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颖纯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基金中日国际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介孔
  • 4篇介孔碳
  • 3篇有序介孔
  • 3篇有序介孔碳
  • 2篇酸铜
  • 2篇硝酸
  • 2篇硝酸铜
  • 2篇氯化
  • 2篇氯化钯
  • 2篇纳米
  • 2篇金属
  • 2篇金属纳米
  • 2篇金属纳米颗粒
  • 2篇基质
  • 2篇二甲基乙酰胺
  • 2篇粉末材料
  • 2篇复合基质
  • 2篇高比表面
  • 2篇比表面
  • 1篇营养化

机构

  • 8篇同济大学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8篇张颖纯
  • 4篇范建伟
  • 4篇冉献强
  • 4篇王晓敏
  • 4篇杨建平
  • 4篇白楠
  • 2篇张伟贤
  • 2篇腾玮
  • 2篇滕玮
  • 1篇李建华
  • 1篇刘一源
  • 1篇李少林
  • 1篇姜德刚
  • 1篇黄亮亮
  • 1篇蒋科
  • 1篇张芬
  • 1篇王伟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一种简易测量铁材料中零价铁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简易测量铁材料中零价铁含量的方法。该方法选用三价铁离子测量铁材料中零价铁含量,包括配制三价铁离子溶液,调节初始pH值,加入络合剂或螯合剂调节反应速度,调节反应温度及其他环境条件,向混合溶液加入待测试铁材料,...
李少林雷轰刘一源张颖纯
文献传递
崇明岛“闸控型”河网水体富营养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13年
为研究崇明岛"闸控型"河网水体富营养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以2010年各季节崇明岛河网水质数据为基础,探讨了环境因子与藻类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崇明岛河网水环境中营养盐水平较高,氮污染尤为严重.长江引水进入岛内河网水环境后,营养盐(除SiO3-Si)、Chl.a含量和营养状态都出现了明显的升高.与长江引水相比,河网内藻类群落Chl.a贡献比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硅藻比例的下降以及蓝藻和绿藻比例的上升.尽管水温、pH、浊度以及营养盐中的TN、TP、NO3--N、DOC的变化均与Chl.a含量显著相关,但藻类群落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存在较大差异.蓝藻的增加主要与水温和TP含量的升高有关;绿藻与TN、NO3--N的关系最为密切;硅藻的变化只与浊度存在明显正相关,营养盐并不是硅藻生长的促进因子.
张颖纯姜德刚李建华
关键词:河网富营养化营养状态环境因子
一种用于去除水中大分子肝毒素的介孔碳有机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含量介孔碳有机复合基质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合成高比表面的有序介孔碳粉末材料;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添加剂,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与聚偏氟乙烯(PVDF)混合搅拌得到纯铸膜液;加入介孔碳粉末,经过充分搅拌,...
张伟贤滕玮范建伟冉献强杨建平张颖纯白楠陈旺源王晓敏勾晓
一种金属纳米颗粒均匀嵌入孔壁结构的有序介孔碳电催化剂的可控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金属纳米颗粒均匀嵌入孔壁结构的有序介孔碳及其可控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1)配置氯化钯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2)将介孔氧化硅材料SBA‑15浸渍于步骤(1)所得的溶液中,搅拌后,过滤、洗涤、干燥;(3...
范建伟陈旺源冉献强腾玮杨建平王晓敏勾晓张颖纯白楠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去除水中大分子肝毒素的介孔碳有机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含量介孔碳有机复合基质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合成高比表面的有序介孔碳粉末材料;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添加剂,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与聚偏氟乙烯(PVDF)混合搅拌得到纯铸膜液;加入介孔碳粉末,经过充分搅拌,...
张伟贤滕玮范建伟冉献强杨建平张颖纯白楠陈旺源王晓敏勾晓
文献传递
一种金属纳米颗粒均匀嵌入孔壁结构的有序介孔碳电催化剂的可控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金属纳米颗粒均匀嵌入孔壁结构的有序介孔碳及其可控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1)配置氯化钯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2)将介孔氧化硅材料SBA-15浸渍于步骤(1)所得的溶液中,搅拌后,过滤、洗涤、干燥;(3...
范建伟陈旺源冉献强腾玮杨建平王晓敏勾晓张颖纯白楠
文献传递
东苕溪中下游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被引量:3
2013年
于2009年10月和2010年5月在东苕溪中下游河段采集沉积物样品34个,测定了沉积物中As、Cd、Cr、Cu、Hg、Ni、Pb和Zn的含量,并用地积累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Hg和Ni含量属于国家一级土壤标准;Cr、Cu、Pb、Zn含量基本属于国家一级至二级土壤标准;2009年As含量属于国家一级至二级土壤标准,2010年As含量属于国家二级至三级土壤标准;Cd污染最严重,属于国家三级土壤标准。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对东苕溪中下游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Cd污染最严重,As次之,Cr污染最轻;东苕溪中下游河段76.5%的样品重金属浓度具有增大的趋势。
蒋科黄亮亮张颖纯张芬
关键词:重金属沉积物污染评价
纳米零价铁颗粒除磷反应机理被引量:14
2015年
从溶液化学与固相表征两方面对纳米零价铁(NZVI)去除水中磷酸根(PO3-4)的机理进行初步探究。分别研究不同初始p H值、溶解氧(DO)对NZVI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环境(p H为3.0~7.0)有利于NZVI除磷,且初始p H值越低,磷去除率越高;好氧环境较厌氧环境更利于磷的去除,DO>8.0 mg/L时对磷酸根的去除率是厌氧条件(DO<0.1 mg/L)下的2倍。采用Na OH对反应后含磷NZVI进行解析,发现磷解析率不到30%,说明吸附并非NZVI除磷惟一作用机理。微米铁、NZVI和Ca(OH)2等7种不同去除材料中以Ca(OH)2的共沉淀作用去除率最大(99.9%),NZVI次之(87.2%),表明NZVI除磷机理中还存在共沉淀作用。采用多种固相表征手段对NZVI除磷前后进行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反应后出现不规则颗粒;X射线衍射(XRD)表明Fe3(PO4)2是主要反应产物;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未发现磷被还原成低价态。研究表明,NZVI可有效去除水中磷酸根,主要去除机理包括:NZVI对磷酸根的吸附作用、NZVI在水中腐蚀产生的Fe2+离子对磷酸根的化学沉淀作用及铁氢氧化物与磷酸根的共沉淀作用。
张颖纯王伟
关键词:纳米零价铁磷酸根化学沉淀共沉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