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
-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4
- 供职机构: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垂体瘤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意义被引量:1
- 1998年
-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对90例垂体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检测,发现PC-NA指数随肿瘤体积的增大而增高,复发组垂体瘤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非复发组(P<0.01),且同一病人复发肿瘤较初发肿瘤的PCNA指数明显增高(P<0.05)。结果表明PCNA指数可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 李方成蒋先惠张平张平
- 关键词:垂体腺瘤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
- 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分级被引量:4
- 1994年
-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分级。系统传统的三级颅脑损伤中的第Ⅲ级再细分为Ⅲ_1、Ⅲ_2和Ⅲ_3型。这种分级方法有助于临床认识和处理急性颅脑损伤,并且与颅脑损伤的病理损害具有一致性的关系。本文指出颅脑损伤的中心问题是脑的损伤,而脑的损伤中又以脑干及脑干邻近组织结构的损伤最为重要;由此,本文的分级也是以此为依据的。
- 蒋先惠张平李方成
- 关键词:脑损伤脑干损伤
- 颞肌带蒂延长肌瓣及颅骨骨膜瓣修复颅底缺损被引量:4
- 1996年
- 脑脊液漏以及随之发生的颅内感染是颅底外科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固而长期困扰和阻碍了颅底外科的进展。近几年来修复颅底缺损技术的不断改进,使修复成功率有所提高,从而大大地避免了发生术后脑脊液漏和脑膜炎的危险。作者自1973年开始研究并首创以颞肌带蒂延长肌瓣修复颅底缺损,经临床应用均获成功。
- 朱炎昌张平
- 关键词:颅底缺损肌瓣颞肌骨膜瓣颅底外科
- 胎儿下丘脑垂体细胞颅内移植治疗矮小儿童临床探讨
- 1993年
- 近十年来,由于重组人生长激素的问世,使临床上对身材矮小儿童治疗获得很大进展。迄今,这类制剂虽然供应充裕,但价格极为昂贵。国内曾将垂体细胞移植入胸大肌治疗成人侏儒症患者,并取得近期效果,但该法应用供体较多。
- 胡晓峰王慕逖张平朱炎昌
- 关键词:儿童身材矮小下丘脑
- 小脑血吸虫病2例被引量:2
- 1998年
- 例1,男,19岁,于1995年9月20日因剧烈头痛、头昏、呕吐、站立不稳、双下肢无力半月入院。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查体:强迫头位、平衡失调、闭目难立、双下肢肌力Ⅳ级.轻瘫试验阳性。CT检查:双侧小脑半球皮层可见不规则混杂密度灶,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MRI诊断:小脑血吸虫病。手术在全麻下坐位经枕下正中入路,术中见双侧小脑半球皮层多发淡黄色粟粒大小结节,质地较硬,分块切除送病检。病理报告:小脑血吸虫病。
- 王文学胡俊泽张平
- 关键词:小脑血吸虫病
- 脑脓肿CT形态与外科治疗的关系被引量:6
- 1992年
- 本文总结40例有CT资料并经手术证实的脑脓肿。作者根据脑脓肿的术前CT病理形态将其分为4种类型,即:单腔薄壁脓肿、单腔厚壁脓肿、单发多腔脓肿和单发肉芽肿。作者认为对单腔薄壁脓肿宜行脓肿穿刺引流术;单腔厚壁脓肿宜行脓肿摘除术,单发多腔脓肿宜先行引流术后再行摘除术;单发肉芽肿宜先选择药物治疗,3个月后若脓肿无改变再行摘除术。本组治疗结果,存活37例(92.5%),死亡3例(7.5%),复发5例(12.5%)。
- 张平朱炎昌
- 关键词:脑脓肿CT神经外科手术
- 乌司他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1年
- 张平石峰
- 关键词:颅脑损伤重型乌司他丁
- 头部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被引量:5
- 1996年
- 1985年9月~1991年1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人991例,其中17例发生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占同期颅内血肿945例的1.8%。再次手术15例(88.2%),死亡6例(35.3%)。讨论了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特征、诊断和发病机理。
- 鲍文公张平蒋先惠
-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血肿
- 5岁以下小儿意识障碍的分级
- 1992年
- 鉴于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lasgow Cema Scale, GCS)对评价小儿的意识障碍有许多不妥之处,本文提出一种评价5岁以下小儿急性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分级方法,经临床验证表明,该分级法是可行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1d~5岁。其中11d~1岁5例;2~3岁9例;4~5岁16例。 1.2 新分级法:新分级法从5个方面评价意识障碍,即正常睁眼(Ⅰ级);
- 张平蒋先惠
- 关键词:颅脑损伤G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