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油藏
  • 3篇油田
  • 2篇性能评价
  • 2篇弱凝胶
  • 2篇弱凝胶体系
  • 2篇凝胶体
  • 2篇凝胶体系
  • 2篇微观结构
  • 2篇高盐油藏
  • 2篇八面河油田
  • 2篇成胶
  • 1篇油藏动态
  • 1篇油藏动态分析
  • 1篇油藏精细
  • 1篇油藏数值
  • 1篇油藏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驱储量
  • 1篇热采
  • 1篇热采开发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5篇彭利
  • 2篇李睿姗
  • 2篇杨卫
  • 2篇何建华
  • 1篇方栋梁
  • 1篇代士郁

传媒

  • 3篇内江科技
  • 1篇科技创业月刊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花101块CO_2混相驱方案优化被引量:2
2010年
花101块为中、低渗透断块油藏,具有良好的CO2混相驱地质条件,室内CO2混相驱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花场油田花101块无论是早期注CO2,还是水驱后注CO2均可大幅提高采收率。
彭利代士郁刘菊
关键词:CO2混相驱采收率
高盐油藏复合交联剂弱凝胶体系成胶动态研究与应用
2010年
采用多羟甲基化合物与有机锆复配研制了新型复合有机交联剂DQ-1弱凝胶体系,综合运用图像分析系统、激光粒度仪、原子力显微镜、环境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聚合物与DQ-1交联过程中颗粒粒径变化特征与微观结构形态。结果表明,成胶突变前(第一阶段),体系粘度和模量与相应的聚合物溶液无明显差别,但体系中的凝胶颗粒尺寸及颗粒数量随交联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变粗。选取八面河油田面4块M4井开展了单井调驱试验,现场跟踪分析表明交联聚合物注入后,压力由注聚前的负压吸水上升至9.5MPa,转水驱后压力稳定在6-6.5MPa,吸水剖面变得相对均衡。对应油井单井日增油最高达4.9t/d,含水下降最大幅度达到10.2%,显示出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彭利李睿姗何建华杨卫
关键词:微观结构性能评价
八面河油田面19-6井区热采开发合理井距研究
2011年
面19-6井区为高孔、高~特高渗普通稠油Ⅱ类油藏,具有良好的热采地质条件,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确定了区块热采开发的合理井距,对区块的合理、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方栋梁彭利
关键词:热采数值模拟井距
王场油田潜4^3低渗透油藏精细调整研究
2013年
本文针对王场油田潜43低渗透油藏各小层井网完善程度差,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低,各小层层间物性差异大,储量动用不均衡等问题,在地质再认识和油藏动态分析基础上,根据储层的沉积条件、储层构造、物性好坏、裂缝发育程度、水驱后储层参数变化规律等进行区带精细划分,以新的开发区带为单元开展油藏数值模拟,制定王场潜43中高含水期合理开发调整技术政策界限,指导油藏调整,实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通过调整改善了潜43油藏开发效果。
彭利
关键词:王场油田油藏动态分析储层构造油藏数值模拟水驱储量
高盐油藏复合交联剂弱凝胶体系成胶动态研究与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多羟甲基化合物与有机锆复配研制了新型复合有机交联剂DQ-1弱凝胶体系,综合运用图像分析系统、激光粒度仪、原子力显微镜、环境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聚合物与DQ-1交联过程中颗粒粒径变化特征与微观结构形态。结果表明,成胶突变前(第1阶段),体系粘度和模量与相应的聚合物溶液无明显差别,但体系中的凝胶颗粒尺寸及颗粒数量随交联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变粗。5.5d内平均粒径由0.94μm增加到5.6μm,相区占有率由3.66%上升至62.28%。成胶突变后(第2阶段),颗粒粒径分布在几微米至数十微米的范围,所形成的凝胶为含颗粒的网状结构。根据这一成胶动态结构变化规律,选取八面河油田面4块面4井开展了单井调驱试验,现场跟踪分析表明交联聚合物注入后,压力由注聚前的负压吸水上升至9.5MPa,转水驱后压力稳定在6~6.5MPa,吸水剖面变得相对均衡。对应油井单井日增油最高达4.9t/d,含水下降最大幅度达到10.2%,显示出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彭利李睿姗何建华杨卫
关键词:微观结构性能评价八面河油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