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代智

作品数:200 被引量:539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2篇期刊文章
  • 82篇会议论文
  • 1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0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7篇细胞
  • 65篇烧伤
  • 27篇小鼠
  • 27篇创面
  • 25篇烫伤
  • 24篇巨噬细胞
  • 22篇伤患者
  • 22篇烧伤患者
  • 17篇严重烫伤
  • 17篇烧伤后
  • 16篇角质
  • 16篇角质形成
  • 15篇蛋白
  • 15篇角质形成细胞
  • 14篇耐药
  • 13篇真皮
  • 13篇微粒皮
  • 12篇人角质形成细...
  • 11篇愈合
  • 10篇淋巴

机构

  • 19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8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重庆市涪陵中...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贝尔法斯特女...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遵义医学院附...
  • 1篇解放军42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阿伯丁大学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200篇彭代智
  • 100篇周新
  • 91篇刘敬
  • 36篇黄文华
  • 30篇王勇
  • 27篇董征学
  • 25篇王丽华
  • 25篇刘小玲
  • 24篇郑必祥
  • 24篇吴军
  • 22篇何斌
  • 21篇黎鳌
  • 20篇舒文婷
  • 19篇林恒
  • 18篇罗高兴
  • 17篇周灵
  • 16篇左海斌
  • 15篇黄跃生
  • 14篇严泉
  • 13篇陈博

传媒

  • 31篇中华烧伤杂志
  • 21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中华医学会烧...
  • 6篇第十届全国烧...
  • 6篇2013年全...
  • 5篇免疫学杂志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5篇现代生物医学...
  • 5篇第八届全国创...
  • 5篇第八届全国烧...
  • 4篇医药导报
  • 4篇第八届全国创...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华整形烧伤...
  • 3篇中华损伤与修...
  • 3篇第八届西南五...
  • 3篇全国烧伤创面...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19篇2013
  • 20篇2012
  • 18篇2011
  • 12篇2010
  • 18篇2009
  • 3篇2008
  • 20篇2007
  • 10篇2006
  • 11篇2005
  • 11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 8篇2001
  • 4篇2000
  • 5篇1999
  • 2篇1998
2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烧伤病人血清微量元素和转运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正>对15例严重烧伤病人(烧伤面积≥30%)血清锌、铜、铁及其转运蛋白的同步动态观察发现,烧伤后血清微量元素和转运蛋白均显著降低,锌、铜和铁分别于伤后1周、3周左右恢复正常,而白蛋白、铜蓝蛋白和转铁蛋白的降低持续较久。...
彭代智汪仕良黎鳌
文献传递
自异体微粒皮混合移植的优化比例研究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自异体微粒皮混合移植后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以雄性 Wistar大鼠为供体,在雌性SD大鼠背部建立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 10只:(1)异体皮组,移植面积扩张比为10:3的异体微粒皮。(2)自体皮组,移植面积扩张比为10:1 的自体微粒皮。(3)混合1组,自异体微粒皮移植面积扩张比各为10:1。(4)混合2组,自异体微粒皮移植面积扩张比分别为10:1和10:3。于移植术后2、3、4周对各组大鼠创面进行外观和组织学观察,数码相机照相后运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创面愈合率和创面收缩率,并进行各组间的比较。结果 (1)异体皮组大鼠创面随着排斥反应发生,除创缘有新生表皮向内爬行外均为肉芽创面;自体皮组阅微粒皮数量偏少,术后2周仍有部分为肉芽创面;两个混合移植组术后2周创面基本上皮化。(2)移植后各组创面真皮内有不同程度的血管扩张和单个核细胞浸润,在异体皮组和混合2组中更加明显, 自体皮组及混合1、2组大鼠创面的表皮层明显增厚。(3)异体皮组移植后2-4周,随着排斥反应的发生,其创面愈合率明显下降。移植后3周,自体皮组创面愈合率为(55±26)%,明显低于混合1、2 组的(88±6)%和(76±10)%(P<0.05或0.01)。(4)移植后3周,混合2组创面收缩率为(69± 7)%,高于异体皮组[(58±11)%],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比例的自异体微粒皮混合移植,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当两者移植面积扩张比均为10:1时,具有较好的促创面愈合效果。
林恒彭代智严泉董征学岳海岭李芳周新刘敬
关键词:创面愈合
严重烫伤后补体活化的动态变化及对巨噬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2000年
目的 观察严重烫伤后血浆补体趋化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巨噬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以进一步了解它们在伤后免疫紊乱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小鼠 18%TBSAⅢ度烫伤模型 ,分为正常对照组、去补体对照组、各时相烫伤组及去补体烫伤组 ,检测各组血浆的趋化活性 ,以各组血浆培养腹腔巨噬细胞 (PMф)并检测其一氧化氮 (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产量。  结果 烫伤后血浆中补体的趋化活性在伤后 30min迅速增高 ,6h达到高峰 ,2 4h开始下降 ;烫伤组血浆使PMф产生更多的NO和TNFα。 结论 烫伤后补体迅速活化并激活巨噬细胞 。
胡远兵彭代智黄文华黎鳌周新
关键词:严重烫伤血浆免疫紊乱小鼠
基因修饰角质形成细胞及角质形成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2008年
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是构成皮肤表皮的主要细胞,其中的角质形成干细胞(keratinoeyte stem cell,KSC)在表皮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KC尤其是KSC特性的深入了解,其分离培养技术的日益成熟,各种基因修饰方法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目的基因被用于修饰KC及KSC。目前,基因修饰的KC及KSC已被广泛用于皮肤创面修复、
罗海水彭代智
关键词:角质形成细胞基因修饰干细胞皮肤表皮CELL
严重烫伤后巨噬细胞膜蛋白GTP酶活性变化及补体对其影响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观察严重烫伤后巨噬细胞膜蛋白GTP酶活性变化及补体对它的影响 ,探讨它在烧伤后巨噬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 18%TBSAIII度烫伤模型 ,分为正常组、去补体对照组、各时相烫伤组以及用眼镜蛇毒素因子预先体内耗竭补体再烫伤组 ,取腹腔巨噬细胞 ,分离膜蛋白 ,以r 32p GTP为反应底物 ,通过液相闪烁计数检测其GTP酶活性。结果 腹腔巨噬细胞膜蛋白GTP酶活性在严重烫伤后 6h开始升高 ,72h仍处于高峰 ;去补体后再烫伤 ,则GTP酶活性显著低于烫伤对照组。
胡远兵彭代智黄文华
关键词:GTP酶腹腔巨噬细胞烫伤补体
烧伤免疫的研究进展
我国烧伤免疫的研究经过许多学者几十年来的不懈努力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烧伤免疫功能紊乱发生机制中的始动因素、免疫细胞功能紊乱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下面分别从烧伤后免疫功能改变的现象、病因学分析...
彭代智
人CCL20基因特异性shRNA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测序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以人CCL20基因为靶基因,设计CCL20基因特异性的小干扰RNA(siRNA),构建其短发夹RNA(shRNA)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进行测序鉴定。方法设计并合成人CCL20基因特异性的DNA寡核苷酸,连接到经SpeⅠ和SalⅠ双酶切线性化的pHSER dsRNA GFP SIN质粒上,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菌落、扩增后提取质粒,进行DNA测序鉴定。结果将合成的两对人CCL20基因特异性DNA寡核苷酸序列退火后,分别克隆到线性化的pHSER dsRNA GFP SIN载体质粒上。在氨苄青霉素培养基条件下,筛选出相应的阳性菌落,经DNA测序鉴定确实为所需序列。结论构建成功了2对人CCL20基因特异性shRNA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可进一步用于干扰CCL20基因的mRNA转录,从而为制备CCL20基因表达抑制型的人角朊干细胞奠定基础。
董征学彭代智刘敬周新田易李芳严泉林恒王勇周光前
关键词:RNA干扰慢病毒表达载体
严重烫伤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功能受抑的胞内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后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功能受抑的胞内信号转导分子机制 ,并分析导致该改变的信号流“瓶颈”。方法 检测伤后早期 ( 2~ 168h)T细胞胞浆蛋白酪氨酸激酶(PTK)、蛋白激酶C(PKC)、肌醇磷脂特异性磷脂酶C (PI PLC)的活性改变和胞浆游离钙浓度变化 ,观察伤后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功能及白细胞介素 (IL) 2、IL 10分泌活性 ,分析各信号转导分子活性改变在导致伤后T细胞功能受抑中的作用。结果 胞浆PI PLC活性伤后 12h明显受抑( 13.89± 0 .12 ) μmol·mg-1·min-1,对照组 ( 16.5 2± 0 .48) μmol·mg-1·min-1,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伤后 168h恢复 ( 15 .2 6± 0 .12 ) μmol·mg-1·min-1;胞浆Ca2 +伤后 12h明显降低 (P <0 .0 5 ) ,显著降低持续到伤后 168h ;胞浆PTK活性升高 ,但仅伤后 12h升高显著 ( 34 .32± 4.2 2 )pmol·mg-1·min-1( P <0 .0 5 ) ;PKC活性呈现先升高 ( 2~ 12h)后降低 ( 2 4~ 168h)的双向改变。结论 PI PLC活性受抑 ,胞浆游离Ca2 +降低是伤后T细胞功能受抑的重要原因 ,胞浆PTK、PKC活性升高可能是对伤后T细胞胞外活化信号内流衰减的补偿。
郑峻松吴军彭代智肖光夏黎鳌李招权潘瑾
关键词:T淋巴细胞信号转导脾脏小鼠免疫功能紊乱
猪中性粒细胞抑菌蛋白的分离及对细菌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提取、分离、纯化、高效高活性杀烧伤创面病原菌的猪血中性粒细胞防御素。方法 用 5 %乙酸提取猪血中性粒细胞溶酶体可溶性成分 ,经制备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化猪中性粒细胞防御素 ,用SDS PAGE检测防御素的分子质量 ,以体外杀烧伤创面白色念珠菌试验、体外抑制烧伤创面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生长作用检测其活性。结果 可从提取物中纯化出 7种多肽 (ND1、ND2、ND3、ND4、ND5、ND6、ND7) ,它们的分子质量在 2 80 0~ 680 0之间。体外杀白色念珠菌试验和体外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的生长作用证实 ,ND1、ND2有高效杀菌活性 ,ND3也有较强的杀菌活性。结论 通过猪血中性粒细胞的分离、纯化 。
罗中华蔡绍丽彭代智刘敬周新黄文华
关键词:烧伤中性粒细胞防御素猪血
烧伤后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1992年
本文概述了烧伤后TNFα,IL-1,IL-6,IL-2,IFNγ,CSF 等细胞因子的变化,说明它们在烧伤后的免疫功能紊乱中起重要作用,并且是烧伤后感染、休克、脏器损害以及高代谢的重要介质。重组细胞因子在烧伤后免疫和感染研究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彭代智黄文华黎鳌
关键词:烧伤细胞因子
全文增补中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