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
- 作品数:11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省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抗病毒治疗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5年
- 张杏红李建恒苏立凯张平寇素如王恩军
- 关键词:颅内压抗病毒治疗
- 发作期偏头痛患者TCD的特点
- 1998年
- 偏头痛被认为与颅内血管舒缩功能异常有关。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做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技术对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进行检测,从而较客观的反映颅内血管机能状态的改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国际头痛协会1988年制定的分类诊断标准,诊断的偏头痛发作期病人29例,女19例,男10例;年龄13~45岁,平均33.4岁。正常对照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18~48岁,平均31.5岁,均为无任何疾病的健康人。
- 张平王德超田文艳李会敏张杏红
- 关键词:偏头痛发作期超声波诊断
- 肺癌致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12例临床分析
- 2001年
- 李会敏王德超张平陈立英王晔兴周斌
- 关键词:肺癌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并发症
- 大黄素甲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大黄素甲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91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大剂量(HD)及小剂量大黄素甲醚组(LD)。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病变侧脑组织IL-18的含量,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本实验Model组各个时间段脑组织IL-1β含量明显升高,再灌注6h达高峰(1.295±0.0352ng/ml,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随之开始下降,再灌注48h仍处于较高的水平。HD组与Model组相应的时间段比较病变侧脑组织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1),并且组织损伤程度减轻。结论 大黄素甲醚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IL-1β的表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张平苏立凯李会敏姚军
- 关键词:大黄素甲醚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白细胞介素-1ΒIL-1Β
-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Ⅰ型2例
- 1995年
-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Ⅰ型2例(071000)河北省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 张平例1:徐某,女性,35岁,于1994年12月入院,患者于3年前清晨起床后出现心悸,乏力、大汗、动作呆板,摄高糖饮食后上述症状消失,恢复如常。日后上述症状间断地发作多次,均经进...
- 张平
- 关键词: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肾上腺腺瘤甲状旁腺腺瘤细胞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空腹胰岛素
- 肺癌致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21例分析
- 2002年
- 李会敏王德超陈立英张平王晔兴周斌
- 关键词:肺癌肺肿瘤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 大黄素甲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拮抗作用被引量:15
- 2005年
- 目的:探讨大黄素甲醚对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含量和ICAM-1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91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大黄素甲醚大剂量(PHD)及小剂量(PLD)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病变侧脑组织IL-1β的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ICAM-1和caspase-3表达的变化,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Model组再灌注6h病变侧IL-1β含量明显升高且达高峰,再灌注24h病变侧ICAM-1、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附壁浸润明显;大黄素甲醚PHD组再灌注12h、24h病变侧IL-1β、ICAM-1和caspase-3表达明显低于model组相应时段(P<0.05或P<0.01),中性粒细胞附壁浸润较少。结论:大黄素甲醚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ICAM-1和caspase-3水平,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张平苏立凯李会敏赵永晨杨章群崔秀艳
- 关键词:大黄素甲醚再灌注损伤白细胞介素1胞间粘附分子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 偏头痛患者血浆的一氧化氮含量的研究
- 1998年
- 目的:为了探讨NO与偏头痛的关系。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62例偏头痛患者血浆NO的含量。结果: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血浆NO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间歇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NO可能参与偏头痛发作。
- 王德超张平李会敏田文艳申文增
- 关键词:偏头痛一氧化氮病理学
- 缺血性脑损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被引量:4
- 2003年
- 张平张杏红
- 关键词:缺血性脑损伤细胞凋亡分子机制信号传递
- 声信息对发作期偏头痛患者脑血管机能状态的影响
- 2000年
- 目的:为探讨声信息治疗发作期偏头痛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了发作期偏头痛患者声信息治疗前后颅内各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 结果:发作期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双侧大脑前动脉(ACD)、中动脉(MCA)、后动脉(PCA)的最高平均血流速度(MFV)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或P<0.05),治疗后其MFV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或P< 0. 05),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 P> 0. 05)。结论:发作期偏头痛病人存在脑血管机能状态的异常,声信息通过改善其脑血管机能而达到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 王德超张平李会敏
- 关键词:偏头痛发作期脑血管治疗前平均血流速度
-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