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骏鹏 作品数:29 被引量:97 H指数:6 供职机构: 同济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理学 天文地球 更多>>
净水厂常规与深度处理工艺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控制研究 被引量:10 2016年 以东太湖原水和X净水厂为研究对象,选择了可同化有机碳(AOC)、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和细菌再生长潜力(Bacterial Regrowth Potential,BRP)为生物稳定性的评判指标,探讨了净水厂常规与深度处理工艺对水中生物稳定性的贡献。结果表明:各处理单元对AOC、BDOC和BRP有不同的去除效果,预臭氧、主臭氧和后加氯工艺会引起AOC、BDOC和BRP的升高;混凝沉淀、砂滤和BAC工艺对AOC、BDOC和BRP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常规工艺出厂水中AOC比深度处理工艺平均低10.10%,BDOC与BRP均值分别高出43.38%与25.95%。因此,在运行中应注重混凝沉淀工艺和臭氧工艺的管理与控制。 华伟 张雪 张骏鹏 钱林 汤帅冰 李伟英 蒋福春关键词:饮用水 生物稳定性 可同化有机碳 分枝杆菌在建筑供水系统中的存在水平与控制技术研究 2018年 城市供水系统安全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建筑供水系统(building water supply system, BWSS)作为城市供水最后一个环节,其水质安全日益受到重视。新型条件致病菌之一的分枝杆菌作为氯消毒管网中的优势菌种,具有耐热、抗消毒剂的特征,能在建筑供水系统中长期生存,并通过空气、皮肤等途径侵入人体,引发人体健康隐患。相比于建筑给水系统,分枝杆菌在热水系统中更易繁殖。研究表明淋浴热水是导致非结核分枝杆菌疾病的感染源之一,分枝杆菌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威胁不容忽视。对建筑供水系统中分枝杆菌的检测方法、存在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并总结了相关控制技术,为建筑供水水质安全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一定参考。 黄圣洁 李伟英 张骏鹏 徐心远 陈俊宇 王晓芳关键词:分枝杆菌 控制技术 一种给水管网微生物试验小试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给水管网微生物试验小试装置,装置主要包括水箱(28)、进水干管(30)、出水干管(29)和支管a(25)、支管b(26)、支管c(27)。水箱(28)与进水干管(30)相串联,支管a(25)、支管b(26)... 李伟英 王峰 许晨 刘瑶 钱林 李文明 乔羽 石恬恬 张骏鹏文献传递 可同化有机碳(AOC)检测方法的对比 2019年 水中可同化有机碳(AOC)浓度与异养菌总数(HPC)密切相关,高AOC含量会加速细菌的生长,由此引发水质劣变等问题。文中对比了平板涂布法、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纯菌接种与流式细胞术+土著菌接种检测AOC的方法,流式细胞术计数获得的P17、NOX和土著细菌标准曲线的判定系数R^2分别为0.729、0.957、0.921;平板涂布计数法的P17、NOX和土著细菌标准曲线的判定系数R^2分别为0.714、0.917、0.156。相较于平板涂布法,流式细胞术所测得的AOC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较好,所测结果稳定,且可对水中的全部细菌进行计数,克服了传统平板涂布法仅可检测水中活的且可培养的细菌的缺陷;在此基础上,使用土著细菌接种所表征的结果客观反映了水中细菌的存在状况。鉴于其计数快捷、可大批量检测、可区别计数、培养周期短,且误差小的特点,流式细胞术+土著菌接种检测AOC方法可为供水管理部门评判水质生物稳定性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持。 徐心远 李伟英 周艳彦 张骏鹏 陈继平关键词:可同化有机碳 流式细胞术 自来水厂反冲洗废水生物稳定性及回用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自来水厂中砂滤及活性炭工艺的反冲洗废水量大,具有循环利用的价值。然而,反冲洗废水中浊度、氨氮、COD_(Mn)、DOC、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可同化有机碳(AOC)等对水质安全造成隐患。以南方某水厂(采用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的砂滤池与炭池反冲洗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反冲洗废水水质的化学与生物特性,评价其回用价值。结果表明,回用水浊度明显高于原水,氨氮、COD_(Mn)、DOC含量无明显变化,BDOC浓度(砂滤池平均值0.638mg/L,炭池平均值0.447mg/L)高于原水中浓度(平均值0.331 mg/L);AOC浓度(砂滤池93.18μg/L,炭池97.78μg/L)低于原水中浓度(平均值106.36μg/L)。水温与回用水的生物稳定性具有较好的相关特性。研究建议可充分回收利用反冲洗废水,减少水厂的自用水量,为水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施诺 李伟英 张骏鹏 钱林 周艳彦 翁伟鹏 王峰 慕杨关键词:反冲洗废水 回用 生物稳定性 臭氧-生物活性炭 不同预处理与超滤膜组合工艺对水质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18年 探讨4种不同预处理工艺与超滤膜技术组合工艺(工艺1:原水+预臭氧+超滤;工艺2:原水+预臭氧+混凝沉淀+超滤;工艺3:原水+预臭氧+混凝沉淀+砂滤+超滤;工艺4:原水+预臭氧+混凝沉淀+砂滤+后臭氧+活性炭+超滤)对微生物的去除贡献。试验表明:四种组合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均达到99.5%以上,出水浊度低于0.1 NTU;工艺4出水的DOC、COD_(Mn)和UV_(254)含量分别为2.747、1.73 mg/L和0.013 cm^(-1),对DOC、COD_(Mn)和UV_(254)的去除率最大分别为32.77%、58.81%和77.97%;工艺4出水的AOC含量为88.59μg乙酸碳/L,出水BDOC含量为0.189 mg/L,对BDOC去除率最大。综合评价4种工艺出水水质化学指标和生物稳定性指标,选择工艺4(原水+预臭氧+混凝沉淀+砂滤+后臭氧+活性炭+超滤)组合工艺,效果最好,研究成果可为保障给水厂出厂水和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提供理论参考。 吴璇 李伟英 张骏鹏 亓万琦 汤帅冰 赵吉 吴健关键词:预处理 生物稳定性 可同化有机碳 净水工艺 一种小管径给水管管壁生物膜取样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管径给水管管壁生物膜取样装置,包括生物膜取样管(1)、卡箍(3)、密封垫片(6)以及闸阀(2),所述的生物膜取样管(1)两端与给水管相连,连接处用卡箍(3)固定且用密封垫片(6)密封,所述的闸阀(2)安装... 李伟英 王峰 钱林 许晨 刘瑶 乔羽 李文明 石恬恬 张骏鹏文献传递 广州市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 被引量:21 2014年 饮用水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来源于水源水受到的环境污染或是在净化消毒工艺处理工程中反应产生的副产物,可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人口和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带来了包括饮用水安全在内的诸多严重的社会和环境问题。虽然饮用水中VOCs的研究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目前对广州市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本文在广州市中心城区选取15个不同位置的采样点进行了自来水水样采集,并利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系统分析技术测定水中VOCs的种类和三卤甲烷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广州市中心城区的自来水中VOCs有20种,以三卤甲烷(THMs)和芳香烃类为主,占了所检出的物质总量的78%以上。THMs中四种化合物(氯仿、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溴仿)的检出率达100%,总三卤甲烷的平均质量浓度为46.46μg·L-1,最大值为53.31μg·L-1,最小值39.91μg·L-1。根据2006版国家饮用水标准,四种三卤甲烷质量浓度均低于标准限值,符合标准要求。对市面上一般的瓶装水的研究发现,瓶装水中三卤甲烷的质量浓度非常低,总三卤甲烷平均质量浓度仅为1.47μg·L-1,约是自来水中质量浓度的1/30。为了解温度及煮沸对自来水中THMs质量浓度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结果发现加热至沸腾过程中,THMs质量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而沸腾后THMs骤降,煮沸5 min可降低水中约95%的THMs,接近瓶装水中THMs质量浓度。 刘祖发 刘嘉仪 张骏鹏 邓哲 卓文珊 张洲 王新明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 三卤甲烷 饮用水 温度 中空纤维超滤膜错流过滤膜污染的CFD模拟 2017年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 Multiphsics中的自由流动、达西定律以及物质传递耦合膜阻力公式,建立中空纤维膜的膜污染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并通过实验室小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过滤初期,膜通量的快速下降是由于污染物质吸附作用在膜表面快速累积而引起的,随后,由于污染物质吸附达到动态饱和,同时滤饼层尚未形成,总阻力系数增长缓慢,因而通量下降亦较缓慢;最后,随着过滤的进行,已累积的污染物质在膜表面分布趋于均匀,滤饼层基本形成,此阶段通量下降较为明显。模型可准确地预测中空纤维超滤膜膜通量的变化,解析膜内污染物质浓度分布及其浓差极化层厚度动态变化,为研究膜内物质浓度分布可视化提供手段。 慕杨 李伟英 张骏鹏 亓万琦 华伟 向嫄 刘瑶关键词:中空纤维超滤膜 膜污染 膜通量 膜阻力 城市给水管网细菌再生长营养元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017年 通过对南方某市给水管网10个取样点的水质分析,研究了细菌再生长所需的碳、磷浓度的临界值,利用可同化有机碳(AOC)和生物可利用磷(MAP)两个生物稳定性指标对该给水管网微生物生长的限制性营养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管网水中细菌再生长所需碳和磷的临界值分别为300μg Ac^--C/L和5μg PO_4^(-)P/L。10个取样点在春、夏、秋、冬四季的AOC_(1P)相较于AOC_1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59%、3.64%、2.42%和43.42%,MAP_(1C)相较于MAP_1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6.11%、54.92%、60.83%和7.67%。在春、夏、秋三季,AOC_(1P)>AOC_1,MAP_(1C)≈MAP_1;在冬季,AOC_(1P)≈AOC_1,MAP_(1C)>MAP_1,表明管网各取样点水中细菌的再生长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受到碳元素限制,而冬季管网各取样点水中细菌的再生长受到磷元素的限制。研究成果可为保障给水管网供水的生物稳定性提供理论参考。 汤帅冰 李伟英 周艳彦 张骏鹏 李文明 陈俊宇关键词:生物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