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绍时

作品数:16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4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意象
  • 3篇意象特征
  • 3篇思维
  • 2篇代文
  • 2篇整体性
  • 2篇周易
  • 2篇乐记
  • 2篇《乐记》
  • 2篇《周易》
  • 1篇形而上
  • 1篇言说
  • 1篇言说方式
  • 1篇易象
  • 1篇意境
  • 1篇中国古代文论
  • 1篇中国古代文学
  • 1篇中国古代文学...
  • 1篇摄影
  • 1篇生命
  • 1篇诗性

机构

  • 15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长沙学院
  • 2篇湖南科技学院

作者

  • 15篇张绍时
  • 4篇杨合林

传媒

  • 2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中州学刊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上饶师范学院...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云梦学刊
  • 1篇怀化学院学报
  • 1篇创作与评论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数据时代的文艺发展趋向论被引量:1
2013年
“大数据(BigDale)”是近几年兴起的词语,2013年迅速升温,成为互联网、IT领域的热门词,而且正在向其他领域扩散。如今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数据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电脑、电视、手机、电影、数码摄影等都会成为这些“大数据”的来源,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将会越来越重要,“大数据”将被视为一种资源。
张绍时
关键词:文艺IT领域数码摄影接受者传播者
20世纪80年代以来意象范畴研究综述被引量:5
2014年
意象范畴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典意象范畴研究已成为古文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从意象范畴的概念界定、渊源流变、意涵阐释、研究视角等几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研究状况作出梳理和总结。从总体上来看,80年代以来学界对意象范畴的研究有突飞猛进的进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也部分地解决了问题,这也标志着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正走向深化。但异见与分歧依然不少,有不少方面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尚难以解决,规范化、高品质的学术研究还有待加强。
杨合林张绍时
关键词:意象
象思维与中国古代文论精神被引量:1
2020年
象思维是先秦人们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风貌,尤其是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超越精神、生命精神、诗性精神有着重要影响。象思维之“观象”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目视之观,而是在物我相融的整体之观中把握“道”。中国古代文论“观象”也以“道”作为最高境界。象思维之“取象”不是简单地取事物外形,更注重取其内在生命精神,中国古代文论“取象”也注重取其“神”“气”“韵”等生命特征。象思维之“立象”是以富有诗性的象喻方式言说,中国古代文论也多采用“立象尽意”的诗性方式言说。中国古代文论的超越精神、生命精神、诗性精神三者密切相关,体现出异于西方文论的精神意蕴。
张绍时
关键词:生命诗性
中国古代意象特征论
意象问题是古代文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集中对古代意象的特征进行探讨,并将这些特征建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本文试图以此为突破点,把握古代意象的独特内涵,将意象研究推向更为深入的层面。  绪论部分主...
张绍时
关键词:整体性
文献传递
中西意象特征比较论被引量:3
2017年
意象在中国文论和西方文论中都是一个重要范畴,它是实现中西文论对话的一条重要路径。中西意象有着不同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也有着不同的特征。中国意象具有直观性、形上性、整体性三个特征,并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从直观性来看,中西意象有着较大程度上的相似性。从形上性来看,西方意象大多停留在个人情感的抒发,缺乏超越性的形上思考。从整体性来看,西方意象论较多停留在实象层面,缺乏对"象外"层面的追求,因而无法发展为意境论。
张绍时
关键词:意象中西比较
先秦“象”范畴研究
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体系中,“象”是一个蕴含文化观念、哲学思想、审美特质的范畴,它跨越了哲学、美学、文学、天文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对汉语思维方式、言说方式乃至社会价值体系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象”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独...
张绍时
关键词:先秦时期传统文化
《周易》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被引量:3
2019年
《周易》的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有着重要影响。在《周易》中,圣人通过"观物取象"于整体直观中把握到事物本质之"象",通过创设卦爻符号之"象"将其表现出来,再用以象喻为主要言说方式的卦爻辞对卦爻符号进行解释,以隐喻、象征的方式表意,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古人独特的象思维方式。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也是以象思维方式展开的,其"取象"过程具有与《周易》象思维类似的具象性、直觉性、整体性特征,最终以"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象喻方式言说。
张绍时
关键词:《周易》文学批评象喻
1984年以来大陆《周易》思维研究述评
2018年
《周易》思维研究是易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1984年以来大陆学界在综合研究、分类研究、影响研究等方面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总体而言,《周易》思维研究取得了较大成绩,对易学研究有所丰富和推进,但在历代易学思维研究、《周易》思维对古代文化不同领域的影响及其现代价值研究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张绍时
意象与意境关系新论——基于意象特征的考察被引量:2
2018年
意象与意境是两个密切相关的范畴。意象的直观性、形上性、整体性三大特征构成一个完整体系。意象的三个特征与意境"直观感相的摹写"、"活跃生命的传达"、"最高灵境的启示"三个层面在内容上是相关联的。意象与意境的区别在于意象偏重"意",意境偏重"境",意象重在实,意境重在虚,意境在意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两个层次之上还有着追求无限时空境界的第三层次。
张绍时
关键词:意象意境
从《乐记》论孔子“述而不作”被引量:1
2017年
"述而不作"是孔子的解释思想,也是中国最早、最为基本、影响最为深远的解释学原则。孔子"述而不作"的原初含义是什么,孔子何以要"述而不作",以及孔子如何"述而不作",凡此皆可借助《乐记》这一儒家经典文献获得深一层理解。"作"与"述"的观念跟古人解释"乾"与"坤"、"乐"与"礼"、"道"与"德"关系的思想方式相同,二者一体而二面,相对待而成立、而存在。"述而不作"是孔子对自身文化处境和身份的自觉意识,对"斯文在兹"历史使命的主动承担。孔子通过解释"六经",传承并开显礼乐文化精义,以天地之道和人性之端为礼乐根本,并将"礼乐之情"与"礼乐之文"结合起来,其"述"充满创造性。孔子在述文武周公之志时,向世人演示了"述而不作"的生动范例。孔子之被称为"圣之时者"、"至圣",与他的解释原则和方法密切相关。此一原则和方法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意义重大。
杨合林张绍时
关键词:孔子《乐记》礼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