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继来

作品数:6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3篇污染
  • 2篇指数法
  • 2篇生态危害
  • 2篇水电
  • 2篇水电开发
  • 2篇潜在生态危害
  • 2篇潜在生态危害...
  • 2篇潜在生态危害...
  • 2篇重金属污染
  • 2篇污染评价
  • 2篇金属污染
  • 2篇沉积物
  • 2篇床沙
  • 1篇单因子指数
  • 1篇单因子指数法
  • 1篇底沙
  • 1篇电荷
  • 1篇毒性效应

机构

  • 6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云南省水文水...
  • 1篇华能澜沧江水...

作者

  • 6篇张继来
  • 4篇傅开道
  • 4篇宋静宜
  • 3篇苏斌
  • 1篇黄启胜
  • 1篇陈礼强
  • 1篇王兴勇
  • 1篇杨文辉
  • 1篇黄江成
  • 1篇李大兴

传媒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澜沧江中下游水沙和鱼中重金属分布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澜沧江流域大型梯级水电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直受到下游国家以及国际社会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对澜沧江中下游河道开展野外水体、床沙和鱼类样品的采集,进行水、沙和鱼类肌肉组织的重金属含量测定,对比分析了重金属在澜沧...
张继来
关键词:重金属床沙水电开发
文献传递
表面电荷介导的纳米银在小球藻中的富集动力学及其毒性效应
纳米银的大量使用,会让其不可避免地进入水环境,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并产生毒性效应。表面电荷是影响纳米银在水生生物体内积累及其毒性效应的重要因素。然而,人们对表面电荷如何影响纳米银在生物体的富集及产生毒性效应的机理知之甚少。...
张继来
关键词:纳米银生物富集小球藻毒性效应
文献传递
流域环境变化的河流沉积物粒度响应——澜沧江案例被引量:16
2015年
河流沉积物对流域环境变化具有敏感响应,其粒度参数能反映水动力环境。本文以澜沧江为研究案例,探究河流沉积物粒度对流域环境变化的响应。从澜沧江干流19个主要控制断面采集河床沉积物样品,用筛分法和吸管法对沉积物样品粒度参数进行测定,并分析了粒度参数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流域水能开发为主的人为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结论认为:1在空间尺度上,上游高原区,河谷宽坦,下蚀微弱,水流平缓,沉积物粒度较小,分选较好,呈负偏或近对称小峰度分布;中游高山峡谷河段,水流湍急,沉积物粒径变粗,分选相对上游较差,但整体分选良好,粒度出现较多正偏尖峰分布;下游中低山宽谷区受到梯级大坝的影响,河床沉积物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明显增大,且平均粒径增大更明显,分选变差,偏态趋向正偏,峰态尖锐化。2不同时间的样品粒度变化,反映梯级大坝致使坝下游沉积物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明显增大,且中值粒径增大更明显,分选变差,偏态趋向正偏,峰态尖锐化。研究结果既符合河流上下游沉积物粒度分布规律,也反映了河流环境变化对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影响。
傅开道杨文辉苏斌苏斌李孟洋李大兴宋静宜
关键词:河流沉积物粒度环境变化水电开发
澜沧江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被引量:18
2014年
河床沉积物是河流水体与泥沙环境中重金属的主要积存载体,能反映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状况。本文选取澜沧江为对象,通过对澜沧江干流西藏和云南境内22个河段的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测定分析,得到了8种主要的重金属元素(Cr、Mn、Ni、Zn、As、Pb、Cu和Co)的含量,并采用沉积物富集系数法与地质积累指数法分别对所测得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澜沧江干流大部分河段污染情况并不明显,但在中游的旧州和功果桥河段,因该区域的地质金属背景值和支流沘江流域铅锌矿开采,地表的重金属元素被雨水冲刷到该河段,导致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现象明显,出现了轻度到较强度污染;2澜沧江流域受人为干扰的区域集中于中游与下游,部分河段(功果桥附近)Cu、Pb和Zn等元素呈轻度或偏中度污染;3大坝对河流的阻隔效应使得干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呈现片段化分布,河流沿岸城市化等人类活动对附近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也有较明显的影响。
张继来傅开道王波陈礼强宋静宜苏斌
关键词: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澜沧江床沙重金属污染及其环境磁学指示被引量:3
2013年
沉积物是河流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储存载体,其磁化率特征具有一定的污染指示意义.本研究对澜沧江干流及其11条主要支流,开展河道床沙沉积物样品采集,并测定了样品中5种重金属元素铜(Cu)、砷(As)、铅(Pb)、锌(Zn)、铬(Cr)的含量和磁化率值.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床沙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亦探讨了床沙重金属含量与磁化率关系.结果表明:(1)澜沧江流域自上而下,床沙中重金属含量呈减弱趋势,因流域内矿业开发、电站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各断面重金属含量分布差异较大;(2)所有样点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值均小于150,为低风险.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沉积物的磁化率特征分析结果表现一定的相似性,呈现中游磁化率值较高,污染指数值较高,而中下游磁化率值较低,污染指数值较低;(3)澜沧江床沙中重金属As含量与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有很好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床沙污染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揭示了澜沧江床沙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环境磁学指示,为澜沧江矿产资源与水能合理开发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宋静宜傅开道苏斌张继来王兴勇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磁化率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澜沧江水系底沙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及其污染评价被引量:29
2013年
流域内矿山开采引起的河流系统重金属污染是流域开发及资源利用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本研究选取澜沧江水系底沙沉积物为介质,考察其干流及11条主要支流的5种重金属元素铜(Cu)、砷(As)、铅(Pb)、锌(Zn)和铬(Cr)含量的空间变化,并综合采用了单因子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澜沧江干支流底沙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分布现状。结果显示:(1)澜沧江水系自上游至下游,底沙重金属含量呈减弱趋势,但各支流重金属含量分布差异较大;(2)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干流最上游的旧州断面因区域背景值较高而致使As、Pb呈现重污染。支流黑惠江河口的As及勐戛河的Cu为重污染,沘江断面的Pb、Zn污染指数最大,属严重污染。其它干支流样点除了少数重金属元素有中度污染外,均为无污染状态;(3)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指出,干流旧州断面的As及支流沘江断面Pb的Eir值较高,其它各采样点值均未超出40,且各支流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值均小于150,属于低潜在生态危害的范围。本研究对澜沧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底沙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分析干流主要的污染来源及各支流主要污染物,为澜沧江干支流的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宋静宜傅开道苏斌黄启胜黄江成张继来
关键词:重金属单因子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