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劲娥

作品数:12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干细胞
  • 3篇低氧
  • 3篇低氧诱导
  • 3篇低氧诱导因子
  • 3篇慢病毒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分化
  • 3篇HIF-1Α
  • 3篇成骨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蛋白
  • 2篇增殖
  • 2篇生物相容
  • 2篇生物相容性
  • 2篇细胞
  • 2篇基质
  • 2篇基质细胞

机构

  • 10篇同济大学附属...
  • 6篇同济大学
  • 4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东方医...

作者

  • 12篇张劲娥
  • 10篇黄远亮
  • 6篇王淑红
  • 3篇阮征
  • 3篇郭华艳
  • 3篇王磊
  • 2篇罗光明
  • 2篇郭娜
  • 2篇张雄
  • 2篇张迎娣
  • 1篇刘天麟
  • 1篇顾飞飞
  • 1篇李耀俊
  • 1篇谭鸾君
  • 1篇袁晓晔
  • 1篇郭凌云
  • 1篇袁建兵
  • 1篇赵鹏
  • 1篇张忻
  • 1篇何艳萍

传媒

  • 3篇口腔颌面外科...
  • 3篇中国口腔种植...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淫羊藿素对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淫羊藿素(ICT)对体外培养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rBMSCs)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rBMSCs,传代至第4代作多向分化鉴定。分别以10-9、10-8、10-7、10-6、10-5mol/L ICT刺激rBMSCs后3、6、9 d,分别用cck-8及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rBMSCs的增殖及ALP活性;10-9mol/L ICT处理r BMSCs后21 d作茜素红(AR)染色以判断钙结节的形成。结果:原代培养的r BMSCs贴壁生长、呈梭形,能多向分化;ICT明显抑制了r BMSCs的增殖;但增高其ALP活性、钙结节形成。结论:ICT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rBMSCs的增殖但促进其分化和矿化。
罗光明顾飞飞张迎娣张劲娥郭鹏女李学智黄远亮
关键词:分化
Hif-1α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对兔BMSCs成骨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构建Hif-1α基因(野生型、点突变型)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对兔BMS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野生型人源Hif-1α基因序列和确定酶切位点的点突变型序列及质粒抽提、PCR等制备Hif-1α基因(野生型、点突变型)慢病毒液;转染兔BMSCs后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及qPCR定量分析等检测被转染细胞目的基因Hif-1α和BMP-2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转染7d后野生型组和点突变组细胞均未见明显荧光,转染14d后两组细胞均呈现较明显的绿色荧光;qPCR定量结果显示,转染7d后即有Hif-1α和BMP-2基因的显著表达并在转染14d后仍然显示较高表达水平。讨论:免疫荧光显微镜和qPCR定量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确定了转染细胞目的基因表达。结论:通过野生型人源Hif-1α基因序列信息和确定酶切位点的点突变型序列信息可以构建野生型和点突变型Hif-1α基因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Hif-1α基因慢病毒转染可以促进目的细胞成骨基因表达。
王淑红张劲娥黄远亮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慢病毒转染
CBCT在诊治埋伏阻生牙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CBCT在埋伏阻生牙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56例(37颗多生牙、41颗阻生牙)经全景片检查需进一步明确诊断的埋伏阻生牙,进行CBCT扫描,通过三维重建、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断层进行分析。结果:与全景片比较,CBCT能准确定位埋伏阻生牙的位置、生长方向、数量,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CT可以更直观、准确地对埋伏阻生牙定位,特别是在上颌前牙区的临床诊治更有应用价值。
王磊阮征张劲娥袁晓晔何艳萍李耀俊
关键词:埋伏牙阻生牙CBCT
两个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HIF-1α和pEGFP-N1-muHIF-1α的构建及检测
目的:构建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野生、点突变)的两个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HIF-1α和pEGFP-N1-muHIF-1α,以期为后续干细胞的基因转染提供适宜载体.方法:根据野生型人源HIF...
王淑红张雄张劲娥郭华艳郭娜黄远亮
关键词:慢病毒载体基因重组
文献传递
新型多孔磷酸钙支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新型多孔磷酸钙(CPC)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对Beagle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黏附、增殖及成骨分化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Beagle犬BMSCs接种于新型多孔CPC三维支架表面,以磷酸三钙(TCP)和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对照组,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进行茜素红染色并半定量测定骨钙素等方法,检测BMSCs在支架材料上的黏附、增殖及成骨分化情况。结果细胞形态和生长曲线结果显示BMSCs在新型多孔CPC三维支架材料表面分布均匀,生长及增殖活跃。ALP活性半定量结果表明,CPC、TCP组ALP表达强度明显高于PLGA组(P<0.05),CPC组与TCP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钙素染色与半定量检测结果均显示:各观察点PLGA组钙盐沉积量明显少于CPC和TCP组(P<0.05),而TCP和CP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所用多孔CPC材料具有与TCP类似但优于PLGA的良好生物相容性,利于BMSCs的黏附、增殖及成骨分化,可作为支架材料与BMSCs共同培养,构建具有成骨能力的组织工程化骨。
王淑红张雄张劲娥黄远亮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
Bio-oss骨粉复合HIF-1α蛋白对拔牙创骨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研究Bio-oss骨粉复合HIF-1α蛋白对拔牙创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全麻下完整拔除3只Beagle犬的双侧下颌二、四前磨牙近中根,随机选择一个牙槽窝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即刻分别植入bio-oss骨粉、biooss复合浓度为100μg/L的HIF-1α蛋白,分别与术后6、12周取材,进行Micro-CT扫描、硬组织切片染色,观察拔牙创的骨愈合情况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Micro-ct扫描显示,第6周时各组骨小梁数目、骨密度和BV/TV均有一定的差别。第12周时,bio-oss复合浓度HIF-1α组与bio-oss骨粉组、空白组差别显著(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硬组织切片显示第12周时,bio-oss复合HIF-1α组有良好的新骨形成。结论:Bio-oss骨粉复合HIF-1α蛋白骨修复材料可以促进拔牙创的愈合。
谭鸾君阮征张劲娥黄远亮王磊
关键词:BIO-OSS骨粉HIF-1Α蛋白拔牙创骨愈合
上颌窦底提升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3年
上颌后牙区解剖的特殊性导致上颌后牙缺失后骨量丧失严重,成为临床上种植义齿修复的主要障碍,上颌窦提升术是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主要方法,可为种植体植入提供充足的骨量,本文就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发展作一综述。
张劲娥黄远亮
关键词:上颌窦上颌窦底提升术牙种植
新型聚己内酯/磷酸钙支架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探讨新型聚己内酯(PCL)/磷酸钙(CPC)复合材料支架的制备方法及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生物相容性。采用溶液共混法,利用可溶盐晶体做造孔剂,制备PCL/CPC复合材料支架,以单纯PCL和CPC支架为对照组,Q800型动态力学分析仪进行动态力学性能试验(DMA),采用排水法测量孔隙率;灭菌后通过与犬BMSCs体外共同培养后细胞形态、生长曲线、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半定量及骨钙素(OC)半定量等方法检测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黏附、增殖及成骨分化情况,动物体内异位成骨检测其成骨情况。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在PCL/CPC比例为7:3时达到最大,制得的材料孔径为250~350μm,多孔支架的孔隙率为70%~80%;BMSCs在新型PCL/CPC组、CPC组支架表面分布均匀,生长增殖明显较PCL组活跃(P<0.05);PCL/CPC组、CPC组BMSCs成骨行为与PCL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动物体内异位成骨检测提示,4周时PCL/CPC组为13.78%±1.60%、CPC组BMSCs为15.29%±1.20%,成骨显著强于PCL组BMSCs的7.56%±2.20%(P<0.05),表明PCL和CPC的复合明显改善了两种材料的缺陷,获得的PCL/CPC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与BMSCs共同构建具有成骨能力的三维立体组织工程化骨。
王淑红赵鹏张劲娥郭华艳郭娜黄远亮
关键词:聚己内酯生物相容性
低氧诱导因子1α慢病毒载体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基因表达被引量:3
2014年
背景:成骨作用和血管发生在骨的形成和修复过程中紧密结合,而低氧诱导因子1α被认为是促血管新生相关基因调控中最重要的核心转录因子,其可促进缺氧部位血管的形成,进而促进骨的形成。目的:构建野生型和点突变型两个低氧诱导因子1α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Lenti-HIF1α-IRES-EGFP,并比较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首先根据野生型人源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序列信息和确定酶切位点的点突变型序列信息构建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野生型和点突变型两个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然后采用制备的病毒液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果与结论: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转染7 d后野生型组和点突变型组细胞均未见明显荧光,转染14 d后两组细胞均呈现明显的绿色荧光;qPCR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转染7 d后即有低氧诱导因子1α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显著表达,转染14 d后,两基因仍然显示较高的表达水平。说明实验成功构建野生型和点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可以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基因的表达。
张劲娥王淑红张忻郭华艳郭娜黄远亮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点突变慢病毒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人牙槽骨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rich fibrin,PRF)体外对人牙槽骨成骨细胞(human alveolar osteoblasts,HAOB)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HAOB与PRF构建临床组织工程骨的可能性。方法 :收集临床拔牙过程中的牙槽骨,采用改良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HAOB,根据成骨细胞形态学特征及成骨特性对所培养出的细胞进行鉴定,后加入志愿者的PRF分组培养;而后在不同的实验时间点进行细胞增殖CCK-8检测、碱性磷酸酶(ALP)定性检测、钙结节茜素红染色以及成骨相关基因RT-PCR检测。结果:HAOB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的形态;随时间的延长,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5),实验组(PRF组)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ALP染色较对照组颜色更深,ALP活性相对较高。经茜素红染色,实验组镜下观察形成的钙结节数量较对照组多。在第7和11天发现实验组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改良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的HAOB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且成分较为单一;PRF体外具有促进HAOB增殖分化的能力。
张迎娣阮征张劲娥刘天麟罗光明郭鹏女黄远亮王磊
关键词: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增殖分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