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炎
-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一种快速制备甲藻细胞PCR扩增DNA模板的方法被引量:1
- 2005年
- 报道了一种快速制备PCR扩增甲藻细胞模板DNA的方法。以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和链状亚历山大藻(A.catenella)为目标藻,对藻液预处理后直接用于PCR扩增,获得5.8S核糖体RNA基因及其两侧的核糖体RNA基因转录单元内基因间隔区(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ITS)序列片段,成功测序。此方法避免了复杂的DNA提取过程。
- 张炎韩笑天邹景忠周名江王广策
- 关键词:赤潮甲藻PCR扩增
- 一株赤潮甲藻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TS)和5.8S rDNA序列的克隆被引量:8
- 2004年
- 为解决分子生物学方法中因纯化的新鲜材料不足而限制实验进展的情况,采用改进的克隆方法将目的DNA片断保存在菌株中。首先应用改进的DNA提取方法从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中提取总核酸,以提取的DNA为模板,优化PCR扩增条件,获得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TS)片段。将获得的ITS片段经SalI和PstI双酶切后与同样经过双酶切后的质粒载体pBluscriptSK+连接,转化受体菌XL1-Blue,克隆该DNA片段。该克隆方法简单易行,克隆效率完全可以满足一般实验要求。该克隆技术的应用为随时获得目的DNA提供一条途径。
- 张宝玉王广策张炎吕颂辉齐雨藻邹景忠曾呈奎
- 关键词:赤潮克隆
- 十株海洋亚历山大藻ITS区序列测定和对比分析
- 本文使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对来自中国东海海域、南海大鹏湾、香港海域、台湾省海域等地的10株海洋亚历山大藻(Alexamdrium)进行特异性PCR扩增,获得由核基因编码的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
- 张炎
- 关键词:亚历山大藻内转录间隔区PCR扩增分子生物学
- 文献传递
-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海洋原甲藻APBM(P.micans APBM)的5.8S rDNA及其转录间隔区(ITS)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被引量:26
- 2004年
- 对东海原甲藻 (Prorocentrumdonghaiense)和海洋原甲藻APBM (P .micansAPBM)的5 8SrDNA及其转录间隔区 (ITS)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 ,并分析了甲藻属 9株赤潮藻 ( 7株从GenBank获得 )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 ,海洋原甲藻APBM的ITS片段 (含5 8S区 )为 631bp ,东海原甲藻的 (含 5 8S区 )为 5 5 2bp ;东海原甲藻与从GenBank中获得的微小原甲藻相似程度较高 ,与甲藻属其他原甲藻相似程度较低 ;本文研究的海洋原甲藻APBM的ITS序列与其他原甲藻相似程度都较低并且在进化树上距离也较远。用ITS1或ITS2序列构建的系统树与用ITS + 5 8S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树反映的结果基本一致 ,5
- 张宝玉王广策张炎韩笑天吕颂辉齐雨藻邹景忠曾呈奎
- 关键词:东海原甲藻海洋原甲藻ITS系统进化
- 藓羽藻(Bryopsis hypnoides)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的分离与活性测定被引量:3
- 2004年
- 采用硫酸铵分部沉淀与凝胶过滤的方法 ,进行藓羽藻Rubisco的分离研究。结果表明 ,分离的藓羽藻Rubisco经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呈两条清晰条带 ,分别为Rubisco大亚基与小亚基 ;与菠菜相比 ,藓羽藻Rubisco大亚基分子量与菠菜基本相同 ,而小亚基较之稍大一些。藓羽藻Rubisco活力测定结果表明 ,Rubisco分离过程中用硫酸铵分部沉淀后活力降低许多 ,分离后活力有所上升 ,但仍比粗提液活力弱 ;在Rubisco活力测定过程中 ,藓羽藻Rubisco的活化温度与其它物种Rubisco活化的温度不同 ,在低温下活化效果较好。这些结果说明Ru
- 田超张炎王广策曾呈奎
- 关键词:RUBISCO酶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