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勇

作品数:11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滁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麻疹
  • 3篇病毒
  • 3篇肠道
  • 3篇肠道病毒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综...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综合征
  • 2篇发病
  • 2篇发热
  • 2篇发热伴血小板...
  • 2篇发热伴血小板...
  • 2篇肠道病毒71...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军训
  • 1篇学生军训
  • 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9篇滁州市疾病预...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省疾病预...
  • 2篇宣城市疾病预...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安庆市疾病预...
  • 1篇六安市疾病预...

作者

  • 10篇张勇
  • 3篇穆娟娟
  • 2篇吴家兵
  • 2篇韩茂昌
  • 2篇王计争
  • 2篇曹明华
  • 2篇陈卫国
  • 2篇程德惠
  • 1篇姚红
  • 1篇孙良
  • 1篇鲍倡俊
  • 1篇夏正炎
  • 1篇胡钧
  • 1篇刘一梅
  • 1篇许学伟
  • 1篇徐鹏鹏
  • 1篇陈道俊
  • 1篇龚磊
  • 1篇张永根
  • 1篇闫娟

传媒

  • 6篇安徽预防医学...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滁州市2012~2016年手足口病病原学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了解滁州市手足口病病原变化特点,指导临床诊疗工作。方法 2012~2016年按照手足口病监测方案要求,滁州市每个县(市、区)每月抽取5例手足口病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重症及死亡病例患者全部采样,对采集的标本使用实时荧光RT-PCR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包括肠道病毒EV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通用型(PE)。结果 2012~2016年滁州市共采集手足口病病例标本2 475份,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核酸总阳性率为43.35%。EV71型、CoxA16型和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41.85%、27.49%、30.66%,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77.257,P<0.001),其中2013年的阳性率最低,为27.74%,2016年阳性率最高,达到53.05%。2012~2016年阳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经趋势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0.312,P<0.001)。EV71型占阳性总数的比例下降较明显,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占阳性总数的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定远县和天长市的标本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低于平均水平(43.35%),分别为22.58%和25.63%。阳性检出率从每年4月开始升高,5~7月最高,随后逐渐下降。EV71型在5月和11月阳性检出比例较高,CoxA16型阳性检出比例较高的月份为1~3月,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比例最高的在12月。结论滁州市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总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致病病原体近年来主要以其他肠道病毒和CoxA16型为主,不同型别病原体优势月份不同,应根据监测的病原特征助力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耿守艳陈卫国张勇张赛朱慧琳王天碧陈秀红程东林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EV71COXA16病原学监测
大学生军训致运动伤的特征及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了解某大学军训期间新生运动伤的发生情况及其可能影响因素 ,为提高军训质量和降低军训伤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整群抽样的方式对某大学 12 5 1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军训期间 (16d内 )运动伤总发生率为 16 87% ;女生发生率 (2 0 0 6 % )明显高于男生(13 4 9% )。运动伤主要发生于上午、训练中期 ,以扭伤等多见。身体体能状态、军装是否合身等是运动伤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军训中应加强安全卫生教育 ,严格军训纪律 ,科学安排训练 ,做好安全保护 ,加强医学监督。
陈道俊刘茜叶冬青孙良闫娟张勇卓应宏
关键词:大学生军训
肠道病毒71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病毒)是人肠道病毒中的一种,可以引起多种临床表现,包括皮肤、内脏和神经系统症状,多数患者症状较轻,少数患者可以转变为脑干脑炎、无菌性脑膜炎、神经源性肺水肿,被认为是自脊髓灰质炎病毒消除后,一个重要的嗜神经组织的肠道病毒^([1])。EV71病毒自1969年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以来,
陈国平张进史永林曹明华吴家兵夏志才张勇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发病机制影响因素
2008—2013年安徽省滁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分析2008—2013年安徽省滁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和实验室监测数据均来自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滁州市2008—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滁州市2008—2013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4 062例,其中重症424例,死亡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0.93/10万,病死率为0.02%。发病高峰集中在4—7月;各地区均有发病,地区间发病水平差异明显;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为主。病原学监测结果肠道病毒71型(EV71)所占比例为69.23%,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所占比例为17.31%,其他肠道病毒所占比例为13.46%。重症病例的病原学分布与普通病例的病原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8—2013年滁州市手足口病疫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5岁及以下儿童是发病主要人群,EV71为主要病原,应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张勇郭彦艳许学伟耿守艳胡传来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
安徽省滁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安徽省滁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发病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性别、年龄、住址匹配的1∶4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安徽省滁州市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和选取的对照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配对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发病前1月与病例接触、接触身上有蜱虫的狗、被蜱虫叮咬、生活区周围有蜱虫和工作间歇坐卧草地(均有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前1月与病例接触(OR=5.44,95%CI:1.56~19.04,P=0.004)、接触身上有蜱虫的狗(OR=12.81,95%CI:3.20~51.25,P<0.001)和被蜱虫叮咬(OR=47.25,95%CI:6.94~321.53,P<0.001)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与病例接触史、接触身上有蜱虫的狗和被蜱虫叮咬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主要发病危险因素,需加强对高发人群健康宣教和个人防护指导。
陈卫国胡建利鲍倡俊耿守艳张勇夏正炎叶俊李志锋
关键词:发热血小板减少病例对照研究
滁州市2000-2004年麻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2006年
目的研究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监测与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4年所有麻疹个案调查资料及血清标本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558例麻疹疑似血清标本中,麻疹IgM(+)263份,标本阳性率47.1%;全市年平均发病率1.77/10万;以春夏两季为发病高峰;5-14岁年龄期发病占57.9%;确诊病例中有咳嗽、卡他症状、结膜炎3项典型症状者只有53.6%。结论滁州市处于高度散发与偶然局部爆发的麻疹流行态势。加强麻疹监测力度,实施强化免疫策略是今后的工作方向。
韩茂昌穆娟娟张勇陈德惠黄卓君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滁州市2004~2005年C群流脑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 研究滁州市C群流脑的流行特征与控制措施,为今后C群流脑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05年度流脑个案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8例流脑患者中检出5例C群Nm,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检出4株C群Nm;在地区分布中,南谯区乌衣镇中学发生5例C群流脑为局部爆发,其余为散发病例;病倒中学生占71.42%,10~20岁年龄组占71.42%;有A群流脑疫苗免疫史占82.14%,有5例流脑A+C二价疫苗免疫失败。结论 C群流脑病例来势凶猛,病程进展快,病死率高;接种A群流脑疫苗不能阻止C群流脑流行;为防止发病控制疫情扩散,应对20岁以下人群和在校的大、中专学生等易感群体提供免疫保护。
韩茂昌程德惠宋光军张勇穆娟娟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凤阳县2013年1-3月份麻疹发病率升高原因调查分析
2013年
目的:分析安徽省凤阳县麻疹流行特征。方法:对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麻疹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凤阳县2013年1-3月份发病率为9.34/10万,71例病例分布在9个乡镇,<1岁的婴幼儿发病50例,占总病例数的70.42%,小于8月龄发病29例,占40.85%;散居儿童63例,占68.73%,无免疫史者55例,占77.46%。结论:凤阳县常规免疫仍存在薄弱环节,流动人口增多,易感人群逐渐累积,是造成麻疹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王计争胡钧张勇
关键词:麻疹发病率
2002~2006年滁州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了解滁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进一步促进麻疹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滁州市麻疹监测系统上报的个案资料,统计、分析麻疹流行特征,并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效果和防控措施。结果2002~2006年5年间麻疹平均发病率为2.65/10万。2006年麻疹发病率由2005年的7.59/10万降至1.77/10万,低于5年间平均发病率。麻疹的发病高峰正常年份在3~6月份。暴发流行年出现3~7月份、10~12月份两个高峰,分别占当年病例总数的56.00%、40.60%。574例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21.08%,免疫史不详的占60.10%。小于8月龄儿童麻疹病例占5.05%。32例8月龄~1周岁的病例中无免疫史占68.75%。结论及时有效接种MV,提高麻疹监测质量,是加速控制麻疹的关键。现行的麻疹疫苗初始免疫程序有必要进行调整。
程德惠张勇王计争姚红穆娟娟
关键词:麻疹监测
安徽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部分流行地区蜱类分布调查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调查安徽省安庆市和滁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区蜱的种类及分布情况。方法 2017年6月份选择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较高的安庆市4个自然村和滁州市4个自然村进行蜱类分布情况调查,采用人工布旗法采集外环境中的游离蜱,宿主体检蜱法采集羊体表寄生蜱,分析蜱种和蜱密度。结果共捕获873只蜱虫,包括游离蜱虫212只和寄生蜱虫661只,隶属于1个科1个属2个种,游离蜱和寄生蜱均为硬蜱科的血蜱属,游离蜱中成蜱6只,经鉴定5只均为长角血蜱,另1只蜱种未明;寄生蜱中成蜱321只,主要为长角血蜱(99.4%),另外本次调查新发现大刺血蜱2只。游离蜱的平均密度为38.5只/人工小时·布旗。宿主动物羊的总染蜱率为83.3%,蜱密度为4.6只/宿主,蜱密度指数为5.5只/宿主。结论长角血蜱是安徽省滁州市和安庆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区的优势蜱种,且外环境中的游离蜱密度和宿主动物中寄生蜱密度均较高,当地生产生活的居民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
宋丹丹龚磊吴家兵曹明华张永根刘一梅张勇汪金生杨明徐鹏鹏高伟林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