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平
- 作品数:21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宜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卫生厅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效果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分析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iNHL)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宜兴市人民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治疗的45例B-iNHL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5),对照组给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BR)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存率、不良反应和生命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分。结果两组完全缓解率、客观缓解率、1年无进展生存率和1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脱发、发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QLQ-C30评分均降低(P<0.05),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R方案治疗B-iNHL的效果与R-CHOP方案相当,但不良反应小,对生存质量影响小。
- 黄文娟王莉黄瑛周志刚李皎张云平
-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安全性
-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与单纯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0
- 2014年
- 本研究比较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单用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前方案作为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新的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2011年起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CAG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EB)12例及2005年起既往单纯C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患者10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至少使用2个疗程)疗效评估。分析接受两种方案的患者1个疗程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无病生存时间及总的生存时间。结果表明: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的12例患者一疗程后有完全缓解9例,2例部分缓解,1例完全无效,缓解率75.0%,总有效率91.7%,中位无病生存时间9(0-27)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16(3-28)个月。治疗后肺部感染发生4例,予以抗感染治疗后均好转。既往2005年起10例中高危MDS患者予以单纯CAG方案治疗,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伴临床症状改善3例,2例无效,骨髓及血液学均无好转。缓解率50%,总有效率80%,中位无病生存时间6(0-1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13(3-31)个月。治疗后肺部感染3例,肠道感染1例,大肠杆菌败血症1例,予以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均好转。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均能耐受,无治疗相关死亡。经统计分析,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CAG较单用CAG治疗中高危MDS有较长的无病生存时间(P值为0.013),总体生存时间有延长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值0.087)。结论: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CAG治疗中高危MDS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不增加治疗风险,可在临床推广。
- 张云平吴文忠崔国兴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地西他滨CAG方案
- 酷似恶性淋巴瘤的淋巴结核1例
- 2011年
- 患者男,18岁,因消瘦伴乏力5个月于2008年12月6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7月起无明显诱因下出血乏力,伴有消瘦、盗汗,5个月内消瘦50余斤,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急、无腹胀腹痛,饮食一般,大小便正常。入院前1周出现发热,体温达39℃,外院抗感染治疗体温无好转,查胸腹部CT提示胸腔、纵隔、腹腔多发淋巴结肿大,腹腔积液。怀疑恶性淋巴瘤收入我院。入院后查体:体温39℃,贫血貌。
- 张云平黄文娟陈亚峰周志刚吴文忠
-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淋巴结核腹腔积液胸腹部CT胸闷气急腹胀腹痛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6年11月收治的3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以APAAP法对两组T细胞亚群及HLA-DR抗原进行检测,分析CD3、CD4、CD8、HLA-DR水平。结果观察组CD4水平(25.24±7.83)%、CD8(35.22±6.33)%、CD4/CD8(0.73±0.42)、HLA-DR(24.62±11.6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4水平(38.38±8.12)%、CD4/CD8(1.65±0.34)%、CD8水平(24.15±5.24)、HLA-DR水平(10.28±4.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发病和免疫功能异常关系密切,具有T淋巴细胞亚群失调的情况,因此,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检测T细胞亚群意义重大,对临床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 黄文娟吴文忠张云平苏倩倩陈思思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T细胞亚群
- 环孢素治疗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2011年
- 目的探讨环孢素对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环孢素口服[5mg/(kg d)]治疗2例既往经多次含氟达拉滨及利妥昔单抗方案化疗效果不佳的难治性CLL患者,通过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血常规指标、外周血片分类、骨髓涂片、肝肾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及骨髓中CD5与CD19共阳性细胞比例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2例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外周血治疗前均三系严重减低,治疗后三系均恢复,淋巴细胞比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外周血及骨髓中CD5和CD19共阳性细胞比例均下降。一例患者完全缓解,一例患者部分缓解。治疗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环孢素对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 张云平吴文忠陈亚峰周志刚黄文娟
- 关键词:环孢素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多发性骨髓瘤贫血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4
- 2016年
-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常见的浆细胞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人,约2/3的MM患者易并发贫血。MM贫血会随着MM病情的进展而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MM贫血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等)抑制红系造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反复感染及血黏度升高等。目前针对MM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原发病治疗、输血治疗及EPO治疗等。本文简要综述MM贫血的发病机制及目前的治疗方法,旨在为MM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 吴文忠周志刚陈亚峰张云平
- 关键词:贫血
- 地西他滨联合CAG治疗初治未缓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粒系集落刺激因子(CAG)方案治疗初治未缓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血液科接受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的11例初治未缓解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72.7%(8/11);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感染发生率为72.7%(8/11),轻度肝功能损伤率9.0%(1/11),无严重出血、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可有效治疗初治未缓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虽然血液学不良反应较重,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但患者基本上可耐受,给予抗炎及支持治疗可得到有效控制。
- 陈亚峰张云平黄文娟周志刚金玲许欢吴文忠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髓系
- 最大标准摄取值、全身肿瘤代谢体积和全身病灶糖酵解总量在滤泡细胞淋巴瘤的预后意义
- 张云平夏珺梁金花丁重阳王莉吴微朱华渊曹蕾范磊李天女李建勇徐卫
- 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周血Th17和CD4^+ CD25^+ Treg细胞表达情况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成人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外周血Th1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情况。45例初发AA患者分为轻型AA(n=25)和重型AA(n=25)两组,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A患者外周血中Th17和CD4+CD25+Treg的比例,ELISA检测血清及刺激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上清液中的白介素(IL-17)、γ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重型AA(SAA)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血清中IL-17及IFN-γ表达高于轻型AA(MAA)和正常人组,而重型AA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降低。与轻型AA和正常对照相比,重型AA患者单个核细胞培养后上清液中IL-17及IFN-γ表达水平显著增加。AA患者血红蛋白计数与Th17细胞及血清IL-17表达呈负相关,与CD4+CD25+Treg表达成正相关。结论:重型AA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应答增强,而CD4+CD25+Treg细胞缺乏,贫血的严重程度与外周血Th17/Treg免疫应答失衡密切相关。
- 童来根吴文忠周志刚张云平陈亚峰黄文娟许欢苏倩倩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
-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脑脊液蛋白质、氯化物、糖定量变化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选取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与非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各40例,行腰椎穿刺术取得脑脊液标本检测蛋白质、氯化物、糖定量。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组患者脑脊液蛋白质水平较非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升高(P<0.05),氯化物及糖定量水平较非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下降(P<0.05);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组患者治疗2w后脑脊液蛋白质水平较确诊时下降(P<0.05),氯化物及糖定量水平较确诊时升高(P<0.05)。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较非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脑脊液蛋白质升高、氯化物及糖定量降低,治疗后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检测脑脊液白蛋白、氯化物及糖定量对判定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进展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 陈亚峰黄文娟金玲张云平周志刚童来根吴文忠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脑脊液蛋白质氯化物