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劲松

作品数:295 被引量:2,181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1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5篇学位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4篇农业科学
  • 18篇生物学
  • 14篇天文地球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经济管理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0篇土壤
  • 53篇水分
  • 31篇蒸腾
  • 31篇人工林
  • 29篇蒸散
  • 27篇栓皮栎
  • 26篇农林复合系统
  • 26篇复合系
  • 22篇核桃
  • 21篇土壤水
  • 21篇土壤水分
  • 19篇气象
  • 19篇刺槐
  • 18篇水分利用
  • 16篇气候
  • 15篇低山丘陵区
  • 15篇同位素
  • 14篇叶片
  • 14篇土壤呼吸
  • 13篇护林

机构

  • 282篇中国林业科学...
  • 57篇南京林业大学
  • 43篇河北农业大学
  • 38篇北京林业大学
  • 37篇河南农业大学
  • 20篇中国农业大学
  • 19篇河南省国有济...
  • 18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国家林业局
  • 5篇青海省人工影...
  • 5篇河南省林业科...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济源市林业局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北京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市林业局

作者

  • 295篇张劲松
  • 207篇孟平
  • 66篇高峻
  • 42篇孙守家
  • 34篇郑宁
  • 33篇李春友
  • 32篇桑玉强
  • 28篇黄辉
  • 24篇王鹤松
  • 23篇何春霞
  • 23篇同小娟
  • 21篇尹昌君
  • 16篇宋兆民
  • 15篇李俊
  • 13篇陆森
  • 10篇任庆福
  • 10篇陆光明
  • 9篇孙圣
  • 9篇程志庆
  • 7篇辛学兵

传媒

  • 42篇林业科学研究
  • 28篇生态学报
  • 27篇中国农业气象
  • 24篇应用生态学报
  • 22篇林业科学
  • 9篇东北林业大学...
  • 8篇河南农业大学...
  • 7篇北京林业大学...
  • 7篇西北林学院学...
  • 6篇河北农业大学...
  • 6篇农业工程学报
  • 6篇中国水土保持...
  • 5篇植物生态学报
  • 5篇世界林业研究
  • 5篇河南科学
  • 4篇河北林果研究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农业机械学报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5篇2023
  • 13篇2022
  • 20篇2021
  • 14篇2020
  • 12篇2019
  • 16篇2018
  • 11篇2017
  • 9篇2016
  • 18篇2015
  • 13篇2014
  • 8篇2013
  • 14篇2012
  • 24篇2011
  • 14篇2010
  • 8篇2009
  • 14篇2008
  • 13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13篇2004
2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复合农林业发展机遇与研究展望被引量:26
2004年
概述了复合农林业的基本内涵及其发展机遇,论述了复合农林业在林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结合复合农林业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从研究的尺度、对象及地域、手段及方法、内容等角度,对我国复合农林业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孟平张劲松高峻
关键词:复合农林业可持续发展
不同高寒生态系统甲烷通量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的量化
2023年
使用便携式温室气体分析仪对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和玛多县的高寒沼泽、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生态系统的CH_(4)通量进行原位观测,同时分析生物量、微生物、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和温度等因子,旨在明确不同生态系统CH_(4)通量时空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高寒沼泽和高寒草甸是CH_(4)源,8月通量达到最大值,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是CH_(4)的汇,8月达到最小值,4种生态系统之间的CH_(4)通量差异显著(P<0.05);高寒沼泽的mcrA基因丰度最大,高寒草甸次之,而pmoA丰度则是高寒草甸最大高寒沼泽次之,高寒荒漠的mcrA和pmoA基因丰度均最小,4种生态系统之间差异显著(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生长季节高寒沼泽和高寒草甸的CH_(4)通量与土壤温度和mcrA显著正相关(P<0.05),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的CH_(4)通量与土壤温度和与pmoA显著负相关(P<0.05),不同生态系统之间CH_(4)通量则与土壤水分、有机碳、总氮、生物量、mcrA和pmoA显著相关(P<0.05);路径分析显示,土壤有机碳、mcrA和pmoA丰度直接对CH4排放产生显著影响,土壤温度和水分则是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菌群丰度间接影响CH_(4)排放;在所有的关键影响因子中,mrcA丰度对CH4通量的相对贡献率最高,达到30.53%,其次是有机碳和生物量。总之,高寒生态系统间CH_(4)通量差异是由于微生物、有机碳、生物量等因素的不同造成的,高寒地区的CH_(4)排放模拟估算时需考虑不同生态系统CH_(4)排放的异质性。
管崇帆何方杰何方杰韩辉邦李雅婧郑京生张劲松张劲松
关键词:甲烷通量有机碳生物量
黄河小浪底库区山地栓皮栎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离并量化土壤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探讨各自贡献率及其随季节变化的动态特征。[方法]采用壕沟法和气体红外分析法,研究黄河小浪底库区山地栓皮栎人工林土壤总呼吸、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速率的季节动态变化、贡献率和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栓皮栎人工林总土壤呼吸、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均呈夏季速率高、冬季速率低。栓皮栎土壤总呼吸、自养呼吸及异养呼吸速率与5 cm土壤温度均呈极显著指数相关,温度敏感性系数Q_(10)值大小为自养呼吸(3.40)>异养呼吸(2.90)>土壤总呼吸(2.45);栓皮栎土壤总呼吸、自养呼吸、异养呼吸速率与0 1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均显著线性相关;土壤总呼吸、自养呼吸速率与0 10 cm土壤电导率显著相关。土壤总呼吸和异养呼吸的温度敏感系数Q_(10)值均在冬季最大,夏秋季最小;而自养呼吸的Q_(10)值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栓皮栎人工林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对土壤总呼吸的月贡献率为13.23%37.33%和62.67%86.76%,且自养呼吸的贡献率与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规律相似。土壤总呼吸、异养呼吸与自养呼吸的CO2年通量分别为1 616.41、1 199.39、417.02 g·m^(-2)·a^(-1)。[结论]经过区分与定量化土壤总呼吸及其组分,确定异养呼吸为本研究区栓皮栎人工林土壤总呼吸的主要组分,作用于异养呼吸的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均能显著影响整个森林生态系统表层CO_2总排放通量的大小,进一步为该研究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进一步量化研究提供参考。
赵娜孟平张劲松陆森宋文琛
关键词:栓皮栎
基于稳定同位素和热扩散技术的张北杨树水分关系差异被引量:17
2017年
利用稳定氢同位素和热扩散技术研究张北防护林杨树的水分来源和蒸腾耗水,分析确定未退化与退化杨树的水分关系差异.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中退化杨树主要利用0~30 cm土壤水分,未退化杨树主要利用30~80 cm土壤水分,两者的水分来源不同.旱季时,未退化杨树利用深层土壤水分和地下水的比例明显高于退化杨树.雨季中,杨树对0~30 cm土壤水分的利用比例增加,退化杨树增加幅度明显高于未退化杨树,对30~180 cm土壤水分的利用比例均减少.未退化杨树的液流速率大于退化杨树,不同天气中液流速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但未退化杨树液流的启动时间比退化杨树早.相关分析表明,未退化和退化杨树液流速率与土壤温度、风速、太阳辐射、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均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退化杨树液流速率与土壤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因素呈显著正相关,而未退化杨树仅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因素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退化和未退化杨树蒸腾耗水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退化杨树液流日累计量明显小于未退化杨树,表明其蒸腾耗水量较少;退化杨树水分来源浅,蒸腾耗水的减少并不能阻止林分退化.
苗博孟平张劲松何方杰孙守家
关键词:杨树
苹果-平菇复合系统生态经济效应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Th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effects of the Apple Pleurotus ostreatus system on ecology, physiology and yield in the hilly land of Taihang Mountain were studied, comparing with the pure apple tree stand(CK).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Apple Pleurotus ostreatus system which spacing is 3?m×4?m between the trees planted in 1991 was good for growing. (2)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readily available N and K in the 0~50?cm soil increased by 45 8%, 31 0% and 39 3% respectively. (3) The content of chlorophyll and the photosynthetic rate of the apple tree leaves increased by 19 7%~23 3%, 5 9%~25 6 % respectively. (4) The yields of Pleurotus ostreatus and its net income was 4 500 1?kg·hm -2 , 609 0?yuan·hm -2 (RMB) respectively.(5) The yields of apple increased by 7 5%. (6) The total net income of the system increased by 7 025?yuan·hm -2 (RMB).
樊巍张劲松孟平尹昌君
关键词: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复合农林业太行山低山丘陵区
基于树轮稳定碳同位素的张北杨树防护林退化原因解析被引量:21
2017年
三北防护林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但近十年来张北县4/5的杨树防护林出现退化现象,接近1/3的杨树濒临死亡或枯死,导致杨树防护林生态功能下降.本研究用稳定碳同位素方法追溯研究了退化与未退化杨树年轮中δ^(13)C值和内在水分利用效率(WUE_i)的差异,分析导致杨树退化和死亡的原因及其来源.结果表明:相同年龄杨树的直径随着退化程度增加而下降,退化杨树树轮的δ^(13)C值变化范围为-25.26‰^-22.97‰,未退化杨树为-26.15‰^-23.50‰,从1997年开始,退化杨树δ^(13)C值高于未退化杨树.退化与未退化杨树WUE_i值从1997年开始出现差异但不显著,2002年后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退化与未退化WUE_i的差值ΔWUE_i连续正值可能是退化与未退化杨树产生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退化和未退化杨树WUE_i与降雨量、相对湿度和潜在蒸散量(ET_0)的相关关系均不显著,但与气温和地下水埋深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1997年极端干旱事件是杨树林退化的起点,随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导致地下水的过度使用,加剧了干旱持续时间和强度,进而加速杨树防护林的退化和死亡.
孙守家李春友何春霞张劲松孟平
关键词:小叶杨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土地利用方式
散射辐射对中国东部典型人工林总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2022年
散射辐射是影响森林碳吸收的重要因子。然而,有关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对散射辐射响应机理的理解仍有限。该研究利用中国东部6个人工林生态系统2019-2020年观测的碳通量数据和气象数据,估算了散射辐射,区分了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条件;基于直角双曲线方程获取了不同辐射条件下生态系统光响应参数;量化了GPP对散射辐射和直接辐射变化的响应;采用偏相关方法分析了光照和环境因子对GPP日变化的贡献,旨在探究生长季散射辐射对人工林生态系统GPP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散射辐射增加可以有效促进冠层光合作用,初始量子效率(α)和光合有效辐射(PAR)为1000μmol·m^(-2)·s^(-1)时的GPP(P1000)分别提高了47%-150%和2%-65%。与直接辐射条件相比,散射辐射条件下的PAR每增加1μmol·m^(-2)·s^(-1),GPP增加0.86%-1.70%,森林植被类型和站点物候变化会影响这一过程,具有较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和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GPP随单位PAR增加的变化量的增量(0.86%-1.00%)明显低于其他人工林站点的增量(1.04%-1.70%),且植被NDVI与P_(1000)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低光照时,PAR控制生态系统平均总初级生产力(GPP_(a))的变化;在中等至高光照时,散射辐射比例(DF)是影响GPP_(a)的主要因子。在中等光照时,散射辐射对应的光合作用接近于高光照时太阳辐射对应的光合作用,且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杨树(Populus spp.)、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和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在中高DF(≥0.5)时的GPP_(a)比低DF(<0.5)高出27%-50%,油松和樟子松在中高DF时的GPP_(a)比低DF约高出2%。散射辐射条件下,散射光合有效辐射(PAR_(dif))解释了GPP变化的16%-45%,气温(T_(a))和饱和水汽压差(VPD)解释了杉木、栓皮栎和华北落叶松林GPP变化的10%-19%。在散射辐射条件下,人工林在T_(a)为15-25℃和VPD为0-1 kPa时
刘沛荣同小娟孟平张劲松张静茹于裴洋周宇
关键词:人工林散射辐射
干旱胁迫下雷竹叶片叶绿素的高光谱响应特征及含量估算被引量:20
2018年
植物叶片的反射光谱特征与叶绿素含量密切相关。以重要的笋用竹种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及控水试验方法研究了2年生雷竹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冠层叶片反射光谱的响应特征,分析了叶片叶绿素含量与不同波段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值以及光谱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以雷竹叶绿素含量敏感波段及构建的植被指数与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重度缺水处理后雷竹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在可见光区叶片光谱反射率随叶绿素含量的降低而增加,以波长493、639、693、756 nm等处的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值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较高。雷竹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谱特征参数如绿峰反射率、红谷反射率、蓝边面积、绿峰面积之间的相关性较高。与已有的植被指数相比基于雷竹叶绿素含量敏感波段修正后的植被指数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优于原植被指数。基于反射率一阶微分值构建的多元回归方程以及修正的绿色归一化植被指数(m GNDVI)构建的回归方程拟合效果较好,为雷竹叶绿素含量的较优估算方程。研究结果可以为雷竹叶绿素含量的快速无损测定以及季节性干旱条件下雷竹林的科学经营及灾后评估提供依据。
张玮王鑫梅潘庆梅谢锦忠张劲松孟平
关键词:雷竹冠层叶片干旱胁迫叶绿素反射光谱
生长季大叶女贞树干液流的径向分布特征被引量:8
2011年
采用根据热平衡原理设计的热扩散探针(TDP),于2010年5-10月在河南省济源市的黄河小浪底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对大叶女贞径向10mm、20mm、30mm深度处的树干液流进行连续监测,并分析大叶女贞径向不同深度液流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各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叶女贞在整个生长季南北方位径向液流速率平均值沿边材从外到内均呈现"低-高-低"的分布特点,即Fs_20>Fs_30>Fs_10。(2)不同月份,南北方位不同深度液流速率月平均值在整个生长季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南面为6月>7月>8月>9月>10月>5月,北面为7月>6月>8月>9月>10月>5月。(3)在整个生长季,三种典型天气春季液流速率都是Fs_10>Fs_20>Fs_30,夏秋季都是Fs_20>Fs_30>Fs_10。径向上液流启动时间都是Fs_10>Fs_20>Fs_30,停滞时间绝大多数为Fs_30>Fs_20>Fs_10,即越靠近形成层其启动时间越早,停滞时间越晚。(4)在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上,三个深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晴天,春季液流速率日变化均呈现尖峰形曲线,夏季呈现宽峰形,秋季呈现双峰形;多云天气,春夏秋液流速率日变化均呈现多峰形曲线。夏季树干液流启动时间早于春秋,停滞时间晚于春秋,因此,夏季液流高峰持续时间均长于春秋季,即夏季液流速率的曲线峰形明显宽于春秋季。
刘超李春友张劲松孟平贾长荣
关键词:大叶女贞
太行低山区荆条耗水特征及其与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关系被引量:4
2021年
荆条是太行低山区常见的典型灌木,因其具有抗逆性强、耐贫瘠等特点,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山区绿化等方面广泛应用。研究荆条耗水变化规律不仅可以揭示其耗水机制,还能为植被恢复重建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搭配自动气象站的方法,对太行低山区乡土灌木荆条的耗水及气象因子进行观测,同时利用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结合相关气象因子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揭示不同时间尺度下荆条的耗水特征及其与ET0的关系。结果表明:(1)日内尺度上,荆条耗水表现为单峰曲线,与太阳辐射(Ra)、气温(Ta)及饱和水汽压亏缺(VPD)趋势一致,而与相对湿度(RH)相反,荆条耗水峰值出现时间略滞后于Ra。日尺度上,荆条耗水表现为“弱-强-弱”的趋势,即生长季前期与后期日耗水强度较小(分别为1.50mm和2.00mm)、中期较大(4.00mm),生长季内最大和最小日耗水分别出现在8月29日和10月9日,大小分别为6.38mm和0.20mm。月尺度上,荆条耗水表现为8月>7月>9月>10月>6月>5月,主要生长季节荆条共消耗水分513.5mm,同期降水526.6mm,整体上降水可满足荆条耗水需求,但5-6月降水较少,荆条易遭受季节性干旱。(2)荆条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与生态可塑性。在雨季,荆条生长旺盛,水分传输率高,耗水量大;在干旱季节,荆条启动自适应机制,减少水分消耗。(3)荆条日耗水与日ET0之间关系表现为:干旱季节(5-6月)二者相关性较差,降水充沛的季节(7-10月)二者表现为很好的对数关系(R^(2)=0.7431)。利用建立的拟合方程对荆条耗水进行估算,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发现估算值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误差小,说明在降水充沛的季节可利用拟合方程对荆条耗水进行估算。
桑玉强李龙施光耀贾长荣张劲松
关键词:蒸渗仪荆条耗水特征参考作物蒸散量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