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方
- 作品数:12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文化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 计算机系统设计教学实验板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系统设计教学实验板,其特点为:它包括一电路板,在该电路板上固装有可编程门列阵FPGA芯片(2),固装在电路板上并与该FPGA芯片(2)不同引脚分别相接的还有电源模块(1)、拨动开关(3)、按键开...
- 李志平杨西珊张俊方王莹刘京锐
- 文献传递
-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频高压X射线发生器被引量:4
- 2006年
- 给出小型(5kW)高频X线机的整体解决方案,采用两套PWM结合PFM对X线管kV及mA进行精确灵敏的闭环控制,本发生器配合不同的机械结构可组成床旁机或C型臂(加配影像增强器及电视系统)型式的X线整机.
- 徐克强张俊方
- 关键词:X射线管单片机PWMPFM
- 16位模型计算机的FPGA设计与实现
- 2008年
- 随着近些年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发展和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的进步,目前基于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嵌入式软核处理器设计已经成为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设计的重要部分。本文介绍了一种以软核处理器设计为核心的模型计算机设计,并给出了模型计算机各主要模块的设计思路和具体实现方法及16位模型机指令系统软硬件验证测试的相关内容。
- 杨西珊王梦觉张俊方李志平
- 关键词:FPGA模型计算机软核处理器
- 电路原理实验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被引量:16
- 2010年
- 在国家级精品课程"电路原理"的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实践中,研究分析了多年来影响电路原理实验发展的瓶颈,根据长期的实验教学经验,探索实验室建设、实验教材建设、实验内容设置、实验模式和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运用传统方法结合计算机仿真的实验方法,以规定实验结合自主实验的形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延伸教学互动空间,形成了一套分层次递进的实验教学模式。基础课程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科学实验技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 田健仲吴敏华张俊方王凡
- 关键词:电路原理电路原理实验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 基于FPGA的计算机系统实验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0
- 2009年
- 介绍了基于FPGA实现的计算机系统设计实验教学平台。系统将CPU设计及外部设备驱动等实验系列化,从指令系统设计、运算与控制部件的软核实现到系统输入输出的交互,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实验体系。同时该平台也适用于EDA、数字系统设计等课程的实验教学需求。通过计算机组成与CPU设计课程实验教学环节的实施,显著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 李志平杨西珊张俊方王莹
- 关键词:FPGACPU设计实验教学EDA
-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无线遥控接口装置
- 2009年
- 为了实现管理自动化、控制远程化和存储智能化无限发展的需求,本文以实例方式介绍一种利用单片机进行核心控制和管理,结合无线遥控技术,并综合了智能语音技术、串行存储技术、按键输入技术和数码管显示技术的单片机应用系统接口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 刘京锐张俊方
- 关键词:单片机无线遥控接口装置PCB
- 基于MCS-51控制的循迹机器人设计被引量:2
- 2009年
- 单片机作为电子控制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仪器、家用电器、智能产品等领域.而循迹车是一种无人操纵的货物搬运设备,是自动化工厂重要的运输工具之一.本设计继承了以上思想,运用MCS-51单片机和红外传感器结合,不仅实现了智能机器人在黑白相间的轨道上自动循迹功能,而且添加了远程遥控功能,不仅可以使用遥控控制智能机器人的停走,并且该功能可以切换正在循迹的智能机器人,使其听命于操纵者.实现自动循迹与遥控一体化,设计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 王丽姚叶鹏马国强邓哲张俊方
- 关键词:MCS-51嵌入式系统红外传感器
- 基于固定电话网络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 2011年
- 一种基于固定电话网络的智能家居系统。当有警情发生时启动声光报警并自动拨打预存的电话号码通知户主,无警情时可远程控制家电启停或进行室内环境的监听,并给出了系统框图及部分软件流程图。
- 张俊方李玲吴敏华
- 关键词:固定电话智能家居系统设计单片机单总线DTMFMT8888
- 多网络适配器的USB接口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网络适配器的USB接口装置,其特点为:设有壳体,上下壳板间平行设有一电路版,该电路版固装有一电源模块、一USB扩展接口、至少2个并联设置且与外设主机终端相接的USB连接端口、与每个USB连接端口依次...
- 刘羽马森张俊方李志平孙卫真
- 文献传递
- 并联谐振电路Q值计算方法与仿真分析被引量:9
- 2010年
- 对谐振电路品质因数(Q值)的定义、并联谐振理论计算公式进行了综合剖析,从Q值的定义出发分别推导出并联谐振电路Q值的不同理论计算公式,并由实例证明推导出的计算公式在并联谐振电路中的正确性,还用仿真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理论计算值。实例证明仿真的结果和理论分析值相吻合。
- 田健仲袁惠梅张俊方李志平
- 关键词:并联谐振品质因数电路仿真MULTIS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