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明宇

作品数:57 被引量:26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4篇手术
  • 12篇外科
  • 11篇胶质
  • 10篇肿瘤
  • 10篇胶质瘤
  • 9篇显微手术
  • 8篇手术治疗
  • 8篇细胞
  • 7篇动脉瘤
  • 7篇显微外科
  • 6篇外科手术
  • 6篇干细胞
  • 5篇颅内
  • 5篇脑肿瘤
  • 4篇动脉
  • 4篇肿瘤干细胞
  • 4篇显微外科手术
  • 4篇小脑
  • 4篇颅底
  • 4篇CD/5-F...

机构

  • 57篇中南大学
  • 3篇湖南省人民医...
  • 3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北京三博脑科...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57篇张明宇
  • 31篇方加胜
  • 20篇霍雷
  • 16篇陈风华
  • 14篇王君宇
  • 13篇刘运生
  • 12篇王延金
  • 11篇姜冰
  • 11篇彭泽峰
  • 9篇马建荣
  • 8篇杨治权
  • 8篇谭泽明
  • 7篇刘志雄
  • 7篇毕长龙
  • 7篇奚健
  • 6篇刘景平
  • 6篇伍军
  • 6篇侯永宏
  • 6篇刘劲芳
  • 5篇马志明

传媒

  • 6篇中国现代医学...
  • 5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中南大学学报...
  • 3篇中国耳鼻咽喉...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医学临床研究
  • 3篇国际神经病学...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6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4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与预后被引量:43
2001年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axonalinjury,DAI)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依据伤后昏迷的时间 ,将我科 1997年 8月~ 1999年月 12月收治的 34例DAI病人分为轻、中、重 3组 ,分析 3组病人的临床特点、CT资料及治疗后的结果 ;分析原发昏迷和入院时GCS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重度组 2 6例 (76 % ) ,伤后 2 4h内CT扫描 12例 (4 6 % )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 ,2 6例中死亡 8例 ,预后良好者 7例 ;中度组 5例 (15 % ) ,CT扫描仅 1例发现脑内点状高密度影 ,除中残 1例外其余恢复良好 ;轻度组 3例 (9% ) ,CT扫描无异常发现 ,全部恢复良好。中 -重度组入院时GCS明显低于轻度组 (P <0 .0 5 ,P <0 .0 1) ,原发性昏迷持续时间亦显著长于轻度组。 结论 脑外伤后持续昏迷超过 6h而CT扫描无明显占位病灶者 ,即可诊断DAI;临床分度。
王君宇姜冰张明宇刘劲芳刘运生
关键词:脑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预后
前颅窝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与颅底重建术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及颅底重建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颅窝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嗅沟区(32例)和鞍结节区(37例)二组,不同部位的肿瘤选择相对适宜的手术入路,术中尽量全切肿瘤,必要时行颅底重建术。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标准,该组Ⅰ级切除9例(13.04%);Ⅱ级切除50例(72.46%);Ⅲ/Ⅳ切除10例(14.49%),12例患者术中行颅底重建术。肿瘤全切除85.51%,次全切除14.49%,残余肿瘤术后行γ刀治疗,无手术死亡、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12~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肿瘤的全切除率与肿瘤部位有关,嗅沟区肿瘤的全切除率较高(93.75%)。结论根据肿瘤部位及侵袭范围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适时予以必要的带蒂帽状腱膜或骨膜瓣进行颅底重建,可达到较好的远期生活质量。
张明宇毕长龙陈若琨霍雷王延金方加胜
关键词:脑膜瘤前颅底颅底重建
移动式CT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探讨移动式CT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ANATOM移动式CT对63例神经外科手术中和手术后的颅内情况进行影像学研究,判断病变的切除程度和手术中发生的异常改变。结果术中或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肿瘤全切者48例,次全切除者5例,大部切除者7例,部分切除者3例。发现术区或邻近术区积血3例并立即再次手术清除。无手术死亡。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或手术后使用移动式CT将有助于客观地评判手术结果,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
侯永宏刘运生袁贤瑞陈立华张明宇陈风华屈洪涛李创华
关键词:移动式CT切除程度次全切除大部切除手术死亡手术结果
疑似高血压脑出血的大脑中动脉瘤破裂的诊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部分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入基底节区易与高血压脑出血相混淆,探讨对此类动脉瘤破裂的诊治。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月期间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3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表现为额、颞、基底节区、脑室内类似高血压脑内血肿42例。所有病例最终均行CTA或DSA后行显微手术治疗,其中单纯动脉瘤夹闭34例,动脉瘤切除加夹闭8例。结果CTA或DSA能清楚的显示动脉瘤,动脉瘤位于分叉部近端(M1)4例、分叉部36例、分叉部远端2例,11例患者合并其他部位动脉瘤。术后恢复良好34例,严重血管痉挛脑梗死5例,放弃治疗3例。结论对于疑似高血压脑出血的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必须行CTA或DSA检查,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曾飞跃张明宇霍雷方加胜
关键词:CTADSA
乳铁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对乳铁蛋白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分析其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10例非肿瘤脑组织和46例胶质瘤(其中低级别胶质瘤27例(Ⅰ级和Ⅱ级)和高级别胶质瘤19例(Ⅲ级和Ⅳ级)中乳铁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用RT-PCR技术及Western-blot方法测定非肿瘤脑组织、低级别组胶质瘤和高级别胶质瘤组乳铁蛋白的表达量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乳铁蛋白在非肿瘤脑组织及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不同,其在低级别胶质瘤中有表达,略低于非肿瘤脑组织;而在高级别胶质瘤中表达显著减少或者表达不明显,明显低于低级别胶质瘤和非肿瘤脑组织(免疫组化、RT-PCR及Western-Blot的P值分别为P=0.001、P=0.003、P=0.004)。结论:乳铁蛋白在非肿瘤脑组织和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有差异,提示乳铁蛋白参与了人脑胶质瘤发生与发展的过程。高级别胶质瘤的高度恶性和高侵袭性可能与乳铁蛋白表达的下调从而丧失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相关。
周振海方加胜谭泽明张明宇王延金
关键词:乳铁蛋白胶质瘤
垂体脓肿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总结垂体脓肿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垂体脓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经额下入路3例,经鼻蝶入路4例。结果本组垂体脓肿合并垂体腺瘤2例,合并颅咽管瘤1例,单纯垂体脓肿4例。术后出现尿崩症和低钠血症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1~3年,均未见肿瘤及脓肿复发;临床症状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垂体脓肿容易误诊,综合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手术以经蝶入路为首选,术后予抗炎、激素替代治疗。
邓永文黄萌异张明宇刘志雄方加胜舒毓高
关键词:垂体脓肿垂体肿瘤显微外科手术
岩静脉在桥脑小脑角肿瘤显微手术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岩静脉在桥脑小脑角肿瘤显微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04年12月至2006年3月进行的桥脑小脑角肿瘤显微手术33例为观察对象,其中2例手术中岩静脉撕裂被电凝处理,31例保护良好。结果31例岩静脉保护好的手术后没有发生小脑出血性梗塞,2例电凝处理岩静脉的术后都发生小脑出血性梗塞并水肿,其中1例死亡,1例恢复良好。结论岩静脉在桥脑小脑角显微手术中应尽可能保护良好,若被处理则需在手术后做好再次后颅窝减压手术的准备。
奚健袁贤瑞李学军蒋星军陈风华李臻琰张明宇彭泽峰杨治权姜维喜罗端午
关键词:岩静脉桥脑小脑角神经外科手术
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01年
刘景平刘运生张明宇王君宇彭泽峰刘志雄赵杰
关键词:神经内镜神经外科手术手术方法
wt-p53/wt-p16联合CD/5-FC治疗胶质瘤的裸鼠模型研究
陈风华谭泽明方加胜张明宇李文章王延金
卡莫司汀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卡莫司汀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制备及表征。方法采用薄膜分散并超声法制备卡莫司汀长循环热敏脂质体,采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其形态与粒径分布,采用凝胶柱层析法分离脂质体与游离药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其含量与包封率。结果卡莫司汀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粒径约100nm左右,包封率达97%以上。结论成功制备了卡莫司汀长循环热敏脂质体。
张明宇曾昭武
关键词:长循环热敏脂质体高效液相色谱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