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 作品数:30 被引量:169H指数:7
- 供职机构: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腺病毒介导的NgR特异性RNA干扰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NgR特异性RNA干扰的重组腺病毒(Ad-shRNA-NgR)转染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脑组织后,EAE大鼠脑内NgR表达及神经行为学的情况。方法 Wistar大鼠10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27)、空白对照组(n=27)、阴性对照组(n=27)、特异性RNAi组(n=27)。造模后第7天,通过侧脑室对阴性对照组及特异性RNAi组分别注射Ad-shRNA-HK、Ad-shRNA-NgR,空白对照组以等量的PBS代替。注射后第7、14天,RT-PCR、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脑组织中NgR的表达并行Koh神经功能评分。结果特异性RNAi组大鼠脑组织中NgR mRNA的表达及NgR免疫荧光染色的IOD值:注射后第7天,较空白及阴性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注射后第14天,较该组注射后第7天时增高(P<0.05),但仍低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P<0.05)。特异性RNAi组EAE的发病潜伏期延长(P<0.05),Koh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体质量无明显减轻。结论腺病毒介导的NgR特异性RNAi可明显下调EAE大鼠脑组织中NgR的表达,改善EAE大鼠的神经行为。
- 张艳秦新月王敬张沁丽
- 关键词:NOGO受体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神经行为
- 13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截肢原因及特点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截肢原因及特点,为防控DPN患者截肢提供初步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所重庆综合性医院136例DPN病例截肢原因和特点。结果 DPN患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时,其截肢的主要原因是足部骨髓炎(36.2%),其次为混合性坏疽(25%)和干性坏疽(18.1%),以上三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单纯DPN组;截肢以踝关节以下的居多(72.4%)。而单纯DPN患者截肢例数仅占全部例数的14.7%,其截肢的主要原因是湿性坏疽(65%),其比例显著高于与DPN合并PAD组,其次为夏科关节病(20%)和创伤(10%);截肢以踝关节以上的居多(85%),与DPN合并PAD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DPN合并PAD时截肢风险增加,足部骨髓炎、混合性、干性坏疽是DPN合并PAD患者的主要截肢原因;湿性坏疽是DPN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DPN合并PAD时截肢多见于踝关节以下,而单纯性DPN截肢多在踝关节以上。
- 张艳张敏陆德宾陈兵代灿
-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回顾性分析
- 两种抗凝方案在严重脓毒血症血小板减少患者CRRT治疗中的应用
- 目的分析比较枸橼酸体外抗凝(RCA)和无肝素抗凝两种方案在严重脓毒血症血小板减少患者CRRT治疗中应用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入住ICU行CRRT治疗的严重脓毒血症血小板减少患者,22例CRRT治疗患...
- 杨平杨德淑张艳文玉明马渝
- 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匹配蒙片去骨法对正常人头颈CT血管成像减影效果的比较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比较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与匹配蒙片去骨(MMBE)法在正常人头颈CT血管成像(CTA)中的减影效果。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0名行头颈CTA检查显示正常者的影像资料。同一操作者分别使用VCTDSA法与MMBE法对其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分别记录自动减影时间、手动减影时间、总减影时间,并从血管的显示、杂质的干扰等方面对减影后的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图进行质量评价。比较2个工作站总减影时间,并评价图像等级。结果 VCTDSA法和MMBE法的总减影时间分别为(355.29±64.87)s、(93.04±16.9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手动减影后的整体图像质量,VCTDSA法最多为Ⅰ级(73.33%,22/30),MMBE法最多为Ⅲ级(66.67%,20/30);下切上视图的图像质量,VCTDSA法最多为Ⅰ级(60.00%,18/30),MMBE法最多为Ⅲ级(66.67%,20/30)。总体图像质量,两种方法处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名受试者采用两种减影技术各获得300张最大密度投影图,其中采用VCTDSA法,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图像数分别为252张、13张、8张和27张,采用MMBE法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图像数分别为248张、31张、13张和8张,两者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25,P=0.002)。结论MMBE法较VCTDSA法对头颈CTA的减影后处理更节约时间,VCTDSA对头颈CTA显示更好,可作为优先选择,两种减影方法的最大密度投影图均显示较好。
- 姜雪李王佳郭浩明郑婉琳张艳吕发金
- 关键词:头颈部
- 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进展被引量:4
- 2017年
- 脑出血(ICH)发病率高,且易致残、致死。当出血量达到一定体积并且有继续出血时,应进行急诊手术减压。传统开颅减压手术风险高,并发症较多,疗效和安全性均有待提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和研究者开始关注微创手术(MIS)治疗ICH。本文从ICH的病理机制、MIS治疗ICH的现状、可能应用的新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作一系统阐述。
- 张艳陆德宾刘君张家玉荆林
-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手术溶解法
- 急性创面无干扰伤口愈合的护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介绍无干扰伤口愈合的概念及其在急性创面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无干扰伤口愈合在急性创面愈合中的促进因素及效果评价,以期为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重视将急性创面处于无干扰愈合环境,结合患者情况,制定最佳的创面处理方案提供参考。
- 牟丹张艳莫如利钮柏琳
- 关键词:急性创面湿性愈合
- “液体隔离带”法微波消融治疗高风险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注射'液体隔离带'后微波消融治疗高风险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在南方医院超声引导下注射'液体隔离带'后行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高风险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患者。手术前、术后6个月评估结节长径、体积、体积缩小比例及其它相关临床表现,包括美容和症状评分,甲状腺功能和相关抗体。同时随访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如牙痛,声嘶,吞咽困难等。结果入选随访资料完整患者54例(女性49例,男性5例),平均年龄(44.6±11.85)岁(20~66岁)。初始结节平均长径(2.90±1.18)cm,6个月后(1.90±0.94)cm,显著缩小(P<0.001)。初始结节体积为(7.81±8.76)mL,末次随访时(2.66±3.23)mL,显著缩小(P<0.001),平均体积缩小(69.65±15.27)%。症状和美容评分均降低,P<0.001。术中牙痛2例,停止消融后牙痛缓解。1例消融后声音嘶哑,未予处理,1月后声音恢复。术中出血1例。无患者诉术后吞咽困难。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液体隔离带'后行经皮微波消融术可改善高风险良性甲状腺患者的外观问题和症状,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陆德宾张艳吴凤林高方薛耀明刘仕群
- 关键词:微波消融良性结节甲状腺
- 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研究被引量:38
- 2019年
-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伴发或新发孤立性肺结节(SPN)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12月间76例恶性肿瘤患者SPN的CT资料,着重分析结节的密度特征、形态特征、周围肺组织伴发征象及其与邻近结构关系等,总结不同性质结节的特征及其差异。结果76例SPN中,原发性肺癌41例(53.9%),转移瘤14例(18.5%),良性病变21例(27.6%)(炎性结节19例,良性肿瘤2例)。所有结节中,表现为实性者57例(75%),其中肺癌23例(40.4%),病灶边缘多较毛糙、与支气管血管束关系紧密,多伴有内部或边缘特征(19例,82.6%);转移瘤14例(24.6%),多呈圆形/类圆形、密度均匀、边缘光滑(12例,85.7%);炎性结节18例(31.6%),病灶边缘多较模糊或部分毛糙(14例,77.8%),部分周围伴有斑片或条索影;1例肺癌、4例炎性结节及2例良性肿瘤与转移瘤的CT表现相似。CT表现为亚实性者19例(25%),大部分为原发性肺癌(18例,94.7%),病灶边界多较清、密度混杂(14例,77.8%),炎性结节1例(5.3%)。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伴发或新发SPN的性质多样,熟悉不同结节的CT特征有助于其性质的判断及鉴别诊断,为进一步临床处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 李王佳吕发金张艳郑伊能褚志刚
- 关键词:恶性肿瘤孤立性肺结节原发性肺癌转移瘤良性结节
- 可调式俯卧位通气支撑台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式俯卧位通气支撑台,包括底座、高度调节支架和面部支撑板,所述高度调节支架安装在底座上,并能够进行高度调节,所述面部支撑板固设在高度调节支架上端,该面部支撑板中部设有椭圆形的通气口,两端具有沿长度方...
- 杨德淑王涛张艳张福英周蓝星
- 文献传递
- 胃十二指肠动脉变异1例被引量:1
- 2019年
- 胃十二指肠动脉作为胰头上部滋养动脉[1~4],其变异率约为3.43%[5]。作者在胰岛素瘤定位检查选择性动脉内钙离子刺激肝静脉采血术中意外发现1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经过幽门后方发出分支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在胰头部与肠系膜上动脉发出的分支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交通,变异后部分血流到达胰颈部,同时滋养胰头部和部分胰颈部。现报道如下:患者,男,27岁,因'反复心悸,出汗,饥饿感'就诊。
- 张艳陆德宾刘仕群庞桦进
-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动脉胰十二指肠肠系膜上动脉胰岛素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