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蒙蒙

作品数:17 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北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气象
  • 6篇中尺度
  • 6篇降水
  • 5篇暴雨
  • 4篇极端降水
  • 3篇中尺度对流
  • 3篇强降水
  • 2篇地形
  • 2篇中尺度暴雨
  • 2篇中尺度对流系...
  • 2篇特大暴雨
  • 2篇特大暴雨过程
  • 2篇暖区
  • 2篇气象服务
  • 2篇气象台
  • 2篇极端强降水
  • 2篇谷地
  • 2篇暴雨过程
  • 2篇大暴雨
  • 2篇大暴雨过程

机构

  • 17篇湖北省气象局

作者

  • 17篇张蒙蒙
  • 8篇邓红
  • 7篇张萍萍
  • 7篇董良鹏
  • 4篇张宁
  • 4篇车钦
  • 3篇陈璇
  • 3篇钟敏
  • 2篇徐双柱
  • 2篇岳阳
  • 2篇韦惠红
  • 2篇王珊珊
  • 2篇张家国
  • 2篇郑琼
  • 1篇舒斯
  • 1篇龙利民
  • 1篇刘希文
  • 1篇许冠宇
  • 1篇谌伟
  • 1篇黄小彦

传媒

  • 3篇暴雨灾害
  • 2篇气象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气象学报
  • 1篇传播力研究
  • 1篇干旱气象
  • 1篇科技资讯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环境与发展
  • 1篇农业灾害研究

年份

  • 3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武汉中心气象台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
2016年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围绕社会需求和发展需求,加强气象科技创新,提高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增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针对性和覆盖率是气象部门的重点任务。以武汉中心气象台为例,对科技创新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气象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高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对策。
邓红张蒙蒙
关键词:气象科技
浅析流域气象服务业务建设与发展
2017年
长江流域是水旱灾害易发、多发区,防汛抗旱工作是重中之重。本文对流域气象服务业务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流域气象服务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推进流域气象服务业务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建议。
邓红张蒙蒙
2016年湖北省一次暖区极端降水过程预报偏差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全球数值模式再分析资料(Reanalysis data of Global Numerical Model)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全球数值模式(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资料、华东区域中尺度模式(Shanghai Meteorological Bureau-WRF ADAS Rapid Refresh System,SMB-WARMS)资料及其他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6年7月5—6日湖北省一次暖区极端降水过程的预报偏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C模式低层预报风场与实况相比向西移动速度偏快,导致强降水落区预报偏西;忽视925 hPa切变线的动力触发作用及对流中高层干层的作用、对水汽迅速增加和极端性认识不足、对中尺度系统的演变规律估计不够等原因,导致预报的降水强度和落区与实况相比有一定偏差。业务数值模式提前72 h、48 h、24 h预报的降水与实况相比均存在偏差,其中华东区域中尺度模式可以提前12 h对降水落区进行调整,在本例中对修正降水预报结论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张萍萍孙军董良鹏陈璇车钦钟敏张蒙蒙张宁
关键词:极端降水中尺度对流系统
一次极端短时强降水过程中FY-3微波湿度计观测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利用FY-3微波湿度计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6年贵州至湖北一次强降水事件中极端短时强降水站点、一般性短时强降水站点上空对流云的微波观测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极端短时强降水站点上空150 GHz附近窗区探测通道亮温低于一般性短时降水站点。(2)极端短时强降水站点上空水汽通道亮温垂直分布呈现漏斗状,对干侵入有一定指示作用,亮温最低值出现在183.31±7 GHz附近,主要为暖云降水;一般性短时强降水站点上空水汽通道亮温垂直分布则呈竖条形,亮温最低值出现在183.31±3 GHz和183.31±7 GHz探测通道附近,为冷云暖云混合降水。(3)极端短时强降水站点上空未出现冲顶对流,但低层对流发展旺盛;一般性短时强降水站点上空出现冲顶对流,但低层对流发展强度偏弱。
张萍萍徐双柱董良鹏张蒙蒙
关键词:干侵入
2016年湖北梅汛期一次极端强降雨的气象因子异常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和其他常规观测资料,对2016年湖北省梅雨期一次罕见极端强降水过程气象因子的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异常的高低纬度环流形势配合,为此次极端降水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500 hPa副热带高压较气候平均值显著偏强,有利于副热带高压西侧水汽输送加强,使得低层南风距平较气候平均值异常偏强;850 hPa低涡强烈发展配合200 hPa分流区的形成,导致垂直方向上动力抬升也表现出一定的异常性;此外对该过程中极端降水站点上空的气象因子分析发现,水汽因子(PW)、不稳定因子(K指数)和动力因子(850 hPa散度)绝对值均比气候平均值偏高了1.5个σ以上,并且超过历史相关统计值的上四分位值。最后给出了此次过极端强降水过程的天气概念模型及气象因子异常度的定量配置图。
张萍萍孙军车钦董良鹏钟敏陈璇张蒙蒙张宁
关键词:极端强降水
风云气象卫星资料在暴雨监测和预报中应用
徐双柱吴涛张萍萍王继竹韦惠红刘希文车钦董良鹏龙利民杜牧云张蒙蒙王珊珊许冠宇舒斯
“风云气象卫星资料在暴雨监测和预报中的应用”项目来源于中国气象局2007年和2013年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应用示范系统项目,研究内容属地球科学中的大气科学分支。项目围绕暴雨在风云卫星上的特征及其成因、暴雨云团实时识别跟踪和暴...
关键词:
关键词:暴雨预报气象卫星资料
湖北省三峡谷地两类突发性中尺度暴雨特征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利用湖北省加密自动站资料、常规观测资料、逐6 h的NCEP/GFS再分析资料及FY-2E红外卫星云图等资料,对三峡谷地南北汇合型及聚集增强型两类突发性中尺度暴雨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南北汇合型以天气尺度强迫为主,低层冷暖切变结合提供了主要的动力抬升机制,地面气流汇合及Ω型温度场的形成促使中尺度对流系统南北汇合增强,并受地形影响,沿峡谷向东移动。2)聚集增强型以边界层辐合和地形强迫抬升为主,边界层弱切变和地面形成的有组织的涡旋结构促使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产生发展,地面温度锋区的形成进一步促使零散分布的对流系统产生聚集增强,并由南向北移动。基于以上分析,建立了三峡谷地两类突发性中尺度暴雨概念模型。
张萍萍韦惠红董良鹏张蒙蒙陈赛男张宁
关键词:中尺度暴雨
大别山西侧极端降水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构与传播特征被引量:43
2015年
2012年7月12—13日中国鄂东北连续2 d出现特大暴雨,过程最大总雨量达600 mm。重点利用卫星、雷达和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等,分析了7月12日大别山西南侧极端强降水型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过程、结构和传播特征等。研究表明:(1)鄂东北特大暴雨是由一个向后传播-准静态α中尺度强对流系统(后向建立中尺度对流系统)产生的。(2)该类型中尺度对流系统频发于鄂东北地区,与鄂东北东侧大别山脉对雷暴冷池的阻挡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大别山山脉对雷暴冷池的阻挡导致冷空气在山前堆积并形成回流,回流使中尺度对流系统传播由向下风方转为向上风方。(3)向后传播方式演变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因少动或因列车效应明显,常在山前一定距离内产生极端强降水。(4)雷暴冷池向上风方运动导致对流单体向后向传播,是指状对流云团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张家国周金莲谌伟张蒙蒙黄小彦牛奔
关键词:极端强降水地形锋前暖区
2008年“7.1”鄂东北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新一代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等,分析了2008年7月1日鄂东北特大暴雨过程中尺度扰动系统的发生发展、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结构特征以及地形对中尺度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鄂东北暴雨与中尺度气旋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红安等地特大暴雨就是中尺度气旋波冷切变上激发的多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相继东移产生的;中尺度气旋形成于黄淮锋面气旋波发展阶段,雷达反射率因子形态、结构特征较好地反映了该中尺度气旋波发展过程;对流易在红安西侧加强,同冷空气沿大别山和桐柏山之间南下与天气尺度西南气流交汇形成局地中尺度辐合线有关;红外云图上特大暴雨MCS形态为指状云团,由不同生命史阶段的子云团构成,是产生持续性强降水的云团的显著特征。
张家国岳阳王珊珊邓红张蒙蒙
关键词:特大暴雨MCS
三峡谷地三类突发性中尺度暴雨概念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利用2003—2013年湖北省三峡谷地加密自动站资料、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逐6 h再分析资料,对三峡谷地突发性中尺度暴雨过程进行分型,并从环流背景及天气系统、环境场、地形影响等方面分别进行分析阐述,确立有预报意义的概念模型。结果如下:2003—2013年间,三峡谷地突发性中尺度暴雨过程分为西南低涡前冷暖切变结合型、东北冷槽尾部南北气流汇合型和副高内部边界层辐合型三类。其中,西南低涡前冷暖切变结合型,以天气尺度强迫为主,低层冷暖切变结合区对中尺度暴雨预报指示意义强,地面上以北风气流为主,峡谷入口处南侧迎风坡抬升作用强,峡谷附近温度场呈Ω型,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形成后多沿峡谷向东移动;东北冷槽尾部南北气流汇合型,天气尺度系统明显,低层冷切变尾部辐合区对中尺度暴雨预报指示意义强,地面上南、北两支气流并存,在峡谷入口处交汇进入峡谷,MCS形成后多由北向南移动;副高内部边界层辐合型,以边界层辐合和地形强迫抬升为主,边界层弱切变对预报指示意义强,地面上以偏南气流为主,进入峡谷后受地形阻挡作用,形成逆时针旋转的中尺度辐合中心,配合峡谷入口北侧迎风坡地形抬升作用,动力强迫达到最强,MCS形成后多由南向北移。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三峡谷地三类中尺度暴雨概念模型。
张萍萍张宁董良鹏张蒙蒙
关键词:中尺度暴雨地形强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