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霞

作品数:8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植物
  • 2篇蓼科
  • 2篇蓼属
  • 2篇近缘
  • 2篇类群
  • 1篇单系
  • 1篇地理学研究
  • 1篇地形图
  • 1篇形态学
  • 1篇叶表皮
  • 1篇叶绿
  • 1篇叶绿体
  • 1篇叶绿体基因
  • 1篇月面
  • 1篇月球
  • 1篇植物地理
  • 1篇植物多样性
  • 1篇植物叶
  • 1篇中国植物
  • 1篇入侵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植...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曲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贵州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8篇张晓霞
  • 2篇任鑫
  • 2篇李春来
  • 2篇路安民
  • 2篇刘建军
  • 2篇严韦
  • 2篇于胜祥
  • 2篇陈之端
  • 2篇张晓霞
  • 1篇王文睿
  • 1篇赵莉娜
  • 1篇王康满
  • 1篇吴磊
  • 1篇鲁丽敏
  • 1篇许为斌
  • 1篇杨建峰
  • 1篇温卫斌
  • 1篇苏彦
  • 1篇赵葆常
  • 1篇高兴烨

传媒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广西植物
  • 1篇植物检疫
  • 1篇天文研究与技...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国凤仙花科植物叶表皮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英文)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凤仙花科106份样本材料、36种代表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该科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种内稳定,对于种间及属间关系的界定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上表皮细胞的形状及垂周壁的式样种间差异明显,各分类群间有明显的界限,是种间界定的重要依据,因此上表皮微形态特征具有重要的的分类学价值,基于上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将研究的36种代表植物划分为5个类型。下表皮的微形态特征虽更为多样,种间差异显著,可用于种间界定,但对于属下划分难以提供有价值的性状。该科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与宏观形态特征的相关性较弱,与地理分布格局的相关性较强,关系更为密切。同一地理分布区域内的种类宏观形态特征虽然差别明显,但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却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这似乎也反映了叶表皮微形态这一性状受环境饰变的影响比较明显。综上所述,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可为凤仙花科的系统发育,尤其是凤仙花属种间界定提供有价值的分类学佐证。
张晓霞张海燕许为斌于胜祥
关键词:凤仙花科凤仙花属叶表皮分类学
附加相对约束关系的月表全景相机平差算法研究
2019年
我国近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携带了全景相机的科学载荷,负责获取巡视器着陆区的月球表面影像。全景相机共有两台,采用双目立体成像,实际工作时保持相对位置和姿态关系不变。参考地球测绘、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多个相似案例,使用一种改进的平差模型,经过实验验证,证明该模型能够消除不同立体像对间相对位置和姿态的偏差,使平差结果更加可靠,为我国探月任务中月表全景相机影像数据的摄影测量处理提供帮助和支持。
倪涛任鑫任鑫李春来刘建军陈王丽李春来高兴烨
关键词:光束法平差全景相机摄影测量
中国植物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5
2022年
中国植物地理学从20世纪20年代初创到当前繁荣经历了100年的发展,近30年来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分类、进化和生态等学科交叉融合,中国植物地理学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包括:①植物类群和区系在中国整体上按纬度、经度和海拔呈现出规律性;物种丰富度、系统发生多样性和特有性热点集中分布在南部山地,少数分布在北方山地和干旱地区。②关于大尺度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形成机制,多数热带起源科的物种多样性格局受冬季低温的限制,而多数温带起源科的物种多样性格局由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主导;中国山地植物和群落具有显著的垂直地带性和空间分布异质性,热量因子是中国高山植物区系地理分异的首要气候因子。③中国大多数现生被子植物属(约66%)是在中新世及其以后分化;500 mm年等降水线是中国植物区系年龄和植被分区最重要的分界线;中国植物区系、区系中的特征或关键类群的起源和多样化与青藏高原抬升和亚洲季风加强密切相关。未来,时间和空间的结合仍是植物地理学研究的主旋律,类群、群落和区系分化时间的估算及物种分布数据的分辨率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植物大数据的持续积累和完善将为学科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前景。
陈之端张晓霞胡海花牛艳婷叶建飞张虔刘赟赵莉娜卢杉鲁丽敏鲁丽敏
关键词:植物地理植物多样性区系分区
山东蓼属及近缘植物(蓼科)果实外果皮解剖学研究
2011年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山东产蓼属(Polygonum)及近缘植物20种2变种的果实外果皮解剖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其果实外果皮细胞在横切面上为方形、短矩形或狭长矩形,排列为栅栏状,细胞腔形状多样,大小取决于细胞壁增厚程度,具树状分枝或二叉分枝,垂周壁平直或波纹状。根据细胞垂周壁式样及细胞腔形状划分为3种类型,即:A.细胞腔近狭三角形,具树状分支,垂周壁强烈折曲,壁内多褶皱和空隙,如萹蓄。B.细胞腔近狭长、具树状分支,该类型又分为两个亚型:B1细胞腔形状无规则,垂周壁强烈折曲或波纹状,如春蓼;B2细胞腔形状规则,垂周壁平直,如拳参。C.细胞腔狭小,二叉至四叉分支,垂周壁平直,如篱蓼。果实外果皮解剖学特征对蓼族各属的范围界定及某些存疑种的系统学位置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张晓霞熊先华徐芳邓丽娜王康满侯元同
关键词:外果皮蓼属蓼科
蓼科春蓼属(Persicaria,Polygonaceae)及近缘类群系统学研究
春蓼属/(Persicaria/)的系统学位置、属的范围的界定以及属下类群的划分一直存在着很多的分歧与争议。本文首先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春蓼属/(Persicaria/)以及近缘植物20种2变种的果实的外果皮解剖学特征进行了...
张晓霞
关键词:蓼科系统发育叶绿体基因
文献传递
基于嫦娥二号立体影像的全月高精度地形重建被引量:22
2018年
提出了一种针对嫦娥二号高分辨率立体影像的全月处理方法,采用5个激光反射器的月面位置作为绝对控制点,制作了一个新的全月地形产品(CE2TMap2015),包括7m、20m和50m3种不同分辨率类型的数据,实现了全月球范围内的无缝镶嵌和高精度绝对定位,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正射影像(DOM)均实现了全月球覆盖。在评估CE2TMap2015地形数据产品平面位置精度和高程精度的基础上,与SLDEM2013、GLD100和LOLA DEM等全月地形产品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CE2TMap2015地形数据产品在空间分辨率、全月覆盖率、数据连续性、绝对定位精度和地貌结构细节表达等方面与其他全月地形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可广泛用于月球科学研究和应用。
李春来刘建军任鑫严韦左维左维牟伶俐张洪波苏彦温卫斌张晓霞谭旭谭旭张晓霞张晓霞王文睿王文睿付强
中国南方喀斯特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格局及预测分析
2023年
分析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并预测其潜在分布区,对区域尺度上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记录的327种外来入侵植物的精准地理分布数据,使用物种丰富度算法分析了该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并评估了其对本地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然后采用MaxEnt模型预测了外来入侵植物在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潜在分布区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尤其以广西的西部和东北部最为严重;(2)在入侵风险区中,有53.15%的区域也是本地植物的保护优先区,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南部;(3)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西南部与交通要道沿线是外来入侵植物的重要潜在分布区,未来面临较高入侵风险。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南部是外来入侵植物的重点防控和监测的优先管理区域,未来还是外来入侵植物的高适宜潜在分布区,需及时采取措施对入侵风险区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防治以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刘琴张晓霞夏常英张文笛秦菲薛天天杨旭东余江洪吴磊吴磊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气候变化风险评估生态安全
被子植物APG分类系统评论被引量:15
2017年
随着植物分子系统学的兴起,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组提出了基于DNA证据的被子植物在目、科分类阶元上的分类系统,简称APG系统。本文简要概括了APG系统的主要成就:(1)验证了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的可重复性和可预言性;(2)解决了一些依据形态学性状未能确定的类群的系统位置;(3)证明了将被子植物一级分类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不自然性;(4)证实了单沟花粉和三沟花粉在被子植物高级分类单元划分中的重要性;(5)发现雄蕊的向心发育和离心发育在多雄蕊类群中是多次发生的,不应作为划分纲或亚纲的重要依据;(6)支持基于形态学(广义)性状划分的大多数科是自然的;(7)将一些长期认为自然的科四分五裂。同时,我们指出了尚需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1)如何将以分子数据建立的系统和以综合形态学证据建立的系统相协调;(2)依据APG系统的研究结果需要创立新的形态演化理论;(3)只以"单系群"作为划分科、目的依据值得商榷;(4)APG系统中一些目的分类没有可信的形态学共衍征;(5)依据APG系统需要做出一个自然系统的目、科检索表和目、科的特征集要。此外,我们对以亚洲,特别是东亚为分布中心的一些类群的系统关系或分类等级提出建议,包括八角科、芒苞草科、水青树科、火筒树科、马尾树科、七叶树科、槭树科、伯乐树科应独立为科,山茱萸科(广义)应分为山茱萸科(狭义)和蓝果树科(广义)。
王伟张晓霞张晓霞陈之端
关键词:被子植物分子系统学形态学单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