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守康

作品数:50 被引量:23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研究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视神经
  • 10篇病变
  • 9篇神经病
  • 9篇视神经病
  • 9篇视神经病变
  • 8篇中医
  • 6篇眼科
  • 6篇遗传性
  • 6篇遗传性视神经...
  • 6篇遗传性视神经...
  • 6篇神经萎缩
  • 6篇视神经萎缩
  • 6篇疗效
  • 6篇LEBER遗...
  • 6篇LEBER遗...
  • 5篇视网膜
  • 5篇中西医
  • 5篇中西医结合
  • 5篇网膜
  • 5篇线粒体

机构

  • 39篇中国中医科学...
  • 11篇中国中医研究...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济南市第二人...
  • 1篇寿光市中医院
  • 1篇北京藏医院

作者

  • 50篇张守康
  • 12篇张丽霞
  • 10篇庄曾渊
  • 8篇王影
  • 8篇童绎
  • 7篇李学晶
  • 6篇韦企平
  • 5篇李成武
  • 5篇王民秀
  • 4篇杨晓桦
  • 3篇胡怀彬
  • 3篇魏忠燕
  • 3篇唐由之
  • 3篇杨永升
  • 3篇王志强
  • 3篇王志强
  • 2篇高君
  • 2篇庄增渊
  • 2篇邓晓辉
  • 2篇孙艳红

传媒

  • 17篇中国中医眼科...
  • 3篇中国民间疗法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眼科新进展
  • 2篇海峡两岸中医...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护理研究(下...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2005国际...
  • 1篇第八届全国中...
  • 1篇庆祝中国中医...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梅花针治疗青少年近视多中心临床观察被引量:34
2011年
目的观察电梅花针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三盲对照设计,对3个中心的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组予电梅花针治疗,每次10分钟,10天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疗程间休息5天。对照组予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每晚睡前1次,10天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疗程间休息5天。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等变化。结果 3个中心共获得病例355例(705眼)。治疗组(178例,354眼)总有效率83.9%,对照组(177例,351眼)总有效率35.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晶状体前后径、睫状体厚度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较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电梅花针治疗可以纠正调节痉挛所造成的屈光不正,可以提高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视力。
张守康邓晓辉张丽霞赵晓军窦惠芳王志强
关键词:近视电梅花针
电梅花针治疗青少年的临床研究
近视眼是以视近清楚,视远模糊为临床特征的眼病。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我国青少年近视眼发病率已由1998年的世界第四位上升到1999年的第二位。最近报道上海市小学五年级近视眼的患病率已达58.2%~66...
张守康王志强杨晓桦张丽霞
文献传递
视神经萎缩临床治疗对照性研究文献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对中医疗法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临床对照性文献进行回顾分析,以了解目前视神经萎缩治疗情况。方法以'视神经萎缩'为检索词,通过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对1998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国内文献...
张守康王影庄增渊
关键词:视神经萎缩
文献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
张守康王影庄曾渊
五子衍宗汤对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中药五子衍宗汤对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患者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要求的30例LHON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五子衍宗汤及辅酶Q10片,对照组口服辅酶Q10片,疗程90天。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线粒体膜电位改善,对照组线粒体膜电位未见改善。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明显。结论五子衍宗汤能提高LHO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李成武庄曾渊张守康韦企平
关键词:五子衍宗汤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线粒体膜电位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评价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局部用药眼压不能控制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0例(37眼),正常眼压性青光眼6例(10眼)。观察应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后6个月眼压的变化。结果术后眼压平均降低幅度为4.86±2.14mmHg(24.04±10.21%),两组患眼的眼压在激光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开角型青光眼组术后6个月的眼压较术前平均下降5.44±2.32mmHg(24.90±11.09%);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组平均下降2.71±1.12mmHg(19.06±7.19%)。术后暂时的眼压升高、前房炎症反应为常见的并发症。结论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具有降眼压效果明显、安全、实用、损伤小、可重复等特点,是治疗青光眼的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胡怀彬张丽霞张守康尹连荣接传红
关键词:青光眼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眼压
不同病因视神经萎缩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视神经萎缩是临床最常见不可逆致盲眼病之一。由于其病因复杂,是多种病因下导致的后期病变,因此疗效较差,且诊疗效果分析困难。根据本院临床经验,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该病治疗具有一定疗效,为进一步探讨该疗法对视神经萎缩的治疗效果,及...
张守康王影庄曾渊
关键词:视神经萎缩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融合毒素DT389-hbFGF的克隆表达及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毒性研究
后囊混浊(PCO)是现代白内障摘除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其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患者术后得以恢复的视力再度下降.Nd:YAG激光治疗是目前较普遍的治疗方法,但此治疗不仅会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且其所致的人工晶体损伤、黄斑水肿、视网...
尹连荣袁佳琴郝燕生胡世兴张守康秦红
关键词:克隆表达细胞毒性晶状体
文献传递
中医眼科临床试验的原则与方法探讨
2007年
作者针对中医眼科概述了临床试验的原则,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方法。
李成武杨永升张守康庄曾渊
关键词:中医眼科
伴有mtDNA14484位点突变的Leber病一大家系
2008年
目的研究Leber病一大家系的遗传因素,探讨其外显率、遗传早现、自发视力恢复,以及与mtDNA的关联性。方法对家系中18例患者进行调查,并行视力、眼底等常规检查;5例患者作了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及视野检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6例患者外周血液进行mtDNA11778、3460及144843个位点检查。结果(1)本家系第1代娶二妻,前妻后代皆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力下降,经眼底镜检查符合视神经萎缩诊断。后妻无眼病,其后代均无眼病。(2)6例患者的mtDNA检查显示11778、3460位点未发现突变,而在14484位点出现同质性突变。结论该家系Leber病呈典型母系遗传,该病的临床表现可能与mtDNA14484位点突变密切关联。
童绎王影姜枫刘斌张守康杨薇
关键词: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MTDNA母系遗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