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英

作品数:30 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截骨
  • 7篇下颌
  • 7篇下颌角
  • 6篇体外
  • 5篇外科
  • 5篇畸形
  • 5篇干细胞
  • 4篇软骨
  • 4篇上颌
  • 4篇下颌角截骨
  • 4篇美容
  • 4篇面部
  • 4篇面部轮廓
  • 4篇截骨术
  • 4篇肥大
  • 4篇并发
  • 4篇并发症
  • 3篇咬肌
  • 3篇咬肌肥大
  • 3篇脂肪干细胞

机构

  • 23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上海组织工程...

作者

  • 29篇张英
  • 17篇祁佐良
  • 10篇韦敏
  • 7篇王炜
  • 6篇方建蔺
  • 5篇金羽青
  • 5篇周广东
  • 5篇戴传昌
  • 5篇邹丽剑
  • 5篇曹谊林
  • 5篇朱国献
  • 5篇袁捷
  • 5篇崔磊
  • 4篇卢慕峻
  • 3篇薛桂松
  • 3篇时锋
  • 3篇詹明坤
  • 3篇张路
  • 3篇刘伟
  • 2篇施耀明

传媒

  • 8篇组织工程与重...
  • 3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第四届华东六...
  • 2篇中华医学会整...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分子细胞生物...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生物医学转化
  • 1篇中国美容与整...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脂肪来源细胞体外增殖规律及定向诱导分化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脂肪组织由整形外科吸脂术获得(19例,31.5±5.8岁)。酶消化法分离抽吸物中细胞,体外扩增至第10代,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累计倍增数目,明确其体外生长规律和增殖能力:通过对表面抗原CD29、CD105、CD106、CD166、CD49d、CD34、CD31、3G5等的检测分析脂肪来源细胞的群体组成;分别向软骨、骨、脂肪定向诱导,进一步明确该细胞群体定向分化能力。实验表明.每300ml脂肪抽吸物平均可获得5×10^7个有核细胞,体外扩增10代,平均每代倍增数目为1.59±0.224,累计倍增数目为15.53。流式细胞学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干细胞相关抗原CD29、CD105、CD106、CD166等表达率均〉60%,但与造血系相关的CD34、CD31表达率也分别达到7.3%、29.2%。ADC向软骨诱导可检测到Ⅱ型胶原表达;向成骨诱导可见矿化结节形成.并可检测到AKP、Osteonectin基因表达;向脂肪诱导可检测到PPARr2、GLU-4、Leptin基因表达.细胞内有脂滴形成。脂肪来源的细胞获得量大,体外增殖能力强,并含有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细胞.有可能作为组织构建的种子细胞。
张英周广东杨平尹烁刘德莉崔磊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增殖分化潜能体外
眼窝容积术前定量评估在眼畸形的应用研究
张英
颅面不对称畸形计算机辅助三维映射建模及临床应用研究
韦敏詹明坤俞哲元赵嘉琦许峥张英曹德君祁佐良穆雄铮张如鸿
1.为了在PC环境下实现颅面三维数字化模型的设计工作,课题组成员与上海大学快速制造工程中心合作,在非商用软件SkullWiz v1的基础上自行开发编写基于DICOM3.0格式数据的三维映射建模软件:CfsCAD t1.0...
关键词:
关键词:颅面畸形
劈裂式肋骨取出术修复眼眶畸形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虽然目前文献中已有关于劈裂式肋骨取出术的报道,但是尚没有关于评估该手术方式与整根肋骨取出术的对照性研究。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两种手术相关并发症,并对8 例接受肋骨取出术的患者进行随访,对照性研究了术后供区和受区肋骨恢...
张路孙晓明张余光张英金蓉孙宝珊施耀明
改良鼻-上颌-硬腭截骨联合鼻充填治疗Binder综合征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截骨方法以纠正Binder综合征患者的中面部凹陷和鼻畸形。方法选取上海第九人民医院8例Binder综合征患者。采用改良鼻-上颌-硬腭截骨联合肋软骨充填,纠正面中部凹陷及鼻畸形。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面中部及鼻突度维持正常。骨块及鼻假体固位良好,无明显吸收。定位测量结果 S-N距离增加约5 mm,SNA角度增加约10°;软组织测量面角增加约8°,鼻唇角增加约10°。鼻尖前移约1 cm。患者对术后结果均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改良鼻-上颌-硬腭截骨联合肋软骨或鼻假体充填,可以纠正Binder综合征患者面中部凹陷畸形;同时,肋软骨隆鼻可用于纠正该综合症患者的鼻畸形,术后效果良好。
王衡健袁捷张英韦敏
关键词:截骨肋软骨
下颌角外翻角度的三维测量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 通过三维测量下颌骨的解剖形态,分析面下部过宽者下颌角肥大的程度,了解下颌角外翻的相关指标对面下部宽度的影响,为下颌角截骨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相关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择2003~2006年间50例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临床下颌角肥大就诊者,女性46例,男性4例,平均年龄29岁,均行全头颅螺旋CT检查和颅骨三维重建,测量下颌角角度、下颌角外翻角度、下颌升支高度、下颌角间宽及下颌夹角,并对各指标进行t检验和相关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所测就诊者下颌角角度左侧为(113.04±0.06)°,右侧为(113.55±0.06)°,下颌角间宽为(103.17±7.26)cm,下颌夹角为(73.00±5.35)°,外翻角度左侧为(36.46±12.41)°,右侧为(37.69±12.41)°;下颌角外翻角度与下颌角间宽呈显著正相关(r=0.453,P〈0.05);下颌角外翻角度与下颌夹角呈显著正相关(r=0.717,P〈0.05)°结论 下颌角外翻角度对下颌角肥大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有较大临床指导意义。
郭妤柴岗祁佐良詹明坤韦敏张英薛桂松
关键词:面部轮廓下颌角肥大
下颌角截骨术的并发症预防与治疗
<正>面部轮廓整形是近年来美容外科的热点,求美者的就诊数量不断增加,成为美容外科行业的新增长点。面型轮廓整形是应用颅颌面外科技术的美容外科手术,下颌角是决定面下部宽度和形态的重要解剖结构,下颌角肥大导致面下1/3宽大,呈...
祁佐良方建蔺朱国献张英邹丽剑戴传昌时锋金羽青卢慕峻王炜
文献传递
下颌角截骨面下部轮廓重塑的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下颌角截骨是面型轮廓重塑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术,为了提高手术的精确性,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我们对各种下颌角截骨术操作技巧进行探讨。方法:术前进行面部测量、下颌骨曲面断层X线和头颅正侧位定位X线片投影测量,设计截骨线和去骨量,术式选择口内切口下颌角截骨术、口内切口下颌角外板矢状劈开截骨术、耳后切口下颌角截骨术、耳后和口内联合切口下颌角截骨术;结果:面下部过宽同时下颌角肥大者单纯下颌角截骨效果往往不会很理想,需要同时进行下颌角外侧骨板部分去除,减少面下部的宽度,206例术后两侧对称,效果良好;1例面瘫;2例下颌骨骨折,术中做内固定;3例下颌骨体部成角,3个月后第二手术将突出部分磨平。结论:术前测量设计下颌角截骨的术式和截骨线是十分必要的,根据下颌角肥大的不同类型选择相适应的截骨术式。
方建蔺邹丽剑戴传昌朱国献张英时锋金羽青卢慕峻王炜祁佐良
关键词:面部轮廓下颌角美容外科
面中部复合L形截骨缩窄术对上颌窦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 探讨面中部复合L形截骨缩窄术开放上颌窦后的手术效果,以及对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6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67例患者行口内入路上颌骨颧骨颞骨复合体L形截骨缩窄术,其中52例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个月行CT检查,以GE AW 4.1软件做图像分析,并进行临床评估,观察患者上颌窦容积的改变、手术效果及并发症产生的情况.应用SAS 6.12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图像分析显示:术前上颌窦容积左侧为(21 233.96±4 455.04) mm3,右侧为(22 020.64 ±3 663.82) mm3,术后12个月左侧为(17 840.91±4 381.03) mm3,右侧为(18 511.85 ±3 466.24) mm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感染、牙髓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口内入路上颌骨颧骨颞骨复合体L形截骨缩窄术可明显改善患者外观,开放上颌窦后无明显并发症.
赵明衍袁捷张英祁佐良韦敏
关键词:口腔外科手术截骨术L形上颌窦
组织工程软骨体外构建的相关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索组织工程软骨体外构建技术体系可行性。方法种子细胞选用胎儿软骨细胞(口服药物流产胎儿,胎龄3-6个月)。酶消化法获得第1代细胞,以50×106/ml浓度均匀接种于经聚乳酸(PLA)包埋聚乙醇酸(PGA)高分子聚合物支架,形成细胞-支架复合体,在体外静态培养。分别于2周、4周、8周进行大体观察、扫描电镜及组织学检测。结果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随培养时间延长,色泽由2周时的乳白色逐渐呈现半透明,8周时接近正常软骨外观。扫描电镜显示软骨细胞与材料具有良好相容性,培养7天PGA纤维之间有基质沉积。HE染色示2周有大量软骨陷窝形成和均匀嗜碱性基质分泌,Safranin’O染色示基质有酸性蛋白多糖分布,Massons’s trichome染色示基质有胶原成分,但含量较少,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为特异Ⅱ型胶原。培养4周胶原成分开始明显增多,软骨陷窝形态接近成熟,8周细胞外基质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含量丰富且分布均匀。结论以成熟软骨细胞为种子细胞,运用组织工程技术在体外能构建出具有正常软骨组织结构特征的人组织工程软骨。
张英周广东殷德民
关键词:组织工程软骨体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