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元
- 作品数:29 被引量:83H指数:5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医学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轮状病毒感染患儿Treg/Th17平衡与NK细胞及白细胞介素-37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患儿Treg/Th17平衡、自然杀伤(NK)细胞及白细胞介素-37(IL-3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80例RV感染患儿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正常的儿童120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外周血Treg、Th17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亚群比例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试验组患儿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及Treg/Th17均低于对照组,而Th17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患儿全血中CD3^+、CD4^+比例及CD4^+/CD8^+分别为(58.94±2.75)%、(34.08±4.05)%及(1.41±0.21)均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患儿全血中CD3^-CD56^negCD16^bright、CD3^-CD56^dimCD16^bright及总NK细胞比例分别为(0.61±0.21)、(0.32±0.17)及(0.93±0.31)均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IL-37分别为(214.10±6.64)pg/ml和(25.43±3.10)pg/ml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RV感染患儿Treg/Th17处于失衡状态,机体免疫功能差,高水平的IL-37对RV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王艳妮钟文丁琳张洁元
- 关键词:轮状病毒自然杀伤细胞患儿
- 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鉴定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对其促增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鉴定方法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其增殖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取小鼠主动脉,去除周围的脂肪和结缔组织,将动脉环剪成0.5 mm大小,放入基质胶处理的12孔培养板内,待细胞长满,用胰酶消化后,取单细胞悬液用抗CD146免疫磁珠纯化,再用CD31抗体鉴定细胞纯度,按104个细胞/孔加入96孔板培养,细胞70%~80%融合时用不同浓度MIF或MIF抑制剂处理细胞,48 h后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检测细胞增殖程度。结果经CD146磁珠纯化后细胞纯度为95%以上,MTT检测结果显示低剂量MIF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并具有剂量效应关系,而高剂量MIF则与MIF抑制剂一样,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结论成功建立了简单可行的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证实一定剂量范围内的MIF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说明MIF在血管内皮细胞的多种病理生理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 段朝霞陈魁君张洁元李兵仓王建民
- 关键词: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细胞培养技术剂量效应关系小鼠
- 表皮神经嵴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GDNF表达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表皮神经嵴干细胞(EPI-NCSC)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修复过程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大鼠的EPI-NCSC,备移植用。取30只SD大鼠,暴露T,o脊髓并在NYU_Ⅱ撞击机下以10g×25rnlTl的致伤力挫伤脊髓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大鼠分为空白损伤组、DMEM对照组和实验组。脊髓损伤后1周,将EPI-NCSC悬液注射入大鼠损伤的脊髓处,DMEM对照组用单纯的DMEM/F12培养液代替,空白损伤组未处理。脊髓损伤后每周进行1次BBB评分以评估大鼠的运动功能,移植后6周取材,检测GDNFmRNA及GDNF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的BBB评分从移植后第2周开始就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损伤的脊髓组织处GDNF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白损伤组和DMEM对照组间BBB评分及GDNF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EPI-NCSC移植后,EPI-NCSC能促进大鼠脊髓组织GDNF的表达,从而有助于修复大鼠损伤的脊髓。
- 刘争张洁元段朝霞陈慧俊余华荣张路李兵仓
- 关键词:脊髓损伤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2年
- 脊髓损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严重创伤,迄今为止尚无痊愈的治疗措施。目前,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已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由于不同类型种子细胞所具有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不同,细胞植入后,存活、生长、分化各异,使得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极大。未来的研究应首先保证细胞移植治疗的安全性,并采用联合措施,更有效地促进脊髓损伤修复。
- 段朝霞张洁元陈魁君李兵仓
- 关键词:脊髓损伤细胞移植
-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培养、鉴定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对其促增殖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少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获取小鼠高纯度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系的培养及鉴定方法,以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其增殖活性的调节。方法取新生(0-2 d)C57B6小鼠的大脑皮层进行混合胶质细胞培养,在9-10 d时采用振荡、差速贴壁的方法分离、纯化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然后用添加了神经营养因子(N2)、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A(PDGF-A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倒置显微镜下每天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免疫荧光法对表面抗原进行细胞鉴定。然后按104个细胞/孔加入96孔板培养,细胞70%-80%融合时用不同浓度MIF处理细胞,48 h后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检测细胞增殖程度。结果获得纯度90%以上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少突胶质前体细胞NG2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抗体阳性;胶质细丝酸性蛋白(GFAP)及髓鞘碱性蛋白(MBP)均为阴性。MTT检测结果显示低剂量的MIF能促进OPCs的增殖,并具有剂量效应关系;高剂量MIF则抑制OPCs的增殖。结论通过振荡及差速贴壁法并结合少突胶质细胞定向培养基可以成功获得高纯度的OPCs,MIF能以剂量效应关系促进OPCs增殖。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其相关机制及OP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奠定基础。
- 段朝霞张洁元陈魁君王建民李兵仓
- 关键词:细胞培养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 人多巴胺D2基因启动子区-350A/G多态位点荧光素酶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及活性检测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人多巴胺D2(DRD2)基因启动子区-350 bp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rs1799978)对DRD2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DRD2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功能及其对创伤应激障碍综合征易患性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人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扩增DRD2基因启动子区-350 bp处分别为A或G的目的片段(-1000 bp^+168 bp),与经过改建的报告基因空载体pmirGlo-promoter相连接,构建启动子区-350 bp处分别为A和G的重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并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及测序进行鉴定,然后将构建好并经过鉴定的表达载体pmirGlo-promoter-A和pmirGlo-promoter-G分别与pRL,-CMV瞬时共转染人胚肾癌细胞株HEK293,48 h后检测细胞中荧光素酶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证实,成功构建了重组荧光素酶表达载体pmirGlo-promoter-A和pmirGlo-promoter-G;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pmirGlo-promoter-G的荧光素酶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pmirGlo-promoter-A,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pmirGlo-promoter-A/pmirGlo-promoter-G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DRD2基因启动子区-350 bp为G时,基因转录活性较高,为A时,基因转录活性较低,说明rs1799978多态位点由A突变为G后,可能增强基因转录活性,该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DRD2基因启动子区-350 bp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 段朝霞张洁元陈魁君李晓霞许川王建民李兵仓
- 关键词:多巴胺受体D2
- 年轻成年GFP大鼠嗅鞘细胞的分离培养与形态学特征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 建立年轻成年GFP大鼠嗅鞘细胞(OECs)的分离培养方法 ,为OE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奠定基础. 方法 解剖显微镜下、无菌环境取2.5月龄的GFP大鼠嗅球最外层,经酶消化法分散后将细胞接种于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定期进行光电镜观察并摄片.在培养第10天进行S-100和NGFRp75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并计算OECs的纯度. 结果 培养的GFP-OECs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绿色强荧光,形态以双极、多突起形为主,呈S-100、NGFR p75阳性,纯度在95%以上.电镜下形态与光镜下一致,但细胞结构更为精细. 结论 本文所用方法 简便易行,可分离出高纯度的GFP-OECs,其形态学特征与生物学活性无变异.源自GFP转基因大鼠的OECs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细胞,广泛应用于OEC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研究.
- 张洁元段朝霞陈莉发李兵仓
- 关键词:嗅鞘细胞细胞培养
- 海马神经细胞特异性DRD2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的建立与鉴定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拟构建DRD2基因大脑海马组织特异性敲除小鼠模型,旨在进一步深入研究DRD2的生物学功能。方法运用逆转录病毒基因标记技术,结合Cre-loxP重组酶系统,设计和构建打靶载体,然后将打靶载体电转至小鼠胚胎细胞,用PCR和Southern blot验证ES克隆的正确性,最后将筛选出的ES显微注射到胚囊内,经过PCR鉴定得到Neo delete杂合子小鼠(flox/+)。将Neo delete杂合子小鼠(flox/+)自交获得Neo delete纯合子小鼠(flox/flox)小鼠,经PCR筛选出的在DRD2^(flox/flox)纯合子小鼠与海马组织特异性表达Cre基因的Ca MKⅡα-Cre工具鼠杂交,获得了DRD2^(flox/flox)的特异性组织条件性敲除小鼠,并用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对其进行鉴定。利用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成年DRD2条件性敲除小鼠大脑不同部位(前额、海马)的DRD2表达情况。结果经过多层筛选、鉴定,最后得到DRD2^(flox/flox)的特异性组织条件性敲除小鼠。所制备的DRD2条件性敲除小鼠基因缺失主要发生在海马组织中,前额组织中表达水平变化不大。DRD2表达水平在不同小鼠的海马组织中降低。DRD2海马组织特异性敲除小鼠在交配饲养过程中纯合子小鼠未出现胚胎致死现象,也未发现其他器官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结论成功建立大脑海马神经细胞特异性DRD2基因敲除模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DRD2的生物学功能,尤其是DRD2在精神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研究基础。
- 段朝霞陈魁君张东冬张洁元王建民
- 关键词:精神病
- 人多巴胺D2受体基因内含子区51103T/C多态性对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人多巴胺D2受体(DRD2)基因第3内含子区51 103 bp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rs2075652)对DRD2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揭示DRD2基因第3内含子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风险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人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DRD2基因第3内含子区序列(399 bp),51 103 bp处分别为T或C,与报告基因载体pmir Glo相连接,构建重组荧光素酶表达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测序得以鉴定,然后分别与pRL-CMV共转染人胚肾癌细胞株HEK293,检测细胞中荧光素酶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证实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mir Glo-T/pmir Glo-C,荧光素酶检测结果显示,当第3内含子区51 103 bp位点为C时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高于为T时(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pmir Glo-T/pmir Glo-C报告基因重组质粒,DRD2基因第3内含子区rs2075652位点由T突变为C后,可能增强基因转录活性,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DRD2基因内含子区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段朝霞张洁元陈魁君李晓霞王建民李兵仓
- 关键词:多巴胺受体D2基因多态性
- 周围神经组织液对大鼠EPI-NCSCs体外分化的影响
- 2014年
- 为了探讨周围神经组织环境因素对EPI-NCSCs(epidermal neural crest stem cells)分化的影响,该文用坐骨神经组织提取液为环境因素,对体外培养的EPI-NCSCs进行分化诱导。以正常培养的EPI-NCSCs为对照组,细胞培养液成分为:DMEM/F12、10%FBS、2%B27、20 ng/mL bFGF。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1%周围神经组织液作为实验组。MTT结果显示,周围神经组织液对EPI-NCSCs的活性和增殖无影响;对照组和实验组EPI-NCSCs都呈多种形态。RT-PCR分析显示,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中EPI-NCSCs均表达GFAP、S-100、β-III Tubulin(Tuj1),但在实验组中,这3种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免疫组化分析显示,在对照组中,EPI-NCSCs同时表现了雪旺细胞和早期神经元的鉴定特征;在实验组中,EPI-NCSCs没有神经元的鉴定特征,只表达雪旺氏细胞的鉴定特征。这表明,周围神经组织液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EPI-NCSCs向雪旺氏细胞分化。
- 张路张洁元刘彬刘争李兵仓
- 关键词:雪旺氏细胞周围神经分化胶质纤维酸性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