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天弼

作品数:17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4篇细胞
  • 3篇粒细胞
  • 3篇慢性
  • 3篇难治
  • 3篇化疗
  • 3篇骨髓
  • 3篇阿糖胞苷
  • 3篇胞苷
  • 3篇大剂量
  • 3篇大剂量化疗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他汀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机构

  • 11篇粤北人民医院
  • 3篇汕头大学
  • 2篇粤北医院

作者

  • 16篇张天弼
  • 6篇杜雪霞
  • 4篇冯慧斌
  • 3篇吴明清
  • 3篇哈德俊
  • 3篇陈小龙
  • 2篇涂湘华
  • 2篇廖建军
  • 2篇许红雁
  • 2篇彭金秀
  • 2篇温伟英
  • 2篇黄少芳
  • 1篇涂相华
  • 1篇吴明清
  • 1篇李国洪
  • 1篇林斌
  • 1篇李国洪
  • 1篇陈小龙
  • 1篇肖芸
  • 1篇吴明清

传媒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6
  • 1篇199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发性骨髓瘤117例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被误诊的原因,探讨避免误诊的方法。方法对11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及其中被误诊的72例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17例被误诊72例,误诊率61.5%;平均误诊时间7周。结论多发性骨髓瘤误诊率高,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张天弼廖建军
关键词:骨髓肿瘤误诊
胺碘酮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
2006年
目的本研究运用胺碘酮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观察其疗效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单用组)与胺碘酮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组(合用法),观察治疗后房颤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房颤发作时心室率及胺碘酮用量、毒副反应等。结果单用组与合用组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率分别为56%、77%,P<0.001,合用组胺碘酮用量明显少于单用组,P<0.05,房颤发作时平均心室率单用组为(112±15.2)bpm,合用组为11.2bpm,P<0.01,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差异。结论胺碘酮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可达到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减少胺碘酮用量,无不良反应。
杜雪霞张天弼吴明清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胺碘酮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倍它乐克联用地高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房颤动的临床干预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倍它乐克联用地高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房颤动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房颤动的患者给予地高辛和倍它乐克,地高辛0.125~0.25g/日,倍它乐克初始剂量6.25g/次、2次/日,根据耐受情况,逐步加量至12.5~25mg/次、2次/日,随访1年后,观察静息时等活动后心室率、收缩压、舒张后、QT离散度、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距离等变化。结果经用地高辛联用倍它乐克治疗后静息时心室率(110±14.1)VS>(2.1±10.30,活动后心室率(140±18.6)VS(88±13.2),QT离岸散度(68.3±9.2)VS(52.4±7.8),左室射血分数(33.8±11.2)VS(46.9±9.4),6分钟步行距离(278.3±26.2)VS(389.5±29.2)。上述治疗前后比较,P值均<0.001,而收缩压舒张后治疗前后改变无显著性差异。随访过程中未见洋地黄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倍它乐克联用地高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快速房颤治疗可以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控制心室率及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耐受性好。
杜雪霞张天弼李国洪
关键词:心房颤动充血性心力衰竭倍他乐克
联用米托蒽醌阿糖胞苷治疗难治性白血病
1995年
联用米托蒽醌阿糖胞苷治疗难治性白血病张天弼(广东省韶关粤北人民医院512026)米托蒽醌(PHAQ)是一种化学结构与阿霉素相似的蒽醌类化合物,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和DNA分子结合抑制核酸合成而导致细胞死亡,且已证明其抗肿瘤活性类似或优于阿霉素,而心脏毒性...
张天弼
关键词:白血病米托蒽醌阿糖胞苷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清一氧化氮及其相关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一氧化氮、丙二醛及超氧化物岐化酶的影响。方法 对住院确诊为UA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别入选: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方法,但不接受他汀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6个月一氧化氮、丙二醛及超氧化物岐化物酶的变化。结果 两组血脂水平下降的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升高血清一氧化氮浓度(4.5±1.6)vs(5.6±1.9),超氧化物岐化酶浓度(106±12)vs(123±15),降低丙二醛浓度(2.7±1.3)vs(1.9±0.9)。结论 UA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可改善一氧化氮等参与血管舒缩功能的血管活性物质浓度,从而有利于改善心肌供血。
杜雪霞张天弼李国洪
关键词:心绞痛一氧化氮阿托伐他汀
尿毒症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变化
1996年
临床上尿毒症患者常伴有血液系统的症状,出血症状是较多见的,并且易导致死亡。出血因素比较复杂,可由于血小板数减少,凝血机制障碍以及血管内皮损害,但血小板功能异常是主要原因。本文仅就尿毒症患者的某些血小板功能进行研究。
张天弼
关键词: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功能变化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小板功能异常出血因素血小板膜蛋白
替米沙坦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6例。在糖尿病降糖方案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钙离子拮抗剂降压,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80mg口服,每日1次,加用注射用奥扎格雷钠8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21d。比较两组治疗方法对24h尿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lc)、肾功能(BUN、SCr)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24h尿蛋白、HbAlc较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奥扎格雷可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h尿蛋白,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陈小龙张天弼冯慧斌涂湘华吴明清
关键词:替米沙坦奥扎格雷糖尿病肾病
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以3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COPD组)和36例COPD稳定期患者(对照组一)及36例健康人(对照组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三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并常规检测血清CRP水平。结果COPD组外周血中CD4^+CD25^+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为(2.56±1.83)%,明显低于对照组一和对照组二(P均〈0.01);COPD组CRP水平为(55.7±14.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一和对照组二(P均〈0.01)。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与CRP水平呈负相关(r=-0.312,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减少导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细胞免疫失调,CRP参与了炎性反应激活过程,可能为COPD急性加重期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张天弼肖芸冯慧斌杜雪霞陈小龙涂相华吴明清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调节性C反应蛋白质
HHT+LD-Ara-C方案治疗对干扰素无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2002年
目的 :观察高三尖杉酯碱 (HHT)和小剂量阿糖胞苷 (L D- Ara- C)对干扰素 -α(IFN-α)治疗无效的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 2 5例 IFN- α治疗无效的CML患者经 HHT+L D- Ara- C方案治疗后观察其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反应。结果 :80 %患者达到血液学缓解 ,32 %患者产生细胞遗传学反应。结论 :HHT+L D- Ara- C方案对于 IFN- α治疗无效的
张天弼
关键词:干扰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
二种不同剂量阿托伐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介质、纤维蛋白原和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二种不同剂量(10 mg、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前后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的变化、安全性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组(38例)和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组(34例),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CRP和Fig、TC、LDL-C的水平变化及6个月内主要冠脉不良事件(MACE)。结果治疗后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CRP、Fig、TC、LDL-C水平及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组,同时未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张天弼冯慧斌杜雪霞陈小龙吴明清涂湘华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冠脉综合征纤维蛋白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