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锦

作品数:196 被引量:959H指数:19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2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2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7篇农业科学
  • 21篇经济管理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建筑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8篇茶园
  • 48篇乌龙茶
  • 43篇茶树
  • 42篇茶叶
  • 38篇土壤
  • 21篇栽培
  • 20篇茶园土壤
  • 18篇遮荫
  • 18篇茶业
  • 17篇生态
  • 17篇施肥
  • 12篇施用
  • 11篇叶产量
  • 11篇茶品
  • 10篇性状
  • 9篇有机茶
  • 9篇生态茶
  • 8篇杂交
  • 8篇绿肥
  • 7篇有机碳

机构

  • 195篇福建省农业科...
  • 11篇浙江大学
  • 5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三明市农业局
  • 1篇福建省安溪县...
  • 1篇福建品品香茶...

作者

  • 196篇张文锦
  • 64篇吴志丹
  • 52篇朱留刚
  • 51篇王峰
  • 45篇孙君
  • 36篇尤志明
  • 36篇江福英
  • 29篇陈玉真
  • 27篇翁伯琦
  • 25篇杨如兴
  • 19篇张应根
  • 17篇李慧玲
  • 17篇陈常颂
  • 16篇郭吉春
  • 12篇陈志辉
  • 11篇叶乃兴
  • 10篇陈荣冰
  • 10篇何孝延
  • 10篇梁月荣
  • 9篇林心炯

传媒

  • 47篇茶叶科学技术
  • 27篇福建农业学报
  • 15篇福建茶叶
  • 10篇茶叶科学
  • 9篇茶叶学报
  • 3篇中国茶叶
  • 3篇中国茶叶加工
  • 3篇南方农业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福建农业科技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2007年全...
  • 2篇2013海峡...
  • 2篇全国茶业科技...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1
  • 10篇2020
  • 7篇2019
  • 9篇2018
  • 16篇2017
  • 12篇2016
  • 9篇2015
  • 12篇2014
  • 7篇2013
  • 11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7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1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连续3年施用菌渣对茶园土壤团聚体分布的影响
采用田间试验,运用湿筛法,研究了菌渣施用对茶园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计4个处理,分别为单施氮肥(M0)、50%氮肥+50%菌渣有机肥(M1)、全量菌渣有机肥(M2)和2倍菌渣有机肥(M3).结果...
陈玉真王峰吴志丹朱留刚尤志明张文锦
关键词:茶树土壤团聚体水稳性
不同施氮量对茶园土壤氮淋失的影响被引量:17
2015年
为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茶园土壤氮淋失的影响,改良茶园土壤品质,采用室内土柱淋滤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强酸性茶园土壤淋溶液pH、NH+4-N和NO-3-N淋溶量的影响。氮肥采用尿素,氮肥用量分别为N0(0kg·hm-2)、N1(150kg·hm-2)、N2(300kg·hm-2)、N3(450kg·hm-2)、N4(600kg·hm-2)。结果表明:施用氮肥降低了土壤pH和土壤淋溶液pH,降低幅度分别为0.08~0.32和0.35~0.81个单位,促进茶园土壤酸化;NH+4-N和NO-3-N的淋溶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无机氮的淋失率为47.66%~71.31%,淋失量(Y)与施氮量(X)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708 X+145.27(R2=0.98);在整个淋洗过程中,NH+4-N和NO-3-N淋溶主要发生在前5次,且主要以NO-3-N的形式淋失,淋失比例为73.50%~89.21%。
陈玉真王峰尤志明吴志丹江福英张文锦翁伯琦
关键词:茶园土壤施氮量氮素淋失
乌龙茶新品种区域试验初报被引量:5
1995年
1991-1995年在福建武夷山、建瓯、三明、四川永川等不同区域的生态与生产条件下,对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区域鉴定和多点示范。结果表明:(1)黄观音、金观音、新选206种后4-5年的平均鲜叶产量分别比肉桂、铁观音、黄金桂增产17.4%-71.4%、52.9%-123.1%、45.2%-111.9%。紫观音、新选205比黄金桂增产两成以上。(2)专家鉴定春桃香、新选205、206等新品种品质达到省优质茶水平,黄观音、金观音、紫观音、新选203、212的品质达到省名茶水平。(3)1991—1992年夏秋高温干旱、冬季出现罕见的低温寒冻,黄观音、金观音、紫观音、新选203、205、206、210、212等新品种均未遭受严重危害,抗旱、抗寒能力强。(4)黄观音、金观音、新选205、212春茶开采期比黄金桂早或同期,属早生种,紫观音、新选206属中生种。
郭吉春张文锦叶乃兴何孝延黄福平王锐清林国进林森知郑秀琴黄日和邹荣然黄剑锋陈德华王国兴陈思奇
关键词:茶树新品种乌龙茶
丘陵山地茶园土壤团聚体及其碳含量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丘陵山地茶园土壤团聚体及其碳含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土壤0~20cm以>5mm团聚体含量最高,占20.59%,20~40cm土层土壤团聚体以<0.25mm微团聚体为主,占35.32%。0~20cm,20~40cm土层均以>5mm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团聚体基本呈现粒径增大,有机碳含量增加的规律。茶园在0~20cm土层>5mm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储量及其分配比例最大,0.25~0.5mm团聚体含量最少,而20~40cm土层以0.25~0.5mm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分配比例最大,>5mm团聚体的比例最小。
王峰王义祥江福英吴志丹尤志明张文锦翁伯琦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有机碳
一种茶园覆盖棚
本发明提供一种遮阳布可伸缩的茶园覆盖棚,包括绕线装置、支撑条、棚架和覆盖在棚架上的遮阳布,所述遮阳布为矩形,所述支撑条设置在遮阳布的两侧并与完全展开时的遮阳布位于同一平面;所述遮阳布的其中两条对边分别为固定边和可移动边,...
张文锦郭晓宇朱留刚孙君张应根李慧玲吴志丹王峰高香凤陈祖枝翁启勇
文献传递
闽东茶区有机茶生产调研报告被引量:1
2008年
有机茶1983年始于斯里兰卡,是我国第一个有机食品,1990年产自浙江临安东坑,由荷兰有机认证机构颁证,当年经浙江省茶叶公司出口。之后,浙江、江西、云南等产茶省先后启动了“有机茶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生产,从而掀起了有机茶开发热潮。至今,有机茶生产已遍及全国各产茶省,正逐步走向规范化和产业化,在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效”统一,提升茶业产业化水平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张文锦王庆森杨如兴张方舟
关键词:有机茶生产茶业产业化茶区有机食品
爬地兰枝条^(60)Co-γ辐射效应的研究
2018年
以7种不同辐射剂量的^(60)Co-γ射线处理爬地兰不同成熟度枝条,观测其扦插成活率及生物产量。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枝条对辐射剂量的耐受力不同,老枝、中等嫩度枝条、嫩枝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40.67、42.51、41.34 Gy。老枝、嫩枝平均单株生物量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呈递减的趋势,而中等嫩度枝条平均单株生物量却无明显的变化规律。
孙君朱留刚张文锦
关键词:枝条
遮荫对夏暑乌龙茶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报告(续)——茶园遮荫生态效应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张文锦陈常颂张应根张方舟梁月荣陈荣冰
关键词:遮荫乌龙茶生态效应夏季
茶树有机栽培及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被引量:11
2008年
介绍了有机茶生产技术控制过程,并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并分析有机栽培措施对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动物的影响,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翁伯琦吴志丹尤志明张文锦王义祥
关键词:有机栽培茶园土壤生态环境
一种夏暑乌龙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夏暑乌龙茶遮荫鲜叶的加工制备方法。本发明针对夏暑乌龙茶遮荫鲜叶的特点,对做青环境及加工工艺技术参数进行了相应改进,以形成与遮荫鲜叶相配套的优质加工工艺技术。本发明技术提供一种夏暑...
张文锦张应根吴志丹王峰
文献传递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