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涵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息肉
  • 3篇细胞
  • 3篇鼻息肉
  • 2篇牙周
  • 2篇黏膜
  • 2篇连接蛋白
  • 2篇紧密连接蛋白
  • 2篇口腔
  • 2篇疾病
  • 1篇蛋白类
  • 1篇循证
  • 1篇循证医学
  • 1篇牙周非手术治...
  • 1篇牙周炎
  • 1篇炎细胞
  • 1篇炎细胞因子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性
  • 1篇炎症性肠病

机构

  • 10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0篇张涵
  • 5篇杨军英
  • 5篇李华斌
  • 2篇许庚
  • 2篇陈曦
  • 2篇韦屹
  • 1篇左可军
  • 1篇陈曦
  • 1篇张佳
  • 1篇史剑波
  • 1篇傅然
  • 1篇陈白莉
  • 1篇韦轶
  • 1篇张丽敏

传媒

  • 2篇临床口腔医学...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2013年全...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牙周非手术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循环CD34^(+)/CD309^(+)/CD45^(-)内皮祖细胞和氧化三甲胺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牙周非手术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内皮功能以及血浆氧化三甲胺的影响。方法:2019年11月~2021年2月按照牙周炎新分类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招募Ⅲ~Ⅳ期牙周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牙周非手术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前者进行洁治术和刮治术,后者仅进行洁治术。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评估牙周状况、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以及相关炎性标志物的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非手术治疗组患者循环CD34^(+)/CD309^(+)/CD45^(-)EPCs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牙周指标、baPWV、超敏C反应蛋白和TMAO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非手术治疗组治疗前后EPCs的升高伴随着TMAO的下降(r=0.787,P<0.001)。结论:牙周非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Ⅲ~Ⅳ期牙周炎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浆TMAO以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
邹慧琼刘雅芳周家敏张涵张晋欣杨军英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氧化三甲胺牙周非手术治疗
天然免疫蛋白PLUNC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与鼻息肉临床特征的关联性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天然免疫蛋白腭、肺、鼻上皮克隆(PLUNC)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LUNC蛋白浓度与鼻息肉大小(鼻内镜记分)和手术后复发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定量PCR检测鼻息肉组(28例鼻息肉患者,其中13例为术后复发患者)和对照组(16例钩突黏膜对照)PLUNC的组织染色定位和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ELISA检测初发和复发鼻息肉组织中PLUNC的蛋白浓度差异,评估PLUNC蛋白浓度与息肉大小、鼻塞、流涕症状记分的相关性。结果:鼻息肉组织中PLUNC主要定位在黏膜上皮和腺体,染色强度记分显著低于对照的钩突组织(P<0.01);PLUNC 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的钩突组织(P<0.01)。初发和复发鼻息肉组织中PLUNC蛋白OD值分别为0.33±0.11和0.1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型和大型鼻息肉PLUNC蛋白OD值分别为0.32±0.14和0.19±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息肉组织中PLUNC蛋白浓度与鼻塞和流涕记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51和r=-0.57,P<0.01)。结论:PLUNC的表达降低提示鼻息肉的发生可能与天然免疫反应的减弱有关,因此,上调天然免疫分子如PLUNC等的表达可作为干预鼻息肉发病的一个新策略。
陆奇胜张佳张涵韦屹李华斌
关键词:鼻息肉天然免疫鼻塞流涕
基于口-肠轴菌群变化的宏基因组学及其技术在口腔疾病研究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22年
宏基因组学利用基因组学的研究策略与技术,对环境样品中所含全部微生物的遗传组成及其菌落功能进行研究,能有效突破传统微生物培养技术的局限性,为微生物群落的整体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口腔和肠道是人体聚集大量微生物群落的重要部位,正常情况下菌群可维持各自的局部稳态;而口腔和肠道菌群的失衡不仅能导致局部组织病变,还能通过口-肠轴对全身其他系统产生致病作用。近年来,宏基因组学已逐渐被广泛运用于对口-肠轴相关口腔疾病的研究中,通过检测口腔与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功能变化,分析其对口腔疾病可能产生的影响,有望为口-肠轴相关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视角。本文就宏基因组学及其技术在口-肠轴相关口腔疾病研究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张涵刘雅芳杨军英
关键词:宏基因组学微生物区系口腔疾病
双链RNA对鼻上皮细胞表达上皮中性粒细胞活化肽78的诱导作用
2014年
目的观察双链RNA对离体培养的气道上皮细胞表达上皮中性粒细胞活化肽(epithelial neutrophil activating peptide,ENA)78的诱导作用。方法离体培养的鼻息肉上皮细胞(polyp epithelial cells,PECs)和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HBECs)经过双链RNA模拟物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刺激0~24h后,通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ENA78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通过Transwell技术检测Poly I:C诱导的ENA78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结果 Poly I:C刺激后,PECs和HBECs 2类气道上皮细胞ENA78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增高(t=21.7、19.8,P均=0.001)。Poly I:C诱导的HBECs上清对中性粒细胞存在显著的趋化作用(t=20.8,P=0.001),后者能被加入ENA78抗体显著抑制(t=12.9,P=0.001)。结论双链RNA能诱导气道上皮细胞表达ENA78进而诱导中性粒细胞趋化,抑制ENA78可作为干预由病毒感染导致的鼻息肉组织中性粒细胞聚集的一个关键靶点。
张涵陈曦韦屹李华斌
关键词:鼻黏膜上皮细胞中性白细胞病毒
紧密连接蛋白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与促炎细胞因子的关系
陈曦张涵傅然叶杏玲李华斌许庚
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调节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鼻息肉组织(n=20)和健康对照组钩突组织(n=15)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及ZO-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并通过离体细胞培养模型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3、IL-17、γ干扰素(interferon-y,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刺激对鼻黏膜上皮细胞表达Occludin mRNA和蛋白的调节作用.以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ZO-1在鼻息肉与对照组钩突组织中均有表达,主要表达部位在鼻黏膜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与细胞质.鼻息肉组Claudin-1、Occludin及ZO-1的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187±0.076、0.172 ±0.109、0.098±0.035,均较对照组的0.312 ±0.101、0.220±0.069、0.233±0.093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345、3.301、13.323,P值均<0.01).鼻息肉组织中Occludin mRNA相对表达量为0.000 117 ±0.000 035,低于对照组的0.000464±0.000 1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0,P<0.05),而Claudin-1和ZO-1 mRNA在两组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L-13、IL-17和IFN-γ等促炎因子刺激鼻黏膜上皮细胞后,Occludin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31±0.039、0.581±0.029、0.648±0.040,与未刺激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6.299、24.669、14.995,P值均<0.05).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上述因子刺激组与未刺激对照组相比Occludin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880、8.442、7.310,P值均<0.05).结论 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降低可能是鼻息肉发生的原因之一.
陈曦郭洁波张涵左可军韦轶史剑波李华斌许庚
关键词:鼻息肉连接蛋白类闭锁蛋白细胞因子类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人工智能在龋病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4年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指工程系统获取、处理和应用通过经验或教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人工智能的使用,特别是深度学习,可以支持医学在图像上进行病变检测和诊断。近年来,人工智能已被用于各种口腔疾病的诊断,如龋病、上颌窦疾病、牙周疾病、唾液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和口腔癌等。本文从人工智能在龋病预测、诊断、治疗等方面,对人工智能在龋病诊疗中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孙斯妤(综述)张涵杨军英周鸣曹晓(审校)
关键词:人工智能
牙周炎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牙周炎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是由牙周致病菌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研究表明,牙周炎与多种全身系统性疾病相关,其中牙周炎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更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常见的肠道疾病、肝脏疾病和胰腺疾病三个方面,对牙周炎与某些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病理学上的相关性及其中可能的机制进行回顾,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思路。
邹慧琼刘雅芳张涵周家敏杨军英
关键词:牙周炎肠道疾病肝脏疾病胰腺疾病
口腔黏膜病和口腔症状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活动性、病程、用药类型与口腔黏膜病和口腔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对389例IBD患者[265例克罗恩病(CD组)和124例溃疡性结肠炎(UC组)]和265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和口腔黏膜检查。数据分析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结果:CD组沟纹舌的患病率比对照组增加(P=0.021),其患病风险增加7.76倍。相比对照组,CD和UC组口干和口腔异味的发生率均明显增加(P<0.05),口干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1.98倍和1.48倍,口腔异味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0.96倍和0.72倍。活动期CD患者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和沟纹舌的患病率比缓解期者增加(P=0.048,P=0.009)。口腔扁平苔藓的患病率随CD病程的延长而增加(P=0.035)。CD组中应用氨基水杨酸制剂者口腔黏膜异常检出率比免疫抑制剂者增加(P=0.003)。结论:IBD患者口腔黏膜病的患病风险和口腔症状的发生风险增加,并与IBD的活动性、病程、用药类型相关,亟需口腔卫生宣教和多学科综合治疗。
张丽敏周家敏张涵陆云洋魏晓渝张馨方陈白莉杨军英
关键词:口腔黏膜病口腔症状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
鼻用糖皮质激素与慢性鼻窦炎的治疗:EPOS 2012版意见被引量:7
2012年
自2007年欧洲鼻窦炎和鼻息肉立场文件(EPOS2007版)出版以来,慢性鼻窦炎(Chronic Crhinosinusitis,CRS)临床诊疗的重要随机对照试验又陆续发表,这些获得的循证医学证据加深了医疗人员对CRS的进一步理解,改变了从前不适宜的一些临床观念,如不必要的放射性检查、抗生素滥用、鼻用糖皮质激素使用不足等问题。
李华斌张涵
关键词:鼻窦炎糖皮质激素类循证医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