年,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JOA评分从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情况及膀胱功能等方面对疗效进行评价,并通过影像学检查测量椎管矢状径变化。结果:22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下腰痛评分分别为(5.3±1.6)、(23.2±2.0)、(22.9±2.4)分;术后3个月优18例,良3例,可1例;末次随访优17例,良3例,可2例。狭窄节段术前椎管矢状径为(6.8±0.9)mm,术后3个月为(17.6±2.5)mm,末次随访时为(16.9±1.8)mm。经统计学检验,JOA评分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椎管矢状径改变椎板重建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椎板重建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影像学变化:末次随访时的CT片示椎管无狭窄,神经根、硬膜囊无压迫,椎板重建后骨质已大片融合,未发现明显的骨质吸收,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情况。结论:椎板切除后椎板间植骨重建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以同时达到充分减压和脊柱生物力学稳定,能有效预防术后瘢痕压迫和粘连形成椎管再狭窄,中早期疗效满意。
林勇赵永生历强彭国栋
关键词:椎管狭窄椎板切除术外科手术
后路寰枢椎术中侧壁定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侧壁定位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对13例寰枢椎脱位患者根据寰枢椎椎弓根的下壁或上壁和内侧壁定位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结果均成功置钉,影像学显示螺钉位置良好。术后随访所有患者症状均改善。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侧壁定位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能够准确定位寰枢椎椎弓根进钉点和进钉角度,螺钉置入安全、可靠。
林勇历强赵永生彭国栋
关键词:寰枢椎脱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术中双壁定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术中双壁定位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采用双壁定位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12例齿状突骨折,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8~62岁,平均37.9岁。按Anderson分类:Ⅱ型10例,Ⅲ型2例。新鲜骨折脱位9例,陈旧性骨折脱位3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枕部疼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9例伴有脊髓损伤症状和体征,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C级4例,D级5例。术中经寰椎下壁、内壁,枢椎上壁、内壁定位后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12例患者术中无椎动脉、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X线和CT扫描显示所有寰枢椎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植骨融合,无螺钉断裂、松动。所有患者枕颈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9例伴有神经损伤者按ASIA分级:C级1例,D级2例,E级6例。结论:术中双壁定位操作简单,寰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和进钉角度准确,可安全置入椎弓根镙钉并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林勇历强赵永生彭国栋
关键词:寰椎齿状回脱位
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介绍髋臼旋转截骨术 (RAO)治疗髋臼发育不良 (DDH)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 2 4例 2 8髋DDH施行RAO ,按将CE角矫正至 3 0°的术前设计 ,在距髋臼缘 2 0cm处做穹隆状截骨 ,将髋臼向前外下方旋转 ,交叉克氏针固定。本组中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OAH)前期 4髋 ,早期 15髋 ,进展期 9髋 ,平均CE角 16 4° ,Sharp角 48 6° ,AHI 3 3 8%。结果 :经平均 3年 2个月随访 ,平均疼痛增加 2 3 6分 ,步行能力增加 2 6分 ,关节活动范围增加 0 4分 ,生活工作障碍程度增加 2 4分 ,CE角增加 16 7° ,Sharp角减少 16 6° ,AHI增加 48 8%。原疼痛、跛行症状均缓解 ,恢复正常劳动及工作。共出现并发症 2例 ,大转子固定螺钉松脱 1例 ,轻度臀中肌无力步态 1例。结论 :RAO手术可矫正头臼间异常的匹配关系 ,使头臼间的应力分布均匀 ,避免或延缓OAH的发生和发展 ,对髋关节的骚扰小 ,截骨处易愈合 ,是治疗DDH合并早。
段以祥张洪佑郭传友于珂彭国栋历强
关键词:截骨术髋臼发育不良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47例,患者年龄平均77.8岁(70-95岁)。术后随访5~48个月,平均22.3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法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5例术后4周内死亡。28例术后1周下地行走。无髋关节脱位和无菌性松动发生。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4例。1例发生髋臼磨损,5例术后双下肢长度略有差异。术后1年采用Harris评分,优15例,良13例,优良率80.9%。结论 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彭国栋林勇历强
关键词:高龄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
大块髂骨重建胫骨平台治疗胫骨髁劈裂塌陷骨折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严重劈裂塌陷的手术方法。方法自1998年8月-2003年3月,采用大块髂骨重建胫骨平台治疗胫骨髁劈裂塌陷骨折31例,其中男24例,女7例;年龄24~62岁,平均36岁。根据Schatzker分类Ⅱ型劈裂塌陷型21例,Ⅲ型单纯中央塌陷型6例,Ⅳ型内髁骨折4例。将塌陷的关节面撬起复位至平整后取自体大块髂骨在其下方约1.0cm处水平插入,并在下方再用髂骨块垂直支撑,在关节面下重建坚实可靠的支持平台,然后用AO支持钢板支撑固定,术后石膏固定6周进行功能锻炼,12周后逐步下地负重。结果随访1~5年,根据Merchant标准综合分析优19例,良8例,中4例。结论利用大块髂骨关节面下支撑既可充填缺损,又可构筑可靠的支持平台,保证了关节面的平整和高度;AO支撑钢板固定牢固,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疗效满意。
彭国栋林勇张云飞历强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移植
肱骨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与体会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有移Neer分型两部分、三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用髓内钉治疗的2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Neer分型两部分骨折12例,三部分骨折9例。
张承韶于珂李强陈修福彭国栋
关键词:肱骨近端髓内钉
经皮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比较经皮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4例(68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单侧入路组(33例)与双侧入路组(31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obb角、手术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术前、术后24h、术后3个月,单侧入路组VAS评分分别为(8.42±1.33)、(2.21±1.67)、(2.09±1.58)分,Cobb角分别为(31.24±9.12)°、(14.21±9.21)°、(14.43±9.36)°;双侧入路组VAS评分分别为(8.36±1.52)、(2.13±1.80)、(2.00±1.71)分,Cobb角分别为(30.84±8.77)°、(13.94±8.87)°、(14.07±9.87)°,两组患者术后24h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且两组同一时段VAS评分、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人路组和双侧入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5.00±8.76)、(72.00±9.3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与术者接受的x线辐射小等优点,且可以达到和经皮双侧椎弓根人路椎体后凸成形术相似的疗效。
曹新峰彭国栋彭明马晓程
关键词:脊柱骨折COBB角椎体后凸成形术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50
2007年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0年6月至2006年9月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的273例资料完整的胸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骨折类型、植骨融合方式、是否使用横杆以及内固定取出时间对椎弓根螺钉断裂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22例,椎弓根螺钉断裂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19.9个月,大多(19/22)在取内固定物前复查X线片时发现。断钉发生率:爆裂型骨折患者(13/76)显著高于压缩型骨折(6/132)和骨折脱位型患者(3/65)(P<0.01);椎间植骨组(1/25)和后外侧植骨组(7/110)显著低于未植骨组(7/70)(P<0.05);未使用横杆组(8/49)显著高于使用横杆组(14/224)(P<0.05);术后12个月以上取出内固定组(9/97)高于6 ̄12个月取出内固定组(6/169)(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断裂可能与手术方式选择不当、植骨融合不当、未正确使用横连杆、内置物取出过迟有关。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有效植骨融合、合理使用横杆以及及时取出内固定可有效防止椎弓根螺钉断裂发生。
历强贺西京王斌彭国栋樊沛臧全金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