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东
- 作品数:14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试析中新建交后中国对新加坡的认知变化
- 1990年10月3日,中国与新加坡正式建交,中国与新加坡的两国关系的进入了新时期。中新建交十几年来,中国对新加坡的认知是什么?关注点是什么?有什么变化和特点?本文通过对中国全国报刊索引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至2003年...
- 张旭东
- 试论缅甸近代历史上的“1300运动”被引量:1
- 2004年
- “1300”运动是缅甸近代民族主义运动中影响最大的一次运动,这次运动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938-1939年仁安羌和稍埠石油工人大罢工和“饥饿进军”;1938年的反穆斯林运动;以及1938-1939年的学生抗议运动。“1300”运动促使缅甸人民更加团结,民族主义意识空前高涨,缅甸近代民族主义运动进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张旭东
- 试论殖民地时期缅甸国内的两次印缅冲突
- 本文通过对殖民地时期缅甸国内的两次印缅冲突的概述,从经济因素、宗教因素和英国殖民者实施的一系列政策等三个方面对产生冲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虽然从两次印缅冲突本身来看,冲突的原因分别是经济和宗教因素,但是,仅仅从这两个因素来...
- 张旭东
- 关键词:殖民地时期殖民政策
- 文献传递
- 试论泰缅神话中对中国形象的认知
- 关于神话这一概念,人们通常的理解是既包括神话也包括传说这两大部分内容。至于到底什么是神话,人们一直对它众说纷纭,至今也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标准定义。在西方,有关神话的定义多达一百几十种,以至于一些西方神话学家感叹:"在所有...
- 张旭东
- 文献传递
- 中新建交后中国对新加坡的认知变化——以国内发表的相关新加坡报道和文章数量变化为例
- 2005年
- 1990年10月3日中国与新加坡正式建交,中国与新加坡的两国关系的进入了新时期。中新建交十几年来,中国对新加坡的认知是什么?关注点是什么?有什么变化和特点?本文通过对国内发表的相关新加坡报道和文章数量变化的分析和对比,试揭示中新建交后中国对新加坡认知的变化轨迹。
- 张旭东
- 从《马来纪年》看古代马来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被引量:1
- 2009年
- 《马来纪年》被马来人奉为历史经典,本文通过对《马来纪年》中相关中国章节的分析,认为马来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是:中国人与马来人同源而生,中国是与马来古代王国一样强大的大国,与马来古国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友好往来,和睦相处;中国不畏强权,爱好和平,十分富有,人口众多,兵强将广;中国皇帝具有巨大的财富和强大的兵力,威仪非凡,但也不能违抗真主的意志而要求马来国王称臣纳贡;中国人充满智慧、机智和勇敢,彬彬有礼,温文敦厚,不信奉伊斯兰教,而吃猪肉和猪油。当然,《马来纪年》中勾勒出的中国形象是马来人自我认同中而相应产生的"他国"形象,也只是"虚幻"和"真实"的产物。
- 张旭东
- 试论《琉璃宫史》中对中国形象的认知被引量:2
- 2008年
- 《琉璃宫史》是缅甸宫廷编写的一部史籍,在东南亚历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笔者通过从5个方面分析文本中有关中国的描述:中国人物的描述、有关中国物品的描述、有关"整体"中国(妙香国)的描述、有关中国与缅甸战争(战斗)的描述、有关中国与缅甸和平交往的描述,认为《琉璃宫史》中有关中国的描述反映出缅甸古代王朝对中国形象"真实"和"虚幻"的认知:中国是一个强大、富有和人口众多的国家,中国与缅甸一样伟大,缅甸并不惧怕中国。
- 张旭东
- 试论泰缅神话中对中国形象的认知
- 关于神话这一概念,人们通常的理解是既包括神话也包括传说这两大部分内容.至于到底什么是神话,人们一直对它众说纷纭,至今也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标准定义.在西方,有关神话的定义多达一百几十种,以至于一些西方神话学家感叹:'在所有...
- 张旭东
- 文献传递
- 东亚金融危机后的缅甸华侨华人被引量:1
- 2006年
- 东亚金融危机后,缅甸经济明显有恶化的趋势,政治仍然不稳定,“民主化”政治近期内难以出现,但中缅关系继续保持着友好发展的势头。缅甸华侨华人在危机后仍然以经济发展为主,政治地位有所提高,文化状况有所改善,但较长时期内仍将无法取得与缅族同等的政治地位。缅甸华族形成进程受若干因素制约,将是一个充满变数的长期过程。
- 张旭东
- 关键词:华侨华人
- 试论中国大陆学者对东南亚(东盟)区域合作的研究——以博士论文和学术专著为视角被引量:1
- 2007年
- 东南亚地区是中国的周边地区,中国一贯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地区国家的关系,本文从博士论文和学术专著层面出发,分析和论述了中国大陆学者对东南亚(东盟)区域合作的研究状况和不足,认为:1,从研究领域看,中国大陆学者对东南亚(东盟)合作的研究主要是注重经济领域的研究,尤其是中国与东南亚(东盟)的经济合作;但是,对于其他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缺乏,特别是缺乏对东南亚合作的深入研究;2,从研究单位来看,云南省和北京市是中国大陆研究东南亚(东盟)合作的中心;3,从时间来看,中国大陆学者对东南亚(东盟)合作研究的兴趣逐年增加,特别是2003年之后。
- 张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