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柏和

作品数:241 被引量:1,372H指数:1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5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7篇肝癌
  • 53篇胆管
  • 49篇手术
  • 49篇肿瘤
  • 41篇外科
  • 40篇胆管癌
  • 40篇细胞
  • 39篇切除
  • 37篇胆囊
  • 27篇术后
  • 26篇切除术
  • 25篇蛋白
  • 24篇肝门部
  • 23篇肝细胞
  • 22篇肝门部胆管
  • 22篇肝门部胆管癌
  • 21篇甲胎
  • 21篇甲胎蛋白
  • 20篇外科手术
  • 16篇结石

机构

  • 236篇第二军医大学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0篇复旦大学
  • 10篇复旦大学附属...
  • 8篇上海市肿瘤研...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同济大学
  • 4篇匹兹堡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240篇张柏和
  • 132篇吴孟超
  • 72篇姜小清
  • 56篇易滨
  • 49篇罗祥基
  • 44篇陈汉
  • 40篇刘扬
  • 37篇钱光相
  • 31篇谭蔚锋
  • 30篇刘辰
  • 25篇程庆保
  • 20篇张宝华
  • 19篇于勇
  • 18篇张永杰
  • 13篇傅继梁
  • 12篇黄长辉
  • 12篇邱智泉
  • 11篇李斌
  • 10篇高玉堂
  • 10篇沈铭昌

传媒

  • 26篇中华普通外科...
  • 18篇中华肝胆外科...
  • 15篇第二军医大学...
  • 14篇中华外科杂志
  • 14篇肝胆外科杂志
  • 14篇家庭医药(就...
  • 12篇肝胆胰外科杂...
  • 8篇中华实验外科...
  • 7篇肿瘤
  • 6篇中国实用外科...
  • 4篇中国肿瘤临床
  • 4篇中国普外基础...
  • 4篇家庭用药
  • 3篇国外医学(肿...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中华放射肿瘤...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肿瘤生物...

年份

  • 4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1篇2011
  • 9篇2010
  • 13篇2009
  • 15篇2008
  • 11篇2007
  • 16篇2006
  • 23篇2005
  • 15篇2004
  • 18篇2003
  • 18篇2002
  • 12篇2001
  • 4篇2000
  • 10篇1999
  • 13篇1998
2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位胆管损伤性狭窄处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位胆管损伤多见于开腹胆囊切除及腹腔镜胆囊切除,其它如胆管本身、胃等邻近脏器手术所致的胆管损伤少见.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LC)的广泛开展,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有明显升高趋势.LC致胆管损伤因多为电灼伤而有别于开腹术所致...
张柏和
关键词:高位胆管损伤胆管狭窄胆囊切除术并发症手术时机
文献传递
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外科治疗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0例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病人施行手术切除及 /或肝动脉 /门静脉插管化疗 (DDS) ,结合文献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以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所有患者跟踪随访 2年 ,1年、2年存活率分别为 85 .0 %和 4 5 .0 %。结论
刘扬张柏和姚晓平杨家和吴伯文杨甲梅杨广顺陈汉吴孟超
关键词:大肠癌肝转移外科手术
肝门部胆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防治被引量:18
2007年
罗祥基张柏和
关键词:失血
抗人AFP-R-LCA McAb放免显像裸鼠人肝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放射性核素131I标记的抗人小扁豆凝集素结合型甲胎蛋白异质体单克隆抗体(AFP-R-LCAMcAb),注射入荷瘤裸鼠腹腔后,能选择性地在裸鼠人肝癌模型肿瘤区积聚,其放射性核素浓度是裸鼠肝脏的5.2倍;而131I标记的正常小鼠IgG(mIgG)及游离131I却无瘤区积聚,且在荷瘤裸鼠体内呈均匀分布。131I-AFP-R-LCAMcAb组γ照像均显示出裸鼠人肝癌的阳性定位。结果表明:AFP-R-LCAMcAb对人肝癌细胞有较强的亲和力及特异性。
刘扬张柏和钱光相钱光相吴孟超陈汉强美玉
关键词:放射免疫显像
中段胆管癌合并右肝动脉骑跨致右肝管结石1例
2001年
张宝华张柏和彭林辉
关键词:胆管癌肝管结石
人肝细胞癌中DCC基因的表达被引量:1
1996年
人肝细胞癌中DCC基因的表达刘荣吴孟超张柏和刘永雄冯玉泉周宁新DCC(deletedincoloncancer)是抑癌基因,该基因的变化,不仅参与肿瘤的发生,而且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及转移有密切关系。作者应用Northern杂交技术及RT-PCR结合So...
刘荣吴孟超张柏和张柏和刘永雄周宁新
关键词:肝肿瘤DCC基因基因表达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与性激素失衡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将试验对象共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A,n=10例)组,肝硬化(B,n=10例)组及肝癌(C,n=40例)组;实验用放射免疫固相法检测3组患者术前血中雌二醇(E2)及睾酮(T)的含量,并对肝癌组患者术后1、4、16、32周时E2及T含量进行检测;用EnVision法检测各组肝脏组织中AR和ER的阳性率,对3组间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血浆E2、T水平在肝硬化、肝癌及对照组中差异无显著性,但E2/T在肝癌组中较其他两组有显著增高;肝癌组术后E2/T水平有下降趋势,至术后16周时再次升高,而肝癌复发患者E2/T值在术后16、32周时再次显著升高,且在肝癌复发者AR(+)比例与肝癌组AR(+)相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肝癌的发病可能与性激素水平比值失衡有关,肝癌复发可能与性激素比例失衡及AR(+)有关。
邱应和姜小清刘辰张柏和罗祥基易滨刘辉吴孟超
关键词:性激素肝癌肝硬化复发
表达FasL的肝癌细胞通过Fas/FasL诱导T淋巴细胞发生凋亡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FasL阳性表达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凋亡率比FasL阴性区高,推测肿瘤细胞可通过增加FasL表达来促使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凋亡。本实验在体外验证肝癌细胞是否可以诱导T淋巴细胞发生凋亡。方法 选择FasL表达阳性的肝癌细胞(效应细胞)与对Fas介导凋亡敏感的活化T淋巴细胞共培养,取3种效靶比20:1.10:1.5:1。生长曲线法,流式细胞术,荧光显微镜观察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细胞接种浓度为0(对照),0.5×105/ml,1×105/ml,2×105/ml时,T淋巴细胞凋亡率为1.80±0.21%,5.49±0.17%.11.18±0.14%,18.22±0.11%。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肝癌细胞接种浓度为0(对照),0.5×105/ml,1×105/ml,2×105/ml时,T淋巴细胞凋亡率为1.58±0.12%,5.22±0.13%,9.74±0.21%,19.33±0.18%。3种效靶比条件下,肝癌均能诱导T淋巴细胞发生凋亡。随着肝癌接种浓度的升高及培养时间的延长,T淋巴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每个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0.01。结论 肝癌细胞可以通过Fas系统诱导淋巴细胞发生凋亡,这为肝癌的免疫逃逸和反攻击提供了证据。
王平张柏和卫立辛吴孟超
关键词: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肿瘤浸润FASL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八例报告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为提高对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ngiomyolipoma ,AML)的认识 ,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 8例肝AM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检查及外科治疗。结果  8例中术前做出正确诊断者仅 1例 ,其中 4例误诊为恶性肿瘤 ,8例均获得手术切除 ,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肝AML有其临床特点 ,CT或MRI亦具特异性。目前AML在术前常难做出正确诊断 ,与发病少、缺乏认识及影像学表现多样性有关。该病手术治疗效果好。
孙经建吴孟超王一张柏和
关键词:肝肿瘤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治
静脉注射携带人白介素-10的腺病毒载体对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携带hIL-10腺病毒载体对淤胆性肝硬化大鼠肝常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SD大鼠的胆总管建立淤胆性肝硬化模型,4周后通过每只尾静脉注射Ad-hIL10-EGFP1×109PFU/ml,体内转染72h后,进行常温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缺血15min,再灌注60min)。经静脉取血,进行肝功能生化检测,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内hIL-10的表达情况。并取肝脏冰冻切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肝组织中EGFP的表达,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肝脏的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肝脏内hIL-10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肝脏内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治疗组的肝脏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可见EGFP的表达;同时免疫组化有较多的hIL-10染色;ELISA检测血清中hIL-10的表达量为(723·8±301·7)ng/ml。相对应的是,治疗组的肝功能较对照两组明显改善,组织病理改变较对照两组减轻,肝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hIL-10肝脏基因治疗可以减轻肝硬化大鼠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是减少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肝细胞凋亡的数量。
刘辰吴孟超张柏和郝立王星华刘懿萱崔贞福钱其军
关键词:再灌流损伤人白介素-10肝硬化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