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
- 作品数:5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十堰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成人肾母细胞瘤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成人肾母细胞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成人肾母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1、2年和3年总生存率、1年和2年无病生存率及1年和2年无复发生存率,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10例行肾脏肿物切除术,1例因与周围器官粘连明显行局部扩大切除术,1例Ⅳ期患者行肾脏肿物切除术加肺转移灶切除术。4例患者行单纯手术治疗;2例患者行术前化疗;6例患者行术后化疗,3例行术后瘤床区辅助放疗。生存期3-110个月,1年、2年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7%、76.4%和61.1%;1年和2年无病生存率为54.9%和36.6%,中位无病生存期14个月;1年和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6.7%和50.0%。结论成人肾母细胞瘤发病率低,预后较差,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有效及时的放疗、化疗有望改善其预后。
- 许涛高远红李林均景红霞张军余建云程雄飞焦娇
-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预后
- TACE、IMRT、HIFU联合DC-CIK治疗局部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效果被引量:25
- 2016年
-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调强放疗(IMRT)、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DC-CIK)细胞免疫疗法治疗局部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5例局部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先行TACE治疗,序贯IMRT联合HIFU同步治疗,最后行DC-CIK免疫治疗。IMRT采用6 MV X射线调强放射治疗,总剂量36-64 Gy/4-7周。于放疗第1天开始行HIFU,5次/周,连用4-7周。结果 CD3^+CD4^+T淋巴细胞、CD56+NK细胞比例及CD4/CD8细胞比率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疗效评价: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22例,进展1例,总有效率为34.3%;AFP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4%、62.7%,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2个月;全组1、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5.7%、31.7%,全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0个月。所有患者均可以评价不良反应:恶心呕吐Ⅰ级15例、Ⅱ级10例、Ⅲ级8例;骨髓抑制Ⅰ级18例、Ⅱ级5例;急性放射性肝损伤Ⅰ级7例、Ⅱ级3例;急性放射性胃肠道损伤Ⅰ级12例、Ⅱ级2例;未见急性放射性肾损伤。结论 对于局部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IMRT、HIFU及DC-CIK联合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许涛景红霞李林均张军余建云程雄飞焦娇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杀伤细胞
- 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踝关节损伤性骨关节炎患者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传统的踝关节融合术与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踝关节损伤性骨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早期疗效对比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选择踝关节损伤性骨关节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90例给予传统踝关节融合术,研究组90例给予踝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手术前后AOFAS(美国骨科足踝协会后足评分)、ROM(关节活动度)、SF-36评分、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随访术后3个月影像学检查中,两组X线片内踝关节固定位置良好,未出明显移位或松动。研究组SF-36、AOFAS、ROM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7,t=9.695,t=8.122,P均<0.05);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38,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常规组总发生率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51,P<0.05)。结论:踝关节损伤性骨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减轻患足疼痛感,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 魏玉玺勾波曹洪邹海兵张军
- 关键词:踝关节融合
- 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对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中骨髓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09年
-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但由于常规化疗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免疫力低下,胃肠道反应等。临床上常用集落细胞刺激因子治疗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其虽作用迅速但作用时间短,
- 李林均张军刘奉顺
- 关键词:中晚期恶性肿瘤肠道反应常规化疗集落恶液质
- 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的应用现状
- 2011年
- 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是将编码外源肽的DNA序列插入噬菌体编码外壳蛋白的基因中,使大量的随机肽段以融合形式表达在噬菌体的表面。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抗原表位筛选、疫苗研制、药物开发、肿瘤靶向治疗、疾病诊断、基因治疗、重金属污染修复等方面,本文针对其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 姜立东李林均余建云张军李敏
- 关键词:噬菌体随机肽库表位疫苗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