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杰

作品数:43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疫苗研究所资助项目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5篇伤寒
  • 9篇疫苗
  • 9篇接种
  • 7篇副伤寒
  • 5篇流行病
  • 5篇传染
  • 5篇传染病
  • 4篇多糖疫苗
  • 4篇信息系统
  • 4篇球菌
  • 4篇流行病学
  • 4篇接种率
  • 4篇病例
  • 3篇地理信息
  • 3篇地理信息系统
  • 3篇疫苗接种
  • 3篇疫情
  • 3篇染病
  • 3篇流行病学分析
  • 3篇脑膜炎球菌

机构

  • 42篇广西壮族自治...
  • 9篇国际疫苗研究...
  • 4篇桂林市疾病预...
  • 3篇兰州生物制品...
  • 2篇中国药品生物...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北流市动物疫...

作者

  • 42篇张杰
  • 28篇董柏青
  • 23篇杨进
  • 19篇廖和壮
  • 16篇梁大斌
  • 15篇王鸣柳
  • 15篇曾竣
  • 13篇李翠云
  • 13篇吴兴华
  • 10篇唐振柱
  • 10篇龚健
  • 10篇杨宏徽
  • 7篇权怡
  • 6篇林玫
  • 6篇谭冬梅
  • 5篇方锦嵩
  • 4篇秦卫文
  • 3篇崔萱林
  • 3篇周凌云
  • 2篇吕炜

传媒

  • 6篇广西预防医学
  • 6篇中国热带医学
  • 5篇应用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初级卫生...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中国卫生统计
  • 2篇中国计划免疫
  • 2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9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0篇2004
  • 2篇2003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1年广西伤寒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及时全面了解、掌握广西伤寒主要流行菌型变化动态和传染源。方法在广西桂林市及其辖区7个县开展伤寒监测 ,对发热疑似病人进行病原学、血清学检测 ;并对密切接触者、病人病后带菌调查 ;水体及疫点环境调查。选取桂林市10家医院作为哨点医院。结果2001年8个监测点发病数为2889例 ,占广西病例总数的52.28% ,发病率为80.55/10万。哨点医院病原学监测 ,阳性率22.28%,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占95.34 % ,伤寒沙门氏菌仅占4.66 %。监测点血培养阳性率15.64%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占92.69% ,伤寒沙门氏菌占7.31%。结论我区目前流行的主要菌型以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为主 ,传染源仍广泛存在 ,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加强监测和有效降低医疗费用 ,是管理、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
曾竣张杰唐振柱梁大斌王鸣柳赵日秀
关键词:伤寒流行菌型病原学
2007年广西霍乱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监测广西霍乱病例及霍乱弧菌在水体、海水产品、外环境及食品的污染情况,以便尽早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选择2个国家监测点,8个自治区级监测点按相关方案要求开展监测。结果2007年共检测腹泻病人11385例,重点人群17771例,未发现阳性;检测水体2045份样品,检出阳性2份,阳性率0.09%;海水产品4311份,检出阳性9份,阳性率0.20%;阳性均为O1群霍乱弧菌污染,霍乱毒素基因检测11株菌均为非产毒株。结论加强对甲鱼等海水产品的霍乱弧菌污染状况监测和管理,做好群众安全食用海水产品宣教工作。
张杰王鸣柳方锦嵩权怡谭冬梅林玫秦卫文周凌云
关键词:霍乱
一起学校甲型副伤寒爆发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分析一起学校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暴发原因。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疫情有关资料。结果全学校发病267例,其中学生病例255例,罹患率22.97%,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持续发热、头痛、头晕。结论自备水源受污染及学生喝生水是引起本次甲型副伤寒暴发的主要原因。
张杰龚健王鸣柳邓曼玲吴国祯徐红梁未丽张颖杨涛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现场流行病学
广西2004-2010年细菌性痢疾发病时间特征和趋势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广西细菌性痢疾(菌痢)发病的时间特征和趋势,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用圆形分布法分析2004-2010年广西共报告菌痢81 094例,发病的季节性,并用趋势检验法分析菌痢发病的趋势。结果 2004-2010年广西共报告菌痢81 094例,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病,4月份发病人数开始增多,5~9月份达高峰,11月份以后开始下降。每年菌痢发病均存在明显的高峰日(P<0.001),各年发病高峰日不相同或不全相同(F=114.09,P<0.01),高峰日在7月13日~8月5日之间,高峰期在4月3日~11月2日之间,流行期超过12个月。7年间广西菌痢发病存在明显下降趋势(χ2=7697.76,P<0.001)。结论广西菌痢发病季节性不明显,但存在发病高峰日和高峰期。应根据发病时间特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漆光紫张杰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发病时间
广西21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掌握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西报告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基因检测,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数据录入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病例呈散发性分布,发病时间集中在夏秋季,病例多为中老年男性,职业以农民和屠商为主,传播途径为直接接触病死猪肉及内脏,手上有伤口占76.19%。脑膜脑炎型、中毒休克型和普通型病例分别占52.38%、38.10%和9.52%。中毒休克型和脑膜脑炎型病人在克氏征阳性、皮肤瘀点瘀斑、休克和多脏器衰竭等症状体征方面有统计学差异。病死率33.33%,治愈率66.67%,后遗症发生率35.71%。平均潜伏期中位数为42小时;从发病至到县级以上医院就诊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2天;病程在死亡病例中位数为3天、存活病例中位数为20天。结论没有发现人传人现象;直接接触病死猪肉及内脏是感染猪链球菌的重要途径,应告诫群众严禁剖杀食用病死猪;中毒休克型病例病情进展快、病程短、病死率高,脑膜脑炎型后遗症发生率高,应及早采取措施预防休克和致残。
董柏青林玫杨进业王鸣柳龚健李翠云张杰秦卫文吴兴华杨进梁大斌廖和壮谭冬梅权怡周凌云
关键词: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
广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了解广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建设现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各级应急能力基本情况、现场应急装备和常用应急药物储备情况、应急人员情况、突发公共卫生监测与报告、现场处置能力和应急处置培训和演练情况等。结果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初步形成,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其中省、市级应急能力较强,县级相对较弱,各级应急物资装备和药品储备仍有待改善。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具有社会性、长期性、技术性,在现有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县级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和加大应急装备及药品储备的资金投入。
孟军董柏青唐振柱张杰许艳云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广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项目开展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了解广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的开展情况,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人力和财力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广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公共职能开展情况调查。[结果]公共职能项目的开展比例和完成度,省级高于市级,市级高于县级;省、市、县级在完成公共职能项目方面,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项目较好,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实验室检测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次之,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项目最差;23.5%的县级项目开展比例未达50%,14.3%的市级、63%的县级项目完成度未达50%。[结论]广西公共职能项目开展比例和完成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其他西部省份比较略有差距,应加大财力、物力的投入,增强专业技术力量,逐步增加有疾病预防控制需要和社会需求的项目,理顺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分工,完善协调机制。
孟军董柏青唐振柱张杰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爆发对人群抗体水平影响的研究
2007年
目的了解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爆发对人群抗体水平的影响,为预防C群流脑提供依据。方法以C群流脑主要爆发点来宾县良塘一中发生病例的1个班学生作为疫点人群(76人),以该乡无疫情的另1所初中的1个班学生43人(调查前曾连续服药预防流脑)为非疫点人群A组,以该县无疫情的另1个乡1所初中的1个班学生61人(调查前未实施预防流脑服药)为非疫点人群B组。3组人群的年龄和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接种情况均衡。在末例流脑发病后第40d,同时对3组人群调查和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标本中C群脑膜炎奈瑟菌(Nm)抗体IgG含量和A群Nm抗体IgG含量。结果疫点人群的C群Nm抗体阳性率(60.53%)非常显著高于两组非疫点人群(A组25.58%和B组34.43%,χ2=13.44,χ2=9.23;P均<0.01),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2.12μg/ml)亦显著高于非疫点人群(q=5.48,q=5.01;P均<0.05),分别是非疫点人群A组的3.48倍和B组的2.79倍。非疫点人群B组的61人中,有17人在调查前8d内曾有发热、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上感)症状,其C群Nm抗体阳性率(58.82%,10/17)显著高于同组中无上感症状者(25%,11/44)(χ2=6.21,P<0.05)。A群Nm抗体阳性率和GMC在疫点人群与两组非疫点人群之间、有上感症状者与无上感症状者之间差异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C群流脑疫点人群Nm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非疫点人群;其爆发对人群C群Nm抗体水平的影响程度与A群流脑流行对人群A群Nm抗体水平的影响程度近乎相同;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是人群C群抗体提高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流脑流行季节对未接种含C群MPV组分的人群中发生的上感聚集性病例检测C群Nm流脑抗体,可能有助于判断是否与感染C群Nm有关,为综合判断疫情提供依据。
龚健李翠云权怡陶兰吉黄景枝陆万专廖和壮毛伟成方锦嵩崔萱林谢贵林吴兴华张杰
关键词: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抗体水平
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反应与血清学观察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国产A+C脑膜炎多糖疫苗(A+C疫苗)的接种反应和免疫原性。方法以A+C疫苗为观察苗、伤寒Vi多糖疫苗(Vi疫苗)为对照苗,采样用整群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确定观察人群和对照人群。在已接种的两组人群中,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接种反应观察对象,并进行连续3天随访以观察接种反应。采集部分A+C疫苗接种对象免前、免后血标本,检测血清抗体IgG4倍增长情况。结果共随访接种反应观察对象1239人,其中接种流脑A+C疫苗的771人、接种伤寒Vi疫苗的468人。A+C疫苗接种后第1天局部反应发生率为15.06%,第2天的为0.13%,第3天的为0;接种后第1天全身反应的发生率为1.16%,第2天为0.39%和第3天为0.13%。除接种后第1天A+C疫苗的局部反应发生率要明显高于Vi疫苗的外,接种后2天、3天的局部反应和第1、2、3天全身反应的发生率,A+C疫苗和Vi疫苗无显著性差异。共采集A+C疫苗接种对象免前、免后血标本各100份,抗C群脑膜炎球菌抗体4倍增长率达到94%,抗A群脑膜炎球菌抗体仅达到62%。结论A+C疫苗和伤寒Vi多糖疫苗一样,接种反应轻微,安全性好;抗C群脑膜炎球菌抗体免疫应答良好。接种前人群血清抗A群脑膜炎球菌抗体平均浓度比抗C群的高2.6倍,抗A群脑膜炎球菌抗体4倍增长率低可能与本底抗A群脑膜炎球菌抗体水平高有关。
杨进龚健廖和壮权怡韦士良司国爱张杰吴兴华李翠云方锦嵩董柏青
关键词:伤寒VI多糖疫苗接种反应免疫原性
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大规模接种后的速发型接种反应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大规模接种后的速发接种反应。方法以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为观察组,伤寒Vi多糖疫苗为对照组,按组群随机分层配对的原则,将观察现场分为108个组群,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分配54个组群进行接种。建立接种反应监测系统,按统一表格和方法对两组的速发接种反应进行监测。结果两组共接种34 543人,其中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18 167人,伤寒Vi多糖疫苗接种16 376人。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速发接种反应率为0.44‰;伤寒Vi多糖疫苗速发接种反应率为0.7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速发接种反应均出现在接种后15 min内,最早的出现在接种后5 min,速发接种反应中有2例为异常反应,但未出现严重反应。结论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速发接种反应发生率低,预后良好。
杨进叶强董柏青龚健崔萱林杨明廖和壮张杰RionLeon OchiaiAli MohammadJohn Clemen
关键词: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